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元宵節吃湯圓的風俗習慣
全國各地元宵節吃湯圓的風俗習慣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又名湯圓、說團、圓子等。元宵節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習俗。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開始元宵稱為"湯圓",因它飄在碗里,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圓,碗里湯圓,家人團圓,正如中國臺灣民歌《賣湯圓》中唱的:"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以象征團圓吉利之意。因湯圓最初只專在元宵節上市供應,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為元宵了。全國各地的飲食風俗大不相同,元宵的制作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優游小編就以身處的廣東為起點,由近及遠搜羅全國各地馳名的風味湯圓。
華南及港澳地區
廣東四式湯圓
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制成4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4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4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特點是軟滑細膩,4種味道各異。
海南雞屎藤湯圓
雞屎藤為葉類蔓薯植物,生長在熱帶潮濕的灌木叢之下,能夠入藥,具有清熱、消炎、解毒、潤肺醒腦的功效,民間叫土參。這種植物又能制作風味美食。雞屎藤湯圓是三亞地區富有特色的風味小吃。
首先把雞屎藤蔓、葉切成碎條,接著隨著浸軟的糯米一起碾(或舂)成粉末;然后拌上適量的水掐成大小直徑為1厘米的湯圓;最后放入滾燙的水中煮,待湯圓熟了,才放入適量的砂糖,美味可口的雞屎藤湯圓就做好了。
長沙姐妹湯圓
長沙一家餐館的著名風味小吃,已有60多年歷史,由于早年經營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漿,取粉制皮,用棗泥、白糖、桂花做餡。其色澤雪白、晶瑩光亮、小巧玲瓏、香甜味美。
港式夠姜湯圓
"夠姜湯圓"的名號蒙倒不少人。它的糖水以姜汁熬制,清淡透徹,但鮮辣的姜味似乎嵌到了薄皮的湯圓里,而一咬開,內餡里自磨的芝麻蓉便肆意流出。
華中地區
成都賴湯圓
上世紀初簡陽人賴源鑫到成都挑擔賣湯圓,因其湯圓質好、味美,人們稱做"賴湯圓"。該湯圓選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勻,包上用芝麻、白糖、化豬油配制的餡心。該湯圓的特點是香甜滑潤,肥而不膩,糯而不粘。
四川心肺湯圓
四川彭水縣的風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將豆腐干、冬菜切碎,用豬油炒后制餡,煮熟配上鹵煮的豬心、豬肺及多種調味料而成。食用時,再調以蔥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鮮香可口。
貴州興義雞肉湯圓
雞肉湯圓在習慣了甜湯圓的人眼里,雞肉湯圓是有些稀奇的。興義的雞肉湯圓以雞肉為餡兒,內灌雞湯,并附上花生醬。異常鮮美,別具特色!
華東
上海擂沙湯圓
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歷史。以大紅袍赤豆煮熟磨細,將帶餡湯圓煮熟,外滾豆沙而成,其特點是形美色艷,豆香宜人。
寧波豬油湯圓
以精白水磨糯米粉為皮,用豬油、白糖、黑芝麻粉為餡,湯圓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
蘇州五色湯圓
位于蘇州吳門米粉店,以糯、粳米粉鑲配,包以由鮮肉、玫瑰豬油、豆沙、芝麻、桂花豬油等5種配制的餡心。該湯圓甜咸皆備,為膾炙人口的江南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