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晚會院長發言稿3篇
在新的一年里在《中國信息化探索與實踐》一書中發出《加快我國信息化建設》的號召,尤其是面對wto為中國帶來什么的嚴峻課題擺在我們面前,wto的游戲規則對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會產生什么樣的沖擊?新世紀的教師如何應對新情境的挑戰?學生是否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來迎接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新紀元?一切都為了wto,方方面面似乎一下子面臨著太多的問題。
有專家預測,國家化的運作方式將對教育產生重大的輻射,最明顯的可能就是營造一種文化精神家園,即自由貿易中的自由,奧林匹克式的競爭,道德約束將上升到經濟增長的生命線。教育全球化成為經濟全球化中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能否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對于整個民族的創新力和發展前景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而教育全球化的一個關鍵是“生產者”和“產品”都必須有極高的規格,即作為“生產者”的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視野拓展到“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共同生活”之后,必須自覺完成從“教書匠”到“合作者”、“指導者”的角色置換,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以精湛高超的教學藝術和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學生也應該轉變以往的追求目標,不僅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究,更應該讓自己做一個完全的人、健康的人、具有自我發展意識的人。
wto提供的環境充滿了殘酷的競爭和激烈的爭奪,教師必須對教學活動實施靈活機動的策略,教會學生如何面對復雜多變的外在情境,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高質量的人才。
換個角度看,學生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尋求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提升,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而“健康”對學生來說,是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闡述,健康應該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和道德健康。學生的“健康”已經從單一的身體“無疾”狀態到多樣性的“身體、精神、社會和道德”等綜合體的良好適應狀態。健康被視為學生的生命狀態,無疑,這種大健康觀指導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是符合新國際環境對人才的要求的。中國加入wto后,學生不僅在知識上應是一流的,而且在心理素質、適應能力和道德水準上更應是一流的。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符合中國教育進入“國際化”的大潮流,是我國比較教育領域第一部關于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