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作文(通用8篇)
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作文 篇1
我愛家鄉的中秋節媽媽說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可多了,有春節、中秋節、重陽節、清明節等等。
我最喜歡的是中秋節。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每年過節,我們全家人都圍坐在大圓桌前吃飯。爺爺奶奶做了許多可口美味的菜肴,圓桌中間放著一盤切小的有各種口味的月餅,爺爺說,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的。看著滿桌子的好菜,我常常等不及就先對著我愛吃的菜和點心下手,媽媽說我像個小饞貓。吃好晚餐是我們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刻,我和姐姐,妹妹拿著各種紙做的動物燈籠去外面玩。大人們也聚集在門前賞月、乘涼、聊天。我們圍著大人跑來跑去嬉鬧著,真是開心極了!我們還提著各自的燈籠比誰的漂亮……中秋節的夜晚真的好美哦!我睜大眼睛仔細看著又大又圓的月亮,想從月亮里面找到媽媽講的神話故事中的嫦娥和兔子的影子,想象著月亮里是不是真的住著神仙。
多希望神仙能從月亮里出來和我們小朋友一起玩啊!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坐上飛船到月亮上面去看看!
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作文 篇2
一年有很多節日,有熱鬧的春節,肅靜的清明節,快樂的兒童節,還有歡樂的國慶節……而我卻喜歡家鄉的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因為是在秋季的正中,古稱中秋節。中秋節還是全家團聚的日子,所以也叫團圓節。
早上吃完飯,媽媽正要為我們準備一頓豐盛的大餐,媽媽一進菜市場就直奔賣魚蝦的小灘,我也跟著去湊熱鬧。我進去一看,哇!菜市場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啊!
晚上,我和姐姐一起搬來了一張大圓桌,媽媽在桌上放滿了水果和月餅,我們大家坐在一起吃月餅、水果。月餅可真好吃呀,有蛋黃味、蘋果味、荔枝味等。我們幸福的一家邊吃邊賞月,真是其樂融融。這時,姐姐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回,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亮是那么明亮,它把光輝灑向大地,照亮了人們前進的每一條路。
多么快樂的中秋節啊!我默默地祝福:希望我們全家永遠幸福、平安!
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作文 篇3
古往今來,中秋節就是中華民間傳統的盛大節日,只要是個中國人,就注定了八月十五,舉頭望月與天涯共此時。當人們和家團聚,賞月、游湖之時就賦予了中秋節這樣的意義,把人間溫情與風物美景聯系起來,讓人們感受到和家團員的溫馨、幸福與快樂,同時帶給離鄉背井的游子以濃濃的鄉愁。
記得在《東京夢華筆》中曾描繪出“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圣曉”的熱鬧景象,這正是古人向往團圓、慶團圓的形象體現,對于現在的我們過中秋可謂是多姿多彩。你可以選擇放煙火,朗朗月下,火樹銀花,普天同慶;可以選擇游公園,桂花飄香,月色纏繞于那暗香浮動的枝頭,在腳下灑落點點銀光;可以選擇江邊漫步,明月當空,江風清洌,煙波浩淼,月光如碧水中的銀螺般給人清新之感,或者干脆呆在家里,在輕柔的音樂里,吃幾樣精細菜肴,嘗點月餅,憑盒賞月,月光傾城的榮美必將充溢你的胸懷,詩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秋之夜更能讓我們體會到“明月照千里”的廣博至美,于是月光又賜予人們一份思索:遠寄鄉思!不論遠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親思鄉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的月光,借著月心之橋將祈禱傳遞到遠方的家中,愿親人更好,家鄉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時,在皓月中游子也能讀出遠方的牽掛與問候。
中秋月下,我們望著同一輪圓月,任思鄉的淚水泛濫而出。想象著往年的中秋節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景象。雖然彼此之間的話少之又少,那個卻是那么地溫暖與溫馨。這也將會變成一個難忘的中秋節,因為通過這一次我懂得了團圓時刻的可貴。
中秋到來,兄弟團聚,姐妹團聚,親友團聚,這是家,是一個溫暖的家,是一個團圓的家。以前,那玩玩的月臉,總掛起親情的思念。但在此時此刻,月亮圓了,家也圓了,那千千萬萬的思念也圓了。一起吃飯,雖是簡單,卻情意綿綿。團聚的愉悅,親情的思念早已在我的心中,真正明白什么是家。
晚上,月亮格外的圓,小區里幾十個大人和孩子一起點燈籠,點蠟燭。一閃一閃的燭光在我撲朔迷離的眼中閃耀。月亮啊,這是親情的燭光么?看看這一對對父母和孩子,臉上的笑是迷人的,是單純的,是個真正的團圓家。燭光點明了整個小區,照亮了夜晚的黑暗,那熊熊的火焰,使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家。
今晚,月亮很圓,月光很柔和美麗。一家人在月光下賞花觀月,這難道不是世界上莫大的幸福嗎?星星和月亮媽媽、藍天爸爸團圓了,我們一家也團圓了。這是盼了多少個早晨,多少個夜晚啊!
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作文 篇4
今天是農歷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佳節——中秋節。晚上八點,我們一家坐在陽臺上賞月,媽媽在桌子上擺了各種各樣的月餅和水果,她告訴我,這叫獻月。
我仰望著天空中的月亮,圓圓的月亮像皎潔的玉盤高高懸掛在天空中,流露著柔和的笑容,把淡淡的月光撒向人間。我仿佛看見了月宮中的吳剛在不停地砍桂花樹;玉兔在忙碌地搗藥;嫦娥滿懷惆悵地俯瞰著人間,羨慕著人間的團圓,我想,她一定是后悔自己不該偷吃不死仙丹,雖然她長生不老,但是她卻永遠失去了團圓,只能冷冷清清地生活在月宮中。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在這月圓之夜,遠在他鄉的游子獨在異鄉為異客,不能回家和親人團圓。我眼前浮現出李白獨自坐在桌前,獨飲一壺酒,悵然寫下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佳句,他坐在床上,淡淡的月光撒在了他的床上,滿懷思鄉之情的他寫下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絕句。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充滿了濃濃的鄉愁。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這月圓之夜,海峽兩岸的同胞期盼著團圓,兩岸人民血濃于水的親情是無法阻隔的,本是同根生,人們盼望著中國臺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兩岸人民渴望著真正的大團圓。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今年的中秋節對于四川災區的很多家庭,并不是團圓之夜,而是悲傷之夜,每逢佳節倍思親。馬克思曾經說過“生活就像是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我希望災區人們不要沉浸在悲痛之中,應該勇敢地面對生活,想想全國乃至全世界向災區伸出的友好之手,援助之手,我們應該化悲痛為力量,積極投身災后重建自救工作,我相信,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關心下,災區人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啊!中秋之夜,團圓之夜!
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作文 篇5
八月十五的早晨,我睜開眼,穿上衣服,下床后。發現爸爸媽媽早早的就把早飯準備好了,我講好衛生,來到飯桌旁,爸爸對我說:“家誠,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么?”“八月十五團圓節。”我說。“對了,吃完早飯,因為是團圓節,所以要到奶奶家過節。”爸爸說。我聽了甭提有多高興了。
過了一小時,爸爸把四爸接來了,我和媽媽把早已準備好的大包小包搬下樓來。有奶奶喜愛的衣服,茶和點心,有爺爺愛喝的口味甘醇的老白干和葡萄酒······
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公路旁陸陸續續站著正在等車回家過節的人們。一排排白楊樹,整整齊齊的站在公路的兩旁,像在為我們站崗,唧唧喳喳的小鳥飛來飛去,像在互相傳遞“過節了,過節了······”的好消息。
不知不覺中到了奶奶家,我向爺爺奶奶問好擁抱后,一家人沉浸在久別重逢的喜悅中。
叮鈴鈴,鈴聲響了,我拿起,原來是二爸三爸從北京打來的,我向他們問了好,把傳給了正在和媽媽忙碌著準備飯菜的奶奶。聽著奶奶高興的話語,和漫長的時間,我能感覺到遠在北京的二爸三爸是多么的想念家里的親人。因為今天是團圓節!
中午,該吃飯了,媽媽和奶奶做了許多好吃的。有紅燒豬頭肉,那豬頭肉散發著濃郁的香氣,嚼起來,特有嚼頭,口味里加了5種作料,特別好吃。還有那韭菜肉丁餡的餃子,一口咬下去,湯汁橫溢······滿桌的飯菜真是一頓美味佳肴哦。滿桌的美味好像在向我招手,我兩眼放光,饞的直流口水。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坐下后,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紅燒肉,剛要往嘴里送,就想起了媽媽對我講過的,“好東西要先給爺爺奶奶吃”的話,我站起來把紅燒肉送到了爺爺奶奶嘴里,爺爺奶奶笑的合不攏嘴直夸我是個乖孫子。
到了晚上,村里東一戶西一戶,都陸陸續續的放起了鞭炮。我們吃完晚飯,就來到平房上,也拿出五顏六色的五花八門的煙花和爆竹,開始燃放,我用香點燃了爆竹、煙花引線,就盡快的躲到遠處,轟轟轟······幾聲巨響所有的禮花都升上了天空,在天空中劃出一條條美麗的弧線,畫出了一朵朵美麗的太陽花,紅紅的牡丹花、燦爛的星星、小巧的燈籠花、飄灑的流星雨、蒼勁有力的煙花字
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作文 篇6
風雨潤春報新年,人人喜春笑開顏。
白羊送春迎盛世,金猴鬧春話團圓。
窗外,那禮炮、那爆竹、那煙火,成為一道道煙火最迷人的季節,此起彼伏,美不勝收,耀眼奪目,絢麗無比。
山外,中華兒女慶新春,歡歡樂樂、迎新春,喜氣洋洋、賀新春,添福添壽。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鼓樂齊鳴,一片歡騰。
海外,那一盞盞燈火,那一張張笑臉,那一顆顆愛國心,牽動著億萬華人的心。我們彼此心連心,手挽手,共同創造中華的美好盛世明天!
心外,那火樹銀花的煙火,那震天動地的鑼鼓,那高高掛起的燈籠,牽動著游子的心,謹記著慈母的情,他們期待著團圓,也渴望團圓――
團圓,是多么親切。那游子多么想與家人團聚,也想在這花好月圓時人也團圓。團圓,是多么幸福。當游子飽含深情回家時,當接過父母那杯熱騰騰的茶時,一股暖流涌進心中。團圓,是多么熱鬧。人人圓家家圓,同時,我們祖國也應該大團圓啊!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但是在清政府的無能的統治下,失去了掌上明珠――香港和澳門,后來國民黨又盤據在祖國寶島臺灣,我們的祖國的心在流血啊!
"但是它們掠去,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在歌聲中,香港和澳門回來了,祖國母親的傷口基本康復了,祖國母親只差一個孩子就全家團圓了。(波鼎文學)
我們渴望團圓,祖國渴望統一;我們渴望親人相見時的感動,祖國渴望早日統一,收復中國臺灣,讓兩岸人民心連心。
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作文 篇7
八月十五月圓秋涼。
那片引無數詩人為其贊詠的冰魄,高掛在銀河中,碎銀般的光芒毫不吝嗇地灑滿大地,清冷美麗。
抖落一身月光,蘇軾舉起酒杯,一仰頭,心內又添了一份苦愁——每逢佳節倍思親啊!月兒在如此孤單的夜晚,也只有你能陪我飲酒了。既然對我有情,又為何亮得我不敢正視,圓的我心碎呢?
好象風也知道這原來豪放的詩人的心思,鼓腮一吹,幽暗的云就會慢慢向月兒飄去,不一會兒月亮就藏在云后。
蹣跚地在院中踱步,蘇軾灌進了一杯又一杯。或許是酒力不勝吧,又或許是心頭那份愁苦太過于沉重,蘇軾最終倚臥在了一棵楓樹下。
已是秋季,楓葉早已紅了一樹,遠遠望去如同一團烈火燃燒著夜幕。風兒掃過調皮地搖落幾片楓葉,又轉身離去。
一片火紅的楓葉在空中打了個卷,漂呀飄落入了蘇軾的懷中。
輕輕地拾起楓葉,蘇軾喃喃自語道:“唉,既知終會飄落,楓兒你又何苦紅得如此粲然,如此璀艷呢?……莫非你亦有心?一顆火紅的心?……”
蘇軾用食指觸摸著楓葉清晰的紋路,耳邊回響起遠方的弟弟的聲音。“哥哥……”“別灰心哥哥……”“讓我們重頭再來吧……”
剎那間,蘇軾如遭電擊般戰栗了一下,他知道他的自信、他的豪情、他的志愿重新回到了他的身邊。
顧不得沾染上的灰塵,蘇軾匆忙地站起望向了夜空。不知何時遮月的云飄去,月亮再一次綻放奪目的光彩,甚至比剛才更加耀眼,連北斗天狼也望塵莫及。
“月兒方才錯怪你了!”蘇軾朗聲笑道“你有你的陰晴圓缺,我有我的悲歡離合,二者都是不能永團圓的呀!”說完,蘇軾入書房取出文房四寶,揮毫寫下了千古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風柔和地拂著大地的臉頰,月靜靜地照耀著大地,它們看見了也見證了這個中秋的詩夜,這個千古流傳的詩夜。
院子里的那棵楓樹又飄落了幾片,紅葉在空中旋飛,如燃燒的火焰,又好象是詩人的心,乘風飛去,飛到了久別親人的身旁……
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作文 篇8
秋天,嫩嫩的季節,樹葉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濃濃的月份,桂花香飄中有著歡樂的氣氛。八月中秋,點綴著整個漫長而無生機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樹下,泡一壺好茶,在歡樂的氣氛里和親朋好友一起肆無忌憚得聊天,這就是故鄉八月中秋最美的時候了。
春節和中秋是家鄉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里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松。當然,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閑,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后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