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例會主持詞
(四)以抓好全市社區信息化示范創新應用示范街道評選為契機,在推動全市基層信息化建設上取得新成效。從7月初至9月底,我委辦與市經信委、市民政局聯合開展了社區信息化創新應用示范街道評選工作,根據各區縣自薦情況,對全市14個區縣進行了檢查,各區縣積極應用信息化手段服務民生,在提升街道和社區信息化建設水平,增強凝聚力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主要具有以下八個方面典型應用特點,一是社區電子商務推動社會協同、提升便民服務。西城區廣內街道槐柏商圈社區便民服務網、大興區林校路街道任我在線社區體驗超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與企業運作相結合的方式,搭建網絡平臺,利用手機終端、便民卡、手冊等多種方式,整合地區便民服務資源,形成社區網上商圈,以社區電子商務的方式,為居民提供優惠便利的服務,同時促進社區便民服務發展。二是新技術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集約化、智能化。朝陽區東湖街道物聯網應用、延慶縣香水園街道“全球眼”數字警察安保系統,利用應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的集約化、智能化應用水平,促進了社區和諧穩定。三是信息化技術開啟數字家庭之門。順義區石園街道科學嘉·互動窗、延慶縣香水園街道基于三網融合的啟訊通服務系統開啟數字家庭生活、使得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日常所需的生活上得信息知識,豐富了生活內容,提高了生活品質;四是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帶動社區信息化發展。朝陽區八里莊街道車巢網、豐臺區豐臺街道養老(助殘)智能化呼叫服務中心、密云縣果園街道“電子保姆”家庭聯網呼叫系統激發社會組織、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社區信息化建設,實現社會協同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帶動整個地區的社區信息化發展。五是新媒體推動政民互動與社會參與。海淀區甘家口街道社區微博群—“甘家口之窗”及各社區微博、西城區什剎海街道司法所熱線微博、順義區光明街道、空港街道網上居委會、平谷區濱河街道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懷柔區泉河街道社區一線通,利用微博、網站、qq群、sns等新媒體,拉近與公眾的距離,提升信息公開與公共服務信息的傳播速度與受益面,同時吸引公眾參與社會服務管理,延伸基層社會管理神經網絡。六是網格化推動社區精細化管理。東城區東花市街道、建國門街道、東直門街道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平臺以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為核心,運用網絡化理念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區、街、居、網格四級管理體系,支撐各類工作人員和執法力量下沉到網格,實現精細管理,保障社會事務的快速傳遞、監督評價與輔助決策,實現社會管理的有效協作與處置。七是信息化創新社會領域黨建工作。東城區網格黨支部、西城區社會領域黨建服務管理系統、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網上黨支部利用信息化手段(網站、博客、qq群)實現社會領域黨建工作創新,將基層社會領域松散的黨組織形式重新凝聚起來,發揮黨組織的先鋒作用,真正落實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要求。
(五)以打造局域網、政務外網與互聯網協同運行為依托,在健全機關信息網絡和改善機關基礎網絡環境上取得新成效。
(六)以抓好信息化工作聯絡員隊伍建設工作為重點,在加快全市社會建設領域信息化工作步伐上取得新成效。為了進一步加強社會建設領域信息化工作聯絡員隊伍建設,更充分地發揮信息化工作聯絡員的骨干作用,市社會建設信息中心集思廣益、召開過多次專題會研究討論,建立了區縣社會建設領域信息化工作聯絡員qq群,并向區縣聯絡員印發了有關工作通知,對近期社會建設領域信息化工作進行了明確部署。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全市信息化聯絡員共611人,新增近300余人。目前我們已經將12個區縣的信息化聯絡員隊伍納入qq群之中,下一步我們還要將范圍繼續擴大,實現工作聯系經常化、日常辦公網絡化、溝通交流現代化。各區縣認真貫徹《通知》的精神,按照要求,扎實推進。
(七)以抓好隊伍建設和自身制度建設為重點,在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管理上取得新成效。三季度,市信息中心完成招聘工作人員、完善工作制度、加強隊伍建設工作。根據信息化工作形勢的需要和我委辦統一部署,信息中心公招了一名副主任和4名工作人員,針對信息中心基本全新的工作人員隊伍,結合市編辦批文和實際情況制定了中心各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并在前期的工作基礎上完善現有工作制度。新的部門職責、崗位職責及工作制度以文件的形式下發給中心全體成員,并通過多種培訓方式對新進工作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和入職教育,使新進工作人員快速進入工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