加快民間藝術產業發展的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
近年來,我縣強化優勢文化資源和特色民間藝術品的挖掘再顯、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形成了以華縣皮影為代表的民間藝術產業品牌,先后榮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皮影)”和“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華縣皮影戲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藝術產業將以其獨特的、無窮的、可持續發展的特征和優勢,成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為了進一步弘揚民族民間文化,發展壯大民間藝術產業,促進縣域經濟和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民間藝術產業的重要意義
我縣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勞動人民創造了繽紛燦爛的民間文化,這是發展民間藝術產業的優勢條件。通過生產性方式對優秀民間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傳承保護,實現民間藝術的產業化發展,是我縣促進自身經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增加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發展民間藝術產業還可以極大的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位,從根本上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化的極大豐富,還能通過品牌效應,成為宣傳我縣、推介我縣的重要載體,也是全縣各級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
二、進一步挖掘民間藝術產業發展新亮點
我縣民間藝術資源廣泛,有著巨大的產業發展潛力,各民間藝術產業企業和有關單位,要把挖掘民間藝術資源作為發展產業的基礎工作來抓,通過進一步搜集整理,把握資源特色、優勢,確立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正確思路和對策,使隱性文化顯性化,成為可視、可感、可消費的文化產品。對已有的民間藝術產業項目,要通過對其精神內涵、藝術特征的把握,提升品位,發展新的亮點,同時也要做好對優秀民間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通過普查登記,建立名錄檔案;對有重大社會價值和影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積極申報中、省、市級保護名錄,增加知名度和保護力度,使祖先留給我們的民間瑰寶,不被失傳和滅失。
三、民間藝術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戰略、奮斗目標
總體思路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項目帶動、發展特色。
發展戰略是:由民間向主流社會推進、由古老向時尚推進、由資源向資本推進、由國內向國外推進。
奮斗目標是:到2015年底,全縣10大類民間藝術產業基本形成,有100個產值在百萬元以上的企業,1000個從事民間藝術產業的農戶,10000名從事民間藝術產業的人員隊伍,產值超過5億元,民間藝術精品市場占有率在80%以上,華縣皮影、華州面花、黑陶、農民書法、華州背花鼓等品牌更加響亮,多個民間藝術產業群初步形成,我縣成為全國名副其實地皮影產業集散地。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非公有制民間藝術生產企業
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資本以多種形式,參于民間藝術產業領域,逐步形成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抓好一批民間藝術產業項目建設,推進非公有制民間藝術產業企業跨越式發展,將雨田科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薛宏權皮影藝術有限公司等有重大影響的民間藝術企業列入全縣社會事業基本建設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