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禮儀規范常識(精選6篇)
中餐禮儀規范常識 篇1
(1)座次安排。
正式宴會,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參加宴會者入席時井然有序,同時也是對客人的一種禮貌,非正式的宴會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安排座位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一是以主人的位置為中心。如有女主人參加,則以主人和女主人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為上,依次排列;
二是要把主賓和夫人安排在最主要的位置。通常是以右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離門最遠的、面對著門的位置是上座,離門最近的、背對著門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邊是第二號位,左邊是第三號位,依次類推;
三是在遵從禮賓次序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相鄰者便于交談;
四是主人方面的陪客應盡可能插在客人之間,以便與客人交談,避免自己的人坐在一起。
(2)賓主禮儀
主人的禮儀
在宴會開始前,主人應該站立門前笑迎賓客,晚輩在前,長輩居后。對每一位來賓,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齊之后,再回到宴會場所中來,分頭跟客人招呼、應酬(家庭便宴比較隨便,主人不一定在門口迎客,可在客人到達時趨前握手招呼)。主人對賓客必須熱誠懇切,一視同仁,不可只注意應酬一兩個忽略了別的客人。
入席前,煙、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務員代勞遞送,主人應盡可能地親自遞煙倒茶。
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說一些感謝光臨的客氣話。此后每一道菜上來,都要先舉杯邀飲,然后請客人“起筷”。要照顧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時調換菜點或轉動餐臺。遇到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時調換菜點。
席散后,主人要到門口,恭送客人離去。對那些在宴請中照顧不多的客人,應說幾句抱歉和感謝之類的話。對走在后面的客人,可略為寒暄幾句。
做客禮儀
作為應邀參加宴會的客人,如時赴約,舉止得當,講究禮節是對主人的尊重。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服飾。客人赴宴前應根據宴會的目的、規格、對象、風俗習慣或主人的要求考慮自己的著裝,著裝不得體會影響賓主的情緒,影響宴會的氣氛。
②點菜。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點菜了。如果你參加一個尚未安排好菜的宴會,就要注意點菜的禮節。點菜時,不要選擇太貴的菜,同時也不宜點太便宜的菜,太便宜了,主人反而不高興,認為你看不起他,如果最便宜的菜恰是你真心喜歡的菜,那就要想點辦法,盡量說得委婉一些。
③進餐。進餐時舉止要文明禮貌,“不馬食,不牛飲,不虎咽,不鯨吞,嚼食物,不出聲,嘴唇邊,不留痕,骨與穢,莫亂扔。”面對一桌子美味佳肴,不要急于動筷子,須等主人動筷說“請”之后你才能動筷。主人舉杯示意開始,客人才能用餐。如果酒量還能夠承受,對主人敬的第一杯酒應喝干。同席的客人可以相互勸酒,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強迫對方喝酒,否則是失禮。自己不愿或不能喝酒時,可以謝絕。
夾菜時,一是使用公筷;二是夾菜適量,不要取得過多,吃不了剩下不好。三是在自己跟前取菜,不要伸長胳膊去夠遠處的菜;四是不能用筷子隨意翻動盤中的菜;五是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菜,可很少地夾一點,放在盤中,不要吃掉,當這道菜再傳到你面前時,你就可以借口盤中的菜還沒有吃完,而不再夾這道菜,最后你應將盤中的菜全部吃凈。進食時盡可能不咳嗽、打噴嚏、打呵欠、擤鼻涕,萬一不能抑制,要用手帕、餐巾紙遮擋口鼻,轉身,臉側向一方,低頭盡量壓低聲音。
參加宴會最好不中途離去。萬不得已時應向同桌的人說聲對不起,同時還要鄭重地向主人道歉,說明原委。吃完之后,應該等大家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能離座。宴會完畢,你可以依次走到主人面前,握手并說聲“謝謝”,向主人告辭,但不要拉著主人的手不停地說話,以免妨礙主人送其他客人。
中餐禮儀規范常識 篇2
圓形餐桌頗受歡迎。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過他的座位而辨認。客人應該等候主人邀請才可坐下。主人必須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_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
必須等到所有人到齊才可以開始任何形式的進餐活動即使有人遲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開場白了。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驚訝的是,米飯不是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嘗,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吃一種,不是混合品嘗。不可用盤子吃,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個別盤中。不干凈的盤子必須經常用清潔盤子替換。
除了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會提供刀_,但身為中國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進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了去取一塊食物時,盡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吃完飯或取完食物后,將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了。為此,盡可能貯存不同品種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確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顧到。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座位最近茶壺的人應該負責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歲,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后為自己斟。當人家為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中餐禮儀規范常識 篇3
1、注重分配座位
在中國的飲食禮儀中,坐在那里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買單的人,主座是指距離門口最遠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對面坐的是邀請人的助理,主賓和副主賓分別坐在邀請人的右側和左側,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別坐在助理的右側和左側。讓邀請人和客人面對而坐,或讓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禮,中國的文化是不讓客人感到緊張。邀請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輩也可被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分配座位,中國人暗示誰對自己最重要。
2、注意設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國人向來「以食為先」,飲食除了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傳統習俗,聚首飯桌前大快朵頤。設宴的原因可以是慶賀,也可以是哀痛。每逢農歷新年、結婚、中國節日如中秋節等,中國人便會一家老少聚首飯桌前共賀佳節;但另方面,若有人離世,喪家會在葬禮完成后設“解慰酒”,宴請出席葬禮的親戚朋友,向他們表示謝意,可見中國人十分重視聚首飯桌前分享喜樂與悲哀。
中餐禮儀規范常識 篇4
吃相對于每位參加宴會的人來說,都是必須注意的。按照國際慣例,在宴會上不論吃東西,還是喝酒水,都不能發出刺耳的聲響,這倒不是小題大作、求全責備,而是這種聲響會破壞他人的食欲,同時也影響自己的形象。
吃中餐首先要注意筷子的使用。中式餐飲的主要進餐工具是筷子,標準的握筷姿勢。過高或過低握筷,或者變換指法握筷都是不規范的。在使用筷子夾菜時不要在菜肴上亂揮動,不要用筷子穿刺菜肴,不要將筷子含在口中,不要讓菜湯滴下來,不要用筷子去攪菜,不要把筷子當牙簽,不要用筷子指點別人。需要使用湯匙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吃相。進餐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咽,每次進口的食物不可過大,應小塊華 夏 酒 報中國酒業風向標小口地吃。在品嘗已入口的食物與飲料時,要細嚼慢品,最好把嘴巴閉起來,以免發出聲響。喝湯時,不要使勁地嘬,如湯太熱,可稍候或用湯勺,切勿用嘴去吹。食物或飲料一經入口,除非是骨頭、魚刺、菜渣等,一般不宜再吐出來。需要處理骨刺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放在自己的餐盤或備用盤里,勿置桌上。口中有食物,勿張口說話,如別人問話,適值自己的口中有食物,要等食物咽下后再回話。整個進餐過程中,要熱情與同桌人員交談,眼睛不要老盯著餐桌,顯示出一副貪吃相。
最后要注意牙簽的使用。正式宴會中,不宜當眾使用牙簽,更不可用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簽時,最好用手捂住嘴輕輕剔,而邊說話邊剔牙或邊走跑邊剔牙都不雅觀。
中餐禮儀規范常識 篇5
中餐上菜有順序
上菜順序,中餐一般講究:先涼后熱,先炒后燒,咸鮮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濃味重的后上,最后是飯菜。有規格的宴席,熱菜中的主菜,比如燕窩席里的燕窩,海參宴里的海參,魚翅宴里的魚翅,應該先上,即所謂最貴的熱菜先上。
宴席里的大致順序是:
茶:在酒家里,因為要等待,所以先來清口茶。但不是必須的,因為古人喝茶多是單獨的。
涼菜:冷拼,花拼。
熱炒:視規模選用滑炒,軟炒,干炸,爆,燴,燒,蒸,澆,扒等組合。
大菜(不是必須的):指整只,整塊,整條的高貴菜肴,比如一頭乳豬,一只全羊,一大塊鹿肉什么的。
甜菜:包括甜湯,如冰糖蓮子,銀耳甜湯等。
點心:一般大宴不供飯,而以糕、餅、團、粉、各種面、包子、餃子等。
水果:爽口,消膩。
此順序非一成不變,如水果有時可以算在冷盤里上,點心可以算在熱菜里上。
較濃的湯菜,應該按熱菜上;貴重的湯菜如燕窩等要為熱菜中的頭道。
至于季節的考慮,則還有冬重紅燒,紅燜,紅扒和沙鍋,火鍋等;夏則清蒸,白汁,清炒,涼拌為主。此外顏色搭配,原材料的多樣化也應考慮。
中餐禮儀之“排座次”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系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后,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主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主安排,然后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會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中餐禮儀規范常識 篇6
第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著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按 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