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近人周記1000字(精選3篇)
中秋月近人周記1000字 篇1
涼爽的秋風趕跑了夏日的浮躁,秋風讓我們盡享天高云淡風清的熏陶,秋風讓五谷給我們帶來豐收的喜悅。當我們沉浸在這其中時,中秋節到了。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月兒高掛,寄寓著游子無限的思念。
A市一宿舍樓里,一出外打工的游子獨自站在窗前深思。屋內空蕩蕩的,圓桌上放著一盒拆開了的月餅。他打開窗子,望著夜空中那一輪金黃的圓月,不禁想起了遠在家鄉的親人:父母的身體是否安康,生活是否快樂,此刻是否在思念著他……想到這里,他的眼眶里充滿一種液體,晶瑩的淚花在發光。他很自責,很難過,因為他知道父母現在一定是望著天空中的孤月,淚流滿面了。出外生計,已有好幾年沒回家了……他不禁想起了往事。此刻,他最牽掛的是家鄉的父母。于是,他拿起了電話,撥通了家里的電話,電話鈴聲“嘟嘟“地響,通了,電話那頭傳來老母沙啞的聲音,“喂,媽,是我,您和爸還好吧!”他抑制住心中的涌動問道。“好,好,都很好,你不用擔心,你要照顧好自己啊。”聽到老母這番話,他的眼淚終于奪眶而出了,他不敢聽他母親的聲音了,那會是一把利刀,足以把滿懷內疚的孝子宰割。“媽,沒事了,我掛了。”說完他重重地把電話扣上。他多么希望回到家里,陪伴著二老。這對他來說是的愿望了,可是不可能的。月亮是那么圓,那么的皎潔,他只能把思念寄托于月亮,月與人是那么的近,仿拂只有月亮才能知曉他心靈深處的情感。在同一片天空下,遠思兩鄉人,清光千里同。嘆“月圓人聚襟情朗,月近人遙愁恨萌。”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邊防營里,戰士們正圍坐在一起,共度中秋佳節。雖然他們個個都笑容滿面,但班長明白他們心中的所思,因為他也一樣思念家人。他和大家說:“同志們,親人要思念,但我們大伙就像親人一樣啊,這里就是我們的家,難道不是嗎?”戰士們不約而同地沉默了片刻,但不久便歡笑起來。他們沒有情嗎?不是!只是他們知道自己的任務,只是他們比常人堅強。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他們知道月亮會帶給親人思念,因為此刻他們就是那天上的月亮,在灑耀著遠方的親人。仰望南方秋季的星空,那無遮無攔的夜空碧色如洗,爛燦的星斗像鉆石一般閃閃發亮,而那一輪圓潤的明月靜靜地掛在天上,高遠而深邃。那圓月,大大地遠遠地美著,泛著清輝,高高地掛在最美的天堂,不讓我們觸摸;那月光,默默無語,柔和地灑向大地,灑向那星星點點的彌漫溫馨的萬家燈火。歲歲中秋,今又中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中秋月近人,但愿早日月圓人也圓!
中秋節,在滿空的月光里,人們盡情地享受那毫不張揚的靜美和纏綿不絕的馨香。借著明媚的月光,我們思念家鄉,想念親人、同學、朋友,回憶溫馨的時光。凡是心中牽掛的人,在中秋節都想起來了。只因為中秋月近人!
中秋月近人周記1000字 篇2
又快到一年一次的中秋了,時間過得可真快,一轉眼,我已經過來很多年的中秋了,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讓我思念著家鄉的同時,也讓我想起了我的小時候。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里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松。當然,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閑,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后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鐘。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瑯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勻,那么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中秋月近人周記1000字 篇3
月餅是什么?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月餅,是中秋節的象征,是中秋節一種必不可缺的糕點。
它的樣子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一個扁扁的圓柱體,正面刻著祝福語或者它的味道。它并不起眼,只是土黃色,其貌不揚,可是里面則是各種各樣的美味的餡兒:蛋黃的、椰蓉的、牛肉的……數不勝數。它又香又甜,那個味道足以使你在千里之外都能饞涎欲滴。每年過節,大家拎著包裹,提著一兩盒月餅,走親訪友,好不熱鬧。
盼著盼著,好不容易盼來了中秋節,可糟糕的是,這連綿不斷的雨要下到什么時候?望著層層疊疊的烏云,手握月餅的我不禁愁容滿面——中秋節,是賞月的好時機啊!可這鬼天氣,真是糟糕!真沒勁!沒辦法,一大家子圍成一桌子,各個捧著個月餅往嘴里送。說說笑笑,那月餅的香醇美味在口中久久回蕩著,使人回味無窮。爺爺問道:“毛丫頭,月餅好吃嗎?”“好吃!”“那你知道月餅的來歷嗎?”“月餅也有來歷?我不知道誒。給我講講吧!”我做了一個鬼臉,撒嬌道。于是,爺爺開始“話月餅”。
相傳,在元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盜匪橫行。百姓們受不了元朝黑暗的殘酷階級制度,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劉伯溫靈機一動,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如星火燎原。很快,他們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地讓全體將士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那天與民同樂,并將當時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做得越來越精致,成為饋贈的佳品。
哈!原來月餅也有這樣的來歷!我不禁感慨萬千。小小的月餅,來頭可真不小!簡單而又復雜的月餅,真是討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