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滿的八月十五作文(通用3篇)
美滿的八月十五作文 篇1
中秋節到了!中秋節到了!我又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月餅了。
一大早我們就開車回了鄉下奶奶家。奶奶果然是我的知音,一進門就送給我一個大大的月餅。我迫不及待地剝開月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看著我的猴急樣,爺爺奶奶他們都笑了。
吃完月餅,我就找潘姐姐玩去了。潘姐姐見到我很高興,她說:“今天是中秋節,我們就來玩做月餅的游戲吧!”我滿腹狐疑:“怎么做?”潘姐姐神秘地說:“你先去打點水來,接下來就看我的吧!”我飛快地取了水來,潘姐姐已經弄了一小堆黃土碎末在那等著了。潘姐姐接過我手中的水,倒在那一小堆黃土碎末上,又用一根干樹枝使勁地攪拌,粘糊糊的泥巴弄出來了。“這就是月餅的原材料,我們開始做吧。”潘姐姐說。不一會兒,十個新鮮的月餅就出爐了。我拿起一個,假裝咬了一大口,眉頭一皺,說:“姐姐,月餅沒味兒,一點也不好吃。”潘姐姐眼珠骨碌一轉:“這還不容易,我們來給月餅加點料吧!我們去摘些樹葉,菜葉,花朵什么的,將他們的汁弄出來,灑在月餅上不就好了嗎?”用這個辦法我們很快做出了“竹子月餅”,“桂花月餅”,“玫瑰月餅”……我們開心地吃起月餅來,邊吃邊說:“真好吃!”
你想吃我們做的“月餅”嗎?那就和我們一起過明年的中秋節吧!
美滿的八月十五作文 篇2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節日。可是受凡亞比臺風的影響,可能看不見中秋的圓月了。天灰蒙蒙的,還下著雨,我來到陽臺,抬頭觀察了一會兒天色,等了好一會兒,隱約看見月亮的影子,月亮好像和我玩捉迷藏,一躲就躲在烏云里不出來了。
媽媽叫我吃飯了,我想真遺憾,中秋節沒有圓月,那還能賞月嗎?不管了我要吃大餐了!我想月亮肯定是嫉妒了就跑回家去了。媽媽煮了我最愛吃的排骨、生麥、牛肉……大家都開開心心的吃,太美味了,都吃不下月餅了,好飽啊!爸爸說,晚一點吃月餅,月餅是你最愛吃的雙黃的哦。哎,月亮還沒出來。
九點多了,我餓了,爸爸叫我把雪碧和紅酒拿來,還有月餅,本來是要在樓頂上邊吃月餅邊賞月的,可是還在下雨,就在客廳吃月餅,喝紅酒,吃柚子。今天吃的好多啊!不知胖了沒。好開心啊,最喜歡過節這種氣氛了。
這個中秋節的夜晚沒有看到美麗的圓月,雖然過得遺憾,但也很快樂,快樂的是和家人一起開開心心吃團圓大餐。不過,我想下一年的中秋,那美麗的圓月一定會重新升起。
今天就是八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每年中秋節來臨的時候,都是莊稼豐收的時候,豆子、水稻都成熟了,放眼望去,就像一片金黃的海洋,望著欣欣向榮的景象,心里又說不出的喜悅。
為了慶祝這個美好的節日,學校也放假了一天。爸爸開著拖拉機載著媽媽和我,來到田地里收玉米。一個個玉米棒子又粗又大,有的把玉米桿壓斷了,掰著玉米棒甭提多帶勁了。
媽媽撥著花生,笑瞇瞇的說:“給你說個謎語你猜猜看:白屋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我不假思索的說“是花生”。“好,今天我們就把白胖子放在鍋里煮熟吃”。就這樣我們一家高興的說著忙碌著,不知不覺已經大半天了。
晚上,坐在皎潔的月光下,桌子上擺著月餅、蘋果,還有香噴噴的花生、玉米,品嘗著豐盛的食物,欣賞著美麗的月夜,天空中那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似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我喜歡這中秋的意境。它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愿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永遠享受這天倫之樂。
美滿的八月十五作文 篇3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這是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常把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為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受百姓青睞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餅的制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隨著人們制作月餅經驗的日益豐富,市場上月餅的種類也層出不窮,工藝越來越講究。
對于中秋節為什么吃月餅的說法,民間故事的說法則更加多彩多樣,有神話傳說,也有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