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節日慶典 > 元宵節 > 對元宵節的認識

對元宵節的認識

發布時間:2020-03-08

對元宵節的認識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已經有20xx多年的歷史。在這一天人們張燈結彩,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逛廟會,其樂融融。寄托著人們追求美滿的愿望,滿含著對新一年美好的祝愿。而你對元宵節最初的認識是什么?

  元宵節 | 帶你認識更多元宵知識

  【起源】 元宵節源于西漢。漢文帝劉恒在周勃、陳平等人輔佐下勘平呂氏宗族,奪回劉氏江山的日子為正月十五日,所以每到這天晚上,漢文帝就微服出宮游玩,與民同樂,以示慶賀。古時正月又稱元月,夜與宵同義,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后來司馬遷創《太初歷》,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時期朝廷規定這一天燃燈慶賀,觀燈風俗由此興起。宋代以后元宵節更加熱鬧,觀燈由一夜延至三夜,場面也越來越大,此后歷代不衰,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元宵節民俗知多少

  吃“元宵”

  據史料記載:我國在漢武帝時就有了元宵節,當時有一個叫東方朔的人,他聰明過人,足智多謀,深受武帝喜愛。一年的冬天,東方朔發現一位宮廷女子淚流滿面,即將跳井自殺。他將少女攔救,這位宮女的名字叫元宵,因為她思念親人,心如刀絞,心想既然不能與家人團聚,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哭訴,答應設法讓她與家人團聚。

  于是東方朔裝成算卦先生,走街串巷。這一天人們所求的卦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條箋語。算卦的人紛紛求問解脫辦法,東方朔很神秘地說:“正月十六,會有一個紅衣少女出現,她就是奉命火燒長安的火神君,眾父老可救之。”到了正月十六果然來了一個紅衣少女,她說:“我是領旨火燒長安的。玉帝還要在南天門上觀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方法。偈語是:長安在劫,火燒帝闕,十六天火,焰火宵夜。”

  漢武帝看了大驚,忙向東方朔求救。東方朔說:“火神君最喜歡吃湯圓,十五晚上,可以讓做湯圓做得最好的元宵做上湯圓,萬歲焚香上供,敬奉火神君,再令臣民在庭院屋門都掛上紅燈,上街放焰火鞭炮,這樣,就能騙過在天上觀望的玉帝。”這一天,元宵的親人也來長安觀燈,看了出宮上街玩燈的元宵,一家人終于見了面。鬧了一夜燈火,京都長安安然無事,漢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樣讓元宵做湯圓,供奉火神君。因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改叫元宵,把這一天也叫做元宵節。

  鬧元宵

  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于全國各地。夏歷正月十五前后,民間敲鑼打鼓、結隊游行。此俗起源甚早,明萬歷《海鹽仇志》:“上元前后,里中年少合金鼓管弦為樂,曰鬧元宵。其樂有《太平鼓》等。”此俗到清代仍盛行。顧祿《清嘉錄·鬧元宵》:“元宵前后,比戶以鑼鼓鐃鈸,敲擊成文,謂之‘鬧元宵’。”屆時,每戶數人持鑼鼓鐃鈸,沿街敲打。鼓點節奏明快,氣氛熱烈,曲名有“跑馬”、“雨夾雪”、“七五三”、“跳財神”、“下西風”等,俗呼“走馬鑼鼓”。

  耍龍燈

  龍燈,也叫耍龍燈,龍舞或舞龍,是我國漢族民間傳統藝術中的一種舞蹈形式,流行于我國的很多地區,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在傳統觀念中,人們把龍當作吉祥的化身,并視龍為驅災除害、吉祥太平的象征。舊時,每逢春節,農歷正月十五日燈節大鬧花燈等節日或廟會酬神等重大喜慶活動,各地城鄉都有耍龍燈的風俗。從前,還有舞龍祈雨的習俗。古代、龍分黃、青、白、赤、黑五色,據說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如遇旱災耍水龍;遇水災耍火龍,以祈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踩高蹺

  高蹺,又叫“高蹻”,也叫“高腳”。踩高蹺又稱“高蹺秧歌”。是盛行于中國民間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一般都在元宵節前后舉行。表演者的雙腳分別綁在木棍上,木棍的中部釘有一塊小踏板,腳底踩在踏板上,距地一般一二尺,技藝高者可離地四五尺。表演者的人數不定,少則二三人,多則七八人。每人手里持有扇子、棍棒、竹錢串等道具,臉部化妝,分別扮演生、旦、凈、末、丑等行當。表演形式有集體對舞的大場,兩三人表演的小場,并配以鑼、鼓、琴、簫、笙、管、嗩吶、拍板等伴奏樂器。表演的特點是鄉土氣息濃厚,形式自由活潑,不受舞臺空間限制,既可以說唱俚歌小曲,也可以表演短小故事,還可以臨時編排節目。演畢,群眾當場放鞭炮歡送。高蹺這種民間藝術早在漢代即已存在,隋、唐百戲之一“長蹺伎”即為今天的高蹺。到宋代,高蹺技藝已相當高超。《列子·說符》篇中說: “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并馳并驅,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清代高蹺在技藝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民間流傳也更為廣泛。

  請瓢把姑姑

  元宵卜年成習俗。流行于湘中、湘北等地。舊時元宵夜, 婦女們相聚一堂, 將一水瓢擦干后, 用細繩將一只筷子垂直綁于瓢把上, 用布將瓢蒙住, 選兩名青年女子各用一手, 以食、中、無名指伸直托住瓜瓢一側之邊緣。主持人燃香點燭化冥錢, 念咒云:“瓢把姑姑瓢把神, 瓢把姑姑顯神通。正月請, 正月臨, 人家請你問別事, 我家請你問年成。年成好, 打發你一件紅綾襖; 年成差, 打發你一枝花。”反復念誦若干遍, 漸漸地托瓢少女雙手發抖, 保持不住瓢的平衡而前俯后仰, 此時便認為是瓢把姑姑降臨, 停止念咒。圍者可隨意提出有關年成豐歉、婚姻好壞和仕途、求財、家庭、家族、疾病等問題, 請其回答。回答的方式由問者提出, 或以筷點頭的次數分別, 或是筷頭在米盤內寫字, 劃出符號相告。此俗今仍有殘留, 有的則作為一種娛樂活動而已。

  占歲燈

  元霄節習俗。是日,人們用自制的面燈卜測一年的旱澇豐歉。此俗流行于山東各地。做法是:元霄節下午,家家戶戶用面捏成約2寸高、寸半粗的燈碗,又因其外形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種類。一曰屬相燈:有盤龍燈、雞燈、狗燈等。此燈可卜家人兇吉禍福。屬相燈點燃后,哪盞亮得最久,即預示今年此人運氣好;若不慎熄滅則以為兇多吉少。二曰歲燈:這是按家長的歲數捏的。三曰月燈:月燈做法不同。有的是用燈內的豆粒數表示,有的則用燈碗上捏的鼻表示。月燈是用來卜測一年旱澇的。蒸好面燈掀開籠,看看月燈里蒸餾水,哪個月燈里水多,說明哪月份雨水大。另一種卜法是:將燈盛上燈油,是幾月的燈就放幾個豆粒,至夜晚點燃燈蕊,待油燃完后,看哪月燈中的大豆被浸開了,就說明哪月雨水大;反之,即雨水小。是夜,人們還在收燈時,看燈花卜收成。如果燈花顆粒很大,兆示今年收豆子;燈花很小,兆示收谷子;不大不小好年成,夏收麥子秋收高粱。此俗至今仍然盛行。

  燒蟲蟻

  漢族、土家族節令習俗。流行于湘潭、長沙、常德、衡陽、湘西等地區。元宵, 家家燈火通明, 豬欄、牛欄、狗窩、雞塒、井旁、墻角、屋內暗處皆置燈燭。孩童用松明片在室內墻角燒火, 稱“燒蟲頭螞蟻”, 邊燒邊喊:“正月十五元宵節, 燒起蟲頭螞蟻上天歇。”以為如此可以除蟲害, 驅瘟疫。農家白天在田頭地邊燃火, 謂之“田禾亮”, 意在除蟲, 祈求豐收。祖先墳墓近者, 亦前往送燈送火。湘西土家族正月十四為元宵節, 亦有到處燃燈火的習俗。該夜要給碓、磨、灶、牛欄、豬圈、雞籠、水井、朝門、大門、房門等點燈。各種文娛活動開展至該晚為止。

  偷“錐把”

  隴東農村群眾過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有蒸包子吃的習俗。包子餡不外乎肉餡,菜餡兩大類。菜包子以白蘿卜、紅蘿卜,豆腐、粉條為主,再拌上大油或煉過大油的油渣。也有素包子只拌上清油。肉包子在包子餡里再加上肉丁即可。但不管蒸什么包子,總少不了蒸一層“錐把子”。所謂“錐把子”,是把包子形狀捏成“瞎瞎”(鼢鼠)形。面皮搟成圓形,放上餡子,面縫捏合成擰麻花樣子作為“瞎瞎”的脊梁。尖頭作尾。圓頭壓上兩顆黑豆作眼睛,肥體胖肚,笨頭笨腦,小眉小眼,還真像個“瞎瞎”。“錐把子”蒸好后就獻上三五個在灶君神龕上,祈求神靈保佑,來年減少鼠害,保護莊稼豐收。再有一層意思是人們為了表示對“瞎瞎”等鼠類的憎恨,把它蒸吃了,看它還有多少能耐!

  “錐把子”還有一種用途,就是灶火進莊“嚷院子”(嚷灶火隊的五顏六色和震天鑼鼓、鞭炮聲,嚇跑妖魔鬼怪)時,女主人早早放一盤“錐把子”在廚房的風匣或鍋蓋上,灶火隊的“叫化子”、“害婆娘”(女乞丐)約定俗成地進去給該家灶君敬香后,就把“錐把子”往背斗里一倒,供玩灶火的人吃用。同時,這家就會一年不缺吃的。

  更有趣的是當年出嫁女和新娶的媳婦,正月十五晚上都要到子女雙全的鄰居家去偷“錐把子”吃,說是吃了能早些懷胎生育。細心者把“錐把子”偷回來扔在水缸里驗看偷了個兒子還是女兒。背朝下者為男,面朝上者為女。

  此俗大約由于鼠在地支為“子”的聯想,偷鼠者即為偷子也。只不過是一種生殖崇拜的民俗罷了。

  吃“塘草泥”

  蘇南水鄉農村,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有吃“塘草泥”的習俗。

  “塘草泥”是將過年吃剩下的年糕切成小塊,放在鍋里用水煮開,然后放入青菜、野菜(薺菜)和面條一起煮熟的食品。盛起的第一碗“塘草泥”要供在灶山頭上,以敬奉灶君老爺;第二碗供在堂屋的天然幾上,以敬奉家堂——祖先。然后全家吃“塘草泥”。這有糕,有面,有菜,又甜,又咸,又有野菜清香的粘粘糊糊的“塘草泥”,吃起來雖不十分可口,卻也別有一番滋味。

  “塘草泥”究竟是什么東西?為什么要吃它?純樸的水鄉農民告訴我們,“塘草泥”是肥料,吃了“塘草泥”莊稼會長得好。卻原來人們吃了象征肥料的“塘草泥”,禾苗會長得好,這其中的寓意十分耐人尋味。

  “年燃”

  皖東農村,歷來有“年燃”的習俗。正月十五日元霄節。白天,村村戶戶,老老少少忙著用葵桿、秫稭、稻草扎起一支支火把,晚上家家掛燈籠,放鞭炮,點燃火把。人們三五成群,往村外崗頭走去,而后舞起火把,邊舞邊唱:“火把繞三繞,瘦田好收稻;火把舞三圈,糧倉冒了尖。”接著將一個個火把扔向空中,高聲喊叫:“向東扔,好棉花;向西扔,好西瓜;向南扔,風雨順;向北扔,好莊嫁。”

  小伙子設法把姑娘圍在圈中,誰被圍住,誰就得唱支歌,方能走出圈子。姑娘也有制服小伙子的辦法,她們把火把向高空扔,讓小伙子搶,誰若機智又不怕燒,搶著了火把,姑娘就送誰一件心愛的信物。明眼人一看便知,姑娘往往是有意把火把扔給心上人。有的村還舉行扔火把比賽,看誰火把歌唱得好,火把扔得高;并將火把收攏一起,越燒得火光沖天,越是象征豐收年景好。據當地民間傳說,生于鳳陽,長于鳳陽,玩于鳳陽的明太祖朱元璋就很喜愛這個既有愛情,又祝豐收,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風俗。原來叫“燃年”。這個名字,他不喜歡。他認為過年是為了熱鬧順利吉祥,如果把“年”燃燒掉,豈不晦氣。於是,他當了皇帝后,就下令把“燃年”改為“年燃”,以永保年年歲歲吉祥如意。

  放天燈

  漢族民間節日娛樂習俗。流行于山西、陜西。夏歷正月十 五進行。點放天燈是為了增添燈節 氣氛。天燈為圓錐形,大小有如背 簍,用竹片作骨架,外面糊白紙或 紅紙,燈底部綁著一個十字架,里 面放一盞菜油燈。放時,燈貼著地 面,點燃油燈后,周圍用土密封。 當燈火將罩內氧氣燃完,僅剩二氧化碳氣體后,取掉燈周圍的土,燈就 自動上升,高度可達500米左右。天 燈在空中隨風飄蕩,直到燈火熄 滅,才慢慢降落。

  劃旱船

  舞蹈節目。此舞歷史悠久,唐代已流行。宋代盛行于民間。《武林舊事·舞隊》中列有其目。宋范成大《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詩:“村田蓑笠野,街市管弦清。市巷分題句,官曹別扁名。旱船遙似泛,水儡近如生。”自注云:“夾道陸行,為競渡之樂,謂之劃旱船。”可見此種劃旱船系制成假船,在陸地上表演競渡的舞蹈。《西湖老人繁勝錄》所載“斗鼓社”下亦有其目,當亦是以旱船作龍舟競渡之戲。唯當時旱船的具體形制已難詳考。此舞傳于后代,至今仍在很多地區流行。今船多用竹、木或秫秸扎成骨架,外蒙以布,套在舞者腰間,狀如坐船,船中者多為女性。船外另有一人,手持木槳。二人載歌載舞,表現愛情生活或勞動場面。宋時狀況或可據今推知一二。

  走百病

  舊時民間歲時習俗。又名“散百病”、“游百病”、“除百病”。北方地區最為流行。時在夏歷正月十五前后。山西《臨晉縣志》載:十六日,士女出外競游,登城過橋,謂之“游百病”。至夜,女游更甚。翼城地區,元宵之夜士女不禁,十六日亦然。此二日間,鄉村男女觀劇、觀燈,恣意游玩。亦多來城周歷街巷,謂此一走而百病可除也。河北萬全一帶,元宵節翌日,男女老幼皆登高游覽,謂之“走百病”。赤城地區,“上元節”間,沿街設立松棚,雜綴諸燈,翠縷銀葩絢然溢目,設九曲黃河圖,擎燈361盞,男女于中穿逐。隨處演戲,戲秋千,三日為度。天津地區,十六日婦女出行,日“走百病”。北京地區,八日至十六日,商賈于市集.燈花百貨,珠石羅綺,古今異物,貴賤雜沓。“元宵”前后,金吾禁地,賞燈夜飲,火樹銀花,星橋鐵鎖,殆古之遺風。民間擊太平鼓,跳百索,要月明和尚。男婦于是夕結伴游行,親鄰相過從,至城門下“摸釘兒”,過津梁,曰“走橋兒”,又曰“走百病”。

  燈謎中的中國文化

  元宵夜,有些大戶人家,在門口掛上春燈,貼有謎語,讓大家去猜,猜中者贈以糕點或信箋之類,俗叫“春燈”。相傳,燈謎有二十四格,甚為繁多,大別之,不外六法: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諧聲,四曰會意,五曰轉注,六曰假借,是市民和讀書人一種比較文雅的游戲。

  燈謎,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學樣式,它獨立于詩、詞、曲、散文、雜劇之外,可謂中國傳統文化的奇葩。其廣博的知識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濃厚的趣味性,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潛移默化地提高著人們的素質,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生活。燈謎的瑰麗多姿,異彩紛呈,寓教于樂,在新時代依然散發著幽幽古香。

  燈謎素有“知識小百科”、“文化大觀園”之稱。燈謎中融入了許多中國傳統各學科的知識,如歷史、文學、藝術、科技、體育、化學、物理和醫學等,潛移默化地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情趣,拓展了人們的知識范圍,加強了人們的文化素養。

  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些傳統習俗你還記得嗎?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由來已久的習俗。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

  鬧花燈

  鬧花燈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各類花燈不一而足。

  耍龍燈

  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的圖騰。正月十五耍龍燈,代表的是一種氣勢,一年紅火,精神倍加!

  踩高蹺

  踩高蹺俗稱“縛柴腳”、“扎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

  猜燈謎

  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每逢元宵節,很多地方都會打出燈謎,希望今年平平安安喜氣洋洋。

  元宵節知識

  古代“情人節”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說的就是這一天。

  古代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不少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心上人,因此元宵節也造就了無數良緣美眷,也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

  眾里尋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正月十五為何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起源于漢代,據說是漢文帝時為“平呂”而設。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擁立漢文帝劉恒登基。

  因為漢文帝登基的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紀念,因此劉恒大赦天下,與民同樂。以后每到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宮游玩,張燈結彩,與民同樂,以示慶賀。

  那時人們把正月還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節”。到后來,司馬遷創立《太初歷》時,把元宵節定為重大的節日。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今年元宵節為啥“晚”19天?

  一些公眾發現,元宵節很調皮,去年對應的陽歷日期是2月11日,今年為3月2日,而明年則是2月19日,這意味著今年的元宵節比去年晚到19天,而明年的元宵節又比今年早到11天。

  同樣是元宵節,為何陽歷日期時早時遲呢?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最主要是由農歷閏月所致。

  中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歷(陽歷)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歷兩種歷法。為使農歷年與陽歷年能基本對應,中國采取了“20xx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加上7個閏年,即閏年增加一個月。

  這樣,如果上一個農歷年沒有閏月,那么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農歷有閏月,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左右。

  元宵和湯圓,你分得清么?

  元宵和湯圓并不是同一個物種。湯圓是像包水餃那樣包出來的;而元宵是餡料和糯米粉滾出來的。

  北方“滾”元宵

  南方“包”湯圓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對元宵節的認識 相關內容:
  • 元宵節燈謎(通用29篇)

    日飛落樹上,夜晚到廟堂。不要看我小,有心肺肝腸。(打一動物名)——麻雀說馬不像馬,路上沒有它。若用它做藥,要到海中抓。(打一動物名)——海馬海上一只鳥,跟著船兒跑。...

  • 2023元宵節燈謎(通用30篇)

    1、兩片綠葉把米裝,小繩一綁真漂亮(打一節日食品)——謎底:粽子2、肚子圓圓尖尖底,不怕人抽性子急,你越抽它它越轉,娃娃揚鞭笑瞇瞇(打一玩具)——謎底:陀螺3、黃色小船并排坐,溫度高了把衣脫(打一水果)——謎底:香蕉4、紅墻黃瓦萬...

  • 關于元宵節的詩句(精選30篇)

    上元竹枝詞清:符曾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元夕無月清:丘逢甲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觀燈樂行唐代:李商隱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 元宵節的燈謎(通用27篇)

    謎面:我們取一半(打一字)答案及解析:伐(“我”字取一半,為“戈”,“們”字取一半“亻”,二者合一即為“伐”。)謎面:兩人肩并肩,站在土上邊(打一字)答案及解析:坐(兩人肩并肩為“從”字,底下加一個“土”字,即為“坐”。...

  • 有關元宵節的詩句(精選27篇)

    1、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別。——厲鶚《齊天樂·秋聲館賦秋聲》2、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盧照鄰《十五夜觀燈》3、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失名《折桂令·元宵》4、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 元宵節的習俗(精選27篇)

    俗話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今年的元宵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沒有下雪,絲毫不影響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門,到廣場看放禮花,賞燈,猜燈謎。...

  • 關于元宵節的作文600字(精選31篇)

    我家在美麗的十八重溪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個特別熱鬧的日子。在前幾天,我的奶奶和鄰居就開始忙碌了,打掃衛生,布置廳堂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每一個人都起得很早,各家各戶都在廳堂里擺上了供品,然后畢恭畢敬地等侯著。...

  • 2023年元宵節短信(精選29篇)

    1.又一輪美麗月亮,又一個元宵佳節,又一段幸福時光,又一次真誠祝福,祝你團團圓圓!甜甜蜜蜜!順順利利!2.元宵佳節月兒圓,歡歡樂樂吃湯圓,送你幸福和祝愿,美好情緣圓夢緣,花好月圓人團圓,月圓夢圓事事圓。...

  • 元宵節燈謎大全推薦(精選31篇)

    上邊毛,下邊毛,中間夾顆黑葡萄,假如你要猜不著,請你對我瞧一瞧。(猜一人體器官:眼睛)高高山上一堆草,密密麻麻長得好,年復一年常整理,黑變白來多變少。(猜一人體器官:頭發)白門樓,紅圍墻,里面住個紅姑娘,酸甜苦辣她都嘗。...

  • 元宵節燈謎及答案(精選27篇)

    1、小白花,飛滿天,下到地上象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見。(打一自然現象)——謎底:雪2、山里面的竹子(打一水果)——謎底:山竹3、小小形狀,卻能發出動聽的聲音(打一玩具)——謎底:音樂盒4、紅燈籠,胖胖的,顆顆寶石往里裝(打一水果)——...

  • 元宵節的來歷(精選11篇)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 2023年元宵節最新燈謎(通用31篇)

    1.弟兄六七個,圍著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全部破。(打一植物)——大蒜2.紅口袋,綠口袋,有人害怕有人愛。(打一植物)——辣椒3.脫去黃金袍,露出白玉體,身子比豆小,名字有三尺。...

  • 最新元宵節燈謎及答案(精選26篇)

    1. 舉雙手贊成猜一成語 謎底: 多此一舉2. 寶劍出鞘(打一成語) 謎底: 鋒芒畢露3. 傘兵(打一成語)從天而降4. 桃花潭水深千尺 打一成語無與倫比5. 苦瓜皮(打一成語) 謎底: 坑坑洼洼6. 脫粒機(打一成語)吞吞吐吐7. 四通八達(打一成語)頭頭...

  • 元宵節習俗(精選31篇)

    說起元宵節,這風俗可真不少。下面我就跟大家說說元宵節的習俗。踩高蹺、舞獅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 元宵節的初中作文700字(精選30篇)

    “吃湯圓嘍!”外婆那濃濃的鄉音為元宵節美滿的開始吹響了號角。外婆住在海濱的鄉下,大平原上的天空特別的藍,外婆所在的小村翠竹四季蔥郁,門前的小河清流舒緩。...

  • 元宵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在线A片软件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 欧洲视频二区 | 日韩人在线观看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 天天干夜夜操 | www婷婷av久久久影片 |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 | 午夜伦理影院达达兔人成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 穆斯林少妇xxxxx潮喷 | 免费在线成人影院 | 久久av影视 | 免费看无码午夜福利片 | 久久美女免费视频 | 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 | 日韩中文娱乐网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色伊 | 久久久人人人婷婷色东京热 | 俄罗斯大bbbwww视频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忘忧草 |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无吗 | 亚洲涩88 | 一区视频免费 | 天干夜天干天天爽自慰 |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免费无遮挡男女视频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美图 | 日本黄在线 |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 | 懂色av色香蕉一区二区蜜桃 | 国产精品岛国久久久久久 | 刘亦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 久久不卡视频 |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a片2008 | 爱爱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