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征文:八月十五觀月(精選3篇)
中秋征文:八月十五觀月 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我的腦海里浮出一個又大又圓的月亮,接著,月亮又變成了一個金燦燦的月餅,哈!我的口水又情不自禁地流下來了。
我把椅子放好,我們一家坐在了窗邊,眼睛不約而同地盯著那深色的天空。這天空好像一個無邊無際的舞臺,你看,一縷淺紫色的云兒正跳著美麗的舞蹈呢!云兒漸漸散了,天空越來越暗了。一輪圓月出現在那“舞臺”上。這圓月真像一個大玉盤,玉盤里裝滿了白花花的銀粉,銀粉把世界照得真亮。嗯?月亮上怎么有幾個小影子,一定是吳剛、嫦娥和小玉兔。看到這些小影子,我突然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說完美麗的月亮,我們來說說香甜可口的月餅吧!桌子上的月餅品種可多了,有蛋黃味的、有草莓味的、有梨味的、有芝麻味的······看來一定要讓我的胃滿足,嘴巴今天又要加很多夜班了!
中秋征文:八月十五觀月 篇2
我最了解的節日就是中秋節了,因為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剛好是爸爸的生日。
中秋節,是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月亮最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民間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賞桂花等多種習俗。每年中秋節,大家都要吃月餅,月餅有鳳梨、玫瑰、火腿、叉燒等很多品種。中秋節為什么要吃月餅呢?下面為您講述中秋吃月餅風俗的由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說是由元朝流傳下來的: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想要聯合反抗力量一起起義,但元兵搜查得很緊,沒有辦法傳遞消息。他的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制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叫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八月十五的那天晚上,各地起義軍同時起義,一舉*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
現在我們吃月餅是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用月餅慶祝團圓、祝福幸福生活。
中秋征文:八月十五觀月 篇3
農歷8月15日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在陽臺一邊賞月,一邊吃著月餅,我家也不例外。
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在樓頂拜月亮,我們在樓頂擺上茶幾,茶幾上放著8只月餅、一只哈密瓜、兩只袖子、一袋蘋果、三柱香、兩支蠟燭。我們向著月亮真誠地拜了幾拜,許下自己的愿望。瞧,她像個害羞的小女孩,一會兒躲進了云里,一會兒又從云中探出了可愛的小腦袋,將大地浸成了夢幻一樣的銀灰色。看著月亮,又不禁讓我想起了吳剛砍桂樹的神話”,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自愈功能。吳剛,本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令他在月宮伐桂樹,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一年就有一片桂葉落在地球,只會落在善良、勤勞的那個人手中。所以我們要做個善良、勤勞的人。
今晚的月亮特別大,特別圓,特別亮,在這皎潔的月光下玩耍,誰能不說快樂呢?啊!多么快樂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