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會主持詞
比如家長的“望子成龍”本身是一件好事,他能大大促進學校教育地發展。但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一旦過火了,就會阻礙教育的進程。到了大班,很多家長放學接孩子時,第一句話就是“今天寫字了嗎?”“今天學了哪個拼音?”,家長像模像樣地把自己的孩子當作小學生。順便插一點,看看我國的教育方式,明顯跟西方的國家不同,他們家長去接孩子的時候問什么?問的是:今天你玩得快樂嗎?今天你跟誰合作了?強調的是孩子本能的發揮,個性的張揚和與人合作的精神。提倡讓孩子主動的、探究性的學習,培養的是孩子的興趣和能力,讓孩子舉一反三的學。他們讓小學生開展課題研究,讓他們自己開展調查,收集資料,寫研究報告。小學生能寫出上萬字的課題研究報告,這對我們來說是有點不可思議的。
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本學期我想和家長門談談一個問題“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在現實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所面臨的競爭和挑戰越來越激烈,只有充滿滿自信心的人,才干勇敢面對競爭與挑戰,主動發明機會并且把握每一次機遇。因此,對處于人生發展要害階段的幼兒來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自信心是指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待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傾向。簡略的說,自信心就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熟悉和充分估計。自信心強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并經常在活動中得到錘煉,發展能力,能積極地與他人交往,與同伴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同時,自信心強的幼兒能勇敢地面對艱苦,大膽嘗試。而缺乏自信心的幼兒,在活動中缺少積極性,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活動中更少發言,不敢與同伴交往,懼怕嘗試新任務。因此,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我們要注重采取積極、適宜的教導方法,培養幼兒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人格品質,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那么“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呢?現在我們把自己的想法、提議跟家長們進行交流:相信孩子:不少家長總認為孩子年紀小,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孩子雖小卻具有巨大的學習與發展潛力,這是現代科學研究所證明了的。持這種認識的家長一般能比較放手地培養孩子,并經常會說:“孩子你行!”幼兒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來認識自己的,只要家長認為他行,孩子就自然會產生自信。另外,家長還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的心。這一認識也很重要,它能使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持積極的心態,去支持、鼓勵孩子,從而使孩子在其發展進程中始終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并充滿自信。
放手培養:孩子一般長到兩歲以后,動作、言語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自我意識萌芽。這時,孩子往往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主的愿望,什么都要自己來,雖然常常不自量力,但這種“我自己”的愿望卻體現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現出一種原始的、尋求自我肯定的需要。我們常見嬰幼兒要去做事遇到家長阻攔時,他們會執拗地嚷嚷:“我長大了!我長大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去壓抑孩子,更不能說:“你不行!”而應利用嬰幼兒的這種自我認識和愿望,善于引導,給予援助,滿足他們“我自己”的需求。
另外,孩子是在活動中獲得發展的,家長要為嬰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放手讓孩子進行各種活動;顒硬粌H能促進孩子的身體和各種能力的發展,而且能使之產生對環境的控制感并獲得成功的歡樂,從而增強自信。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限制在狹窄的空間,或事事越俎代皰,什么都不讓孩子去做,便剝奪了孩子通過活動樹立自信心的機會,將導致孩子能力低下、依賴、膽怯和自卑。
多給鼓勵:成人積極的教養態度對孩子影響很大。兩三歲的孩子喜歡拿著他的“作品”給爸爸媽媽看,是希望受到夸贊,到了四五歲,這種喜歡稱贊的心理會更加強烈。做父母的應利用這種心理特點,無論孩子做什么事,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和成功給予贊賞和鼓勵,使他們積累積極的情感體驗。鼓勵也包括接納孩子的失敗與不足,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就要給予肯定和支持。多給鼓勵不等于不要批評,但家長千萬不要總盯著孩子做得不好或不足的地方,慣于挑毛病。家長若對孩子否定、指責多,就會使孩子產主自卑心理。
標準適當:父母對孩子發展所確立的標準要適當,應考慮自己孩子本身的特點和能力,不能主觀地總以過高標準要求孩子。標準過高,孩子達不到,屢遭失敗,產生持續失敗的挫折感,積累“我不行”的消極情感體驗,容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心。另外,有些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時總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忽視了孩子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曲折的過程,也是不實際的。例如,兩三歲的嬰幼兒吃飯,開始時經常會撒得滿桌,這時,家長應對孩子說:“寶寶真能干,會自己吃飯了!”與此同時告訴他怎樣吃就能吃得更好,而不要去責怪他。孩子做事總是從不會到會,從做不好到做得好的,這是發展規律,要求過高、過急都不利于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