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節(jié)高二作文(通用3篇)
又是一年中秋節(jié)高二作文 篇1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jié)是個古老的節(jié)日,祭月賞月是節(jié)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xiàn)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guī)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jié)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xiàn)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jù)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zhèn)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又是一年中秋節(jié)高二作文 篇2
秋夜寒冷,一輪圓月劃過樓宇林梢,秋葉深情,荷池飄香,波光粼粼,柳荷相依。
空氣中傳來濃濃的桂花幽香,全家人共守中秋明月,聽奶奶給我們講嫦娥,玉兔和吳剛。奶奶還指著月亮一一讓我們認識,哪個是嫦娥,哪個是桂樹,哪個是玉兔……故事和場景是那么迷人,讓我們至今難忘。
垂柳輕拂清輝點點,歡歌一曲飛上云影天。月光下,我們把爸爸專門分給我的冰激凌月餅放在家中的某個地方,留著慢慢享用。妹妹的好吃的總是吃的最慢,放的時間最長,因為她總舍不得吃,今天拿出來看看,明天又拿出來看看。有一次,屋里沒人,她把好吃的藏在了桌子下面雙開門的小柜里。開心的一的妹妹自以為放的很安全,轉過身來用屁股使勁兒把柜門兒頂上。正美滋滋的,忽然覺得上是有人在后面抓住了裙子,拽都拽不動。妹妹嚇得哇哇大哭起來,家人聞訊跑進屋里,原來是柜門兒夾住了妹妹的裙子,使全家一起大笑。
斗轉星移,我面臨初中,妹妹也小學畢業(yè)了。我們都搬進了樓里。無論住在哪里,月亮都能找到我們。在八月十五的夜里依然寧靜優(yōu)雅的來到我們家。那婉約如詩的身影,總把銀光留下,一次又一次無言
相約,一年又一年如期重逢。
衷心的祈禱美麗的月光女神,有吳剛和玉兔的陪伴,永不孤寂傷感。讓我們舉杯相邀,超出時空。相聚昨天,相聚今天,相聚明天,相聚永遠、永遠……
中秋節(jié)是一個團圓的節(jié)日。
又是一年中秋節(jié)高二作文 篇3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jié)終于到了,我又可以回到奶奶家了,也終于可以吃到奶奶親手制作的月餅了。
為了慶祝中秋節(ji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爺爺奶奶家吃團圓飯。奶奶為我們準備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有紅燒雞翅、清蒸鳊魚、紅燒肉、糖醋排骨......真讓人垂懸欲滴啊!
吃完晚飯后,奶奶讓爸爸把桌子搬到院子里,讓我們全家做好。只聽奶奶說:“上菜嘍!”我便好奇的問奶奶:“不才吃完嗎?怎么又上菜?”奶奶說:“今天是中秋節(jié),所以我特別準備了一道菜------月餅。”我高興極了,順便拿起一個月餅開始吃了起來,我一邊吃一邊贊嘆道太美味了。突然我問:“奶奶中秋節(jié)有什么故事嗎?”奶奶說:“有很多啊!比如吳剛折桂、嫦娥奔月、那我就給你講講吳剛折桂吧!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面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砍過的地方又合攏了。幾千年來......”
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聽奶奶講“吳剛折桂”的故事,我抬頭欣賞著明月仿佛看到了吳剛真的在砍桂花樹。在這次慶中秋中我不但吃到了美味的佳肴和月餅,還收獲了許多課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