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大風險應急預案(精選3篇)
較大風險應急預案 篇1
為及時處置金融系統突發性支付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保證金融各項改革順利進行,特制定本預案。
一、突發性支付風險的防范措施
。ㄒ唬┪抑幸芮嘘P注可能發生支付風險的誘因:
1、已發生的或可能發生的嚴重自然災害及類似“非碘”等公共衛生事件;
2、可能引發突發性支付風險的各類謠言;
3、媒體對金融改革或其他方面的負面報道;
4、金融系統發生搶劫盜竊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高級管理人員畏罪潛逃;
5、其他金融機構發生擠兌、限兌或停兌的;
6、可能引發支付風險的其他信息。
。ǘ┓乾F場監測及預警
1、要根據非現場監管數據及風險監測臺帳,按日、旬、月、季定期測算農村信用社資金狀況,重點分析儲蓄存款變化情況及原因、備付金變化情況、資產流動性等,從中發現可能發生支付的苗頭,及時提醒告誡農村信用社要加以警惕和防范。
2、根據《農村信用社風險評價和預警指標體系》相關要求,定期對縣轄農村信用社進行排查,確定可能發生支付風險的農村信用社,列為重點關注對象,嚴密監控,及時預警,并要求農村信用社盡快落實各項防范和化解風險的對策措施。
3、對列為重點關注對象的信用社,要根據其支付風險狀況,立即派人進行現場檢查,并拿出針對性的整改意見。
(三)報告
1、接到聯社或信用社風險報告后2小時內報告上級,風險報告表在當日起逐日報送。
2、可根據風險處置情況,要求農村信用社和各聯社增減報告內容和次數。
3、突發性風險報告中要包括以下內容:金融機構基本情況、風險基本情況,原因、時間、涉及信用社或分支機構數、各項存款和儲蓄存款的下降情況,已采取的和擬采取的措施、發展趨勢分析等。
二、處置程序
1、接到聯社或信用社的風險報告后,要立即責成縣聯社實施風險處置和同業救助方案,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提出具體化解措施和對策,并監督信用社實施。
2、要立即組成由行長帶隊、相關人員參加的專門監管工作小組,進駐金融機構,直接履行監管職責。
3、要牽頭,協調縣政府、銀監辦、聯社等有關部門組成風險救助小組,商討給予財政資金支持等事宜。
4、督促金融機構及時提出動用存款準備金和緊急再貸款的申請,并協調盡快給予答復。
5、在處置風險過程中,要統一宣傳口徑。遇到新聞媒體采訪時,要由處置風險的主要負責人親自或指定人員答復。對于舉報投訴和反映情況的存款人要熱情接待,依法解釋,但不得作出“保證還款”等承諾。
6、對引發支付風險或處置風險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肅查處。
較大風險應急預案 篇2
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辦事處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結合我社區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園林辦事處的要求,規范和強化社區對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工作管理,進一步提高社區保障生產安全和處置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及其造成的損害和影響,保障本社區企事業單位和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為打造平安社區、和諧社區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組織機構
根據工作需要,成立正義社區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事件管理委員會,名單如下:
主任:
副主任:
成員:
三、分類與分級
本預案所稱的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嚴重社會危害,危及本地區安全生產的緊急事件。
安全生產事故按其性質和嚴重程度、傷亡人數、財產損失等因素,分為三級:Ⅰ級(特大)、Ⅱ級(重大)、Ⅲ級(一般)
四、預測與預警
社區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完善預測預警機制,注意收集在本地區內可能會造成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信息,對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1、建立社區安全工作網格化管理體系
繪制地區安全工作網格化責任區示意圖。以每個片區做為一個安全責任區,分化多個安全責任區,每個管片主任為責任區第一責任人,并將駐街重點生產經營單位、危險源與安全隱患單位、機關單位、餐飲娛樂單位、醫療救護機構、派出所單位在示意圖上做標記,使安全工作責任體系一目了然。
2、建立安全生產工作例會制度
一是召開安全工作專題調度會,就安全生產工作的某一個專題,如防火工作、危險源排查工作等進行工作調度;二是社區安全員不定期就街道的安全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對未來的安全工作進行安排和布置。
3、健全完善地區安全生產工作檔案
地區安全生產工作檔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地區安全工作的組織機構和責任分工;二是各種規章制度和文件;三是駐街生產經營單位一覽表、重點單位情況表;四是對重點安全隱患單位的排查、整改、復查、上報的記錄;五是與轄區單位簽訂的“安全生產責任狀”;六是地區安全工作會議的會議記錄和各種安全宣傳工作的活動記錄。
4、建立地區安全檢查、督查工作機制
預防地區安全生產事故、排除安全生產隱患,首先要以日常檢查為主。社區建立以地區安全責任區為單位的自查、互查和抽查的工作機制。責任區第一責任人負責本區域內所有單位的.安全檢查工作,定期對單位進行安全檢查。社區還要定期組織各個責任區的第一責任人進行互查,不定期組織人員對某個責任區的單位進行抽查。
5、加大對安全工作的宣傳力度
提高企事業單位、個體戶、社區居民的安全意識是一項重點的工作。社區要加大對安全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各類安全生產宣傳活動和安全演練活動。
6、制定信息上報制度
社區要綜合分析可能引發的各類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預測預警信息并及時上報。加強值班和信息報送的有關規定,配備專職值班人員和監測人員,加強應急值班和信息報告。
社區在確認可能引發某類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預警信息后,要根據制定的應急預案及時開展部署,迅速通知各相關單位和部門采取行動,防止事件的發生或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預測將有較大以上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時,社區應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趨勢,根據事件的發展狀況和嚴重程度,快速將動態信息報告區應急委并通報區安全產生監督管理局及相關單位。信息報告應及時、準確、規范。
五、處置與響應
1、地區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社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控制事態,組織搶險救援的同時,及時匯總相關信息并迅速報告。對于一般性、較大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或者發生在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可能演化為特別重大、重大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情況,要在第一時間如實向區應急辦報告,來不及形成文字材料的,通過電話報告。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報告主要內容包括: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性質、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及已經采取的措施等。應急處置過程中也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2、地區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社區迅速成立現場指揮部,主要領導要立即趕赴現場指揮開展救援行動,F場指揮部應維護好事發地區治安秩序,做好交通保障、人員疏散和群眾安置等各項工作,盡全力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及時掌握事態進展情況,隨時向上級領導報告。同時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盡快研究確定處置方案。
3、在接到上級結束應急處置工作的命令后,按照規定,在指定時限內,就發生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有關情況、現場處置工作以及善后工作情況整理成文字材料向上級報告。
4、應急工作宣告結束后,社區要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置工作,恢復正常社會秩序。對事故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征用有關單位及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
六、責任與獎懲
突發安全生產事故處置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對參加突發安全生產事故處置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未依照預案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情況或者在處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有關責任人要追究其相關責任。
較大風險應急預案 篇3
冠心病介入治療是指用經皮穿刺動脈的方法,經股動脈或橈動脈將帶有球囊的擴張管插入到冠狀動脈狹窄部位,然后充氣加壓,使球囊擴張,通過對冠狀動脈壁上粥樣斑塊的機械擠壓及牽張作用,使狹窄血管腔擴張,減少血管狹窄的程度,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局部心肌血液供應,從而使心肌缺血引起的各種癥狀如胸痛和/或胸悶減輕或消失,達到治療的目的。狹窄血管被擴張后,在病變部位再放置一個支架(stent) 以免被擴張的冠脈血管彈性回縮及減少重新發生狹窄(稱再狹窄)。近年來研制出一種減少支架植入術后再狹窄發生率的所謂“藥物涂層支架”。該類支架的表面涂有一種特殊藥物,可防止或減少支架內再狹窄。“藥物涂層支架”雖然價格比較昂貴,但由于臨床上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而且方法較為簡便、安全,患者也樂于接受。
冠心病介入治療的適應癥包括:心絞痛經積極藥物治療,病情未能穩定;雖心絞痛癥狀輕微,但有明確大面積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狹窄病變顯著;介入治療或心臟搭橋術后心絞痛,冠狀動脈管腔再狹窄;急性心肌梗死發病12小時以內,若超過12小時則1-2周后進行介入治療。
禁忌證包括缺血性心肌病、極低的心功能EF<20%、腎功能不全及低腎小球濾過率等,介入治療后部分存在的有焦慮、腹脹、腰酸背痛、排尿困難、穿刺部位出血、術后低血壓、造影劑反應、急性冠狀動脈閉塞、心臟壓塞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并與適應證和技術水平有密切關系。
單支血管病的患者總體來說預后是好的,遠期存活率很高(年死亡率<1%),但這些患者同時也存在心絞痛發作活動能力和工作狀況下降,而且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等問題。關于多支血管病的血運重建問題,尤其要考慮的是患者的伴隨疾病,與左室功能狀況?傊,傾向選擇PCI的主要因素是:年輕、腦血管病、嚴重慢阻肺、患有限制生存的疾病、適合植入支架的病變、非LAD近端病變、不愿進行CABG的患者而愿意接受20-30%再狹窄的患者。傾向選擇CABG的主要因素是:年齡較大、嚴重二尖瓣返流、糖尿病、身功能不全、病變不適合植入支架、嚴重LAD近端病變和傾向最少手術次數的患者。介入手術后通過造影判斷TIMI血流恢復程度,癥狀改善狀況。心血管介入病例完成后,通過運動平板,冠脈內血管超聲,FFR,心肌灌注現象等措施評估冠脈介入療效,堅持術后抗血小板治療,降脂等措施,必要時半年后復查冠脈造影。
醫院制定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嚴格按衛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規定執行,定期對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進行現場質量督導檢查,并開展死亡病例討論、心血管介入質量每月上報、制定執行《心血管介入術前、術中及術后觀察表》等。
我院自20xx年6月始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偉民教授指導下開展冠脈介入治療技術,至20xx年始獨立開展擇期冠脈介入治療及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技術。至20xx年7月我院已完成冠心病PTCA+支架介入手術1560余例,死亡率<0.18%,總并發癥發生率0.2%。冠脈介入目前已得到廣泛的開展,療效和預后都有保證。
冠心病介入治療優于藥物治療,主要表現為減少心絞痛、減少抗心絞痛藥物的應用、工作能力比較好、生活質量比較好、以后的血管重建比較少。優于CABG,主要表現為較短的住院時間和較低的住院費用、較短的康復期、較早地工作能力恢復和較早地重返工作崗位、沒有有關的大隱靜脈疾病。
總體來說,冠脈介入治療安全有效。介入治療不僅能改善患者癥狀、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提高生活質量,而且手術創傷小,能迅速恢復。
應急預案:
(一)介入診療術中可能因導管鋼絲等器械引起血管或心肌穿孔導致心包積液,需要立即行心包穿刺和引流,并緊急請心外科會診,必要時手術治療。
(二)介入器械、藥物干擾心臟敏感區域可能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心跳加快、紊亂、甚至危及生命的室速或室顫或減慢,甚至停搏),情況危急時需要藥物、電復律或起搏器植入。
。ㄈ┎∏楹筒∽冃再|決定介入術的策略,復雜病變者請心外科會診,制定介入方案,有時于介入術中臨時改變計劃,會向家屬交待。
。ㄋ模┙槿胄g中心臟、血管內血栓形成或脫落,以及器械的斷裂或脫落可能造成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中風、肺栓塞或其他部位缺血,情況危急時,會考慮中斷手術。
(五)部分介入術需聯合應用抑制血液凝固的藥物,可能誘發或加重出血,包括傷口、消化道、腹膜后、胸腔、眼底、顱內出血等,嚴重出血時需要輸血、壓迫、腔鏡、外科手術等處理。
(六)患者可能對消毒劑、對比劑或其他藥物、材料過敏,出現皮疹、頭暈、呼吸困難、休克、溶血等,予相應處理,情況不能控制應終止手術。
。ㄆ撸┘痹\介入治療過程會出現再灌注綜合征如:血壓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心動過緩等,可予多巴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靜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