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優美文字(精選3篇)
中秋節優美文字 篇1
場秋雨一場寒,中秋前后,夜半涼意浸人,常常被凍醒,索性披衣下床踱到陽臺上,點燃一支香煙,所以常常有機會觀看中秋之月。
夜至三更,天地間一片靜謐,秋月的光輝如水如瀑,把城市和鄉村全部包圍淹沒,秋月的光輝如詩如歌,把喧囂和浮躁全部撫為平靜祥和。
觀察日久,在我看來——
四季之中,秋天的月亮是最大的。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秋月如輪,碩大無朋。晶白亮透的圓盤四周鑲著一道淡細炫目的金邊,煞是壯觀。定睛細看,那枝繁葉茂的桂花樹下:吳剛在伐桂,揮汗如雨,嫦娥在翹首憑欄,雙眼望穿,玉兔在綠草叢花間跳躍,笑看人間。秋月大如斯,何似在人間。
四季之中,秋天的月光是最亮的。
人間秋日,天高氣爽,清風明月,一覽無余。皎潔的月光水銀般的傾瀉下來,沒有路燈的仄道里,夜間騎行的人們借她的照耀回家,田間忙碌收秋的農人,借她的照耀勞作,辛苦了一天的媽媽,借她的照耀為驚夢的嬰兒晃動搖籃。秋月亮如斯,光澤耀人間。
四季之中,秋天的月色是最美的。
嫦娥作為其形象代言人,月之美,自然無人可以懷疑。月亮的美稱與雅號有如下之多:“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玉蟾、桂魄、蟾蜍、顧兔、嬋娟、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在目前所知的天體中,也只有月亮能獲人間如此殊榮。“春花秋月何時了”,較之其他時節,秋天的月色更加美麗,秋月以其獨有的魅力和特色能與姹紫嫣紅的春花相提并論,足見其之美。秋月美如斯,倩影留人間。
四季之中,秋天的月兒是最多情的。
中秋佳節,團圓之日。游子思鄉,夫妻別離,士人落魄,官宦失意……一時間,人世間所有的情感好像都在秋天的月光下迸發,觥籌交觸,詩意盎然,古往今來,佳作不勝枚舉。“何當載酒來,共醉中秋月。”秋月情如斯,佳話傳人間。
幡然醒來,月已西斜,煙灰灑落一地,重新收拾起心情,定定神,舉目再看這秋天的月亮,更大了,更亮了,更美了,更讓我無法入眠。
中秋節優美文字 篇2
小時候,中秋節是圓的,圓圓的月亮,圓圓的月餅,圓圓的笑臉,總是勾起那遙遠的囑咐與思緒,曾記得月光的清輝翻過院墻灑在地面上,一地流銀。婆娑的樹枝在秋風中搖曳,蒼穹中繁星點點像千萬盞孔明燈,又像一眨一眨暗送秋波的明眸,熠熠生輝。在記憶深處,中秋始終只是一種模糊而神秘的概念,中秋的月亮總是格外明亮, 窗外一縷月光掠過,經不住誘惑,掀開窗簾。月亮正沉沉的穿過云霧,蒼白的臉上像是有云塊的痕跡,仿佛撞了墻壁留下的創傷,但還手掩蓋不住她美麗的特質。她的美麗從團團霧靄中透出,傾瀉在大地上波光靈動,輕輕地被渲染成斑斑駁駁的影子。人們靜靜的觀賞,撫摸著自己那一半殘存的記憶和另一半微弱的夢想;佇立窗前,心踏著月色,努力尋找一份皎潔的寄托。
中秋節優美文字 篇3
月跡
賈平凹
我們這些孩子,什么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么都不覺得滿足;中秋的夜里,我們在院子里盼著月亮,好久卻不見出來,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簾兒悶著,纏奶奶說故事。奶奶是會說故事的,說了一個,還要再說一個……奶奶突然說:
“月亮進來了!”
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呢。月亮還在竹簾兒上爬,那滿圓卻慢慢兒又虧了,末了,便全沒了蹤跡,只留下一個空鏡,一個失望。奶奶說: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們快出去尋月吧。”
我們就都跑出門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個滿滿的圓了,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我們都走近去,不知道那個滿圓兒去哪兒了。卻疑心這骨朵兒是繁星兒變的;抬頭看著天空,星兒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許多。月亮正在頭頂,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清清晰晰看見里邊有了什么東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問。
“是樹,孩子。”奶奶說。
“什么樹呢?”
“桂樹。”
我們都面面相覷了,倏忽間,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就在我們身后裊裊,到了頭發梢兒上,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似乎我們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后的這一棵了。
奶奶瞧著我們,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邊已經有人了呢。”
“誰?”我們都吃驚了。
“嫦娥。”奶奶說。
“嫦娥是誰?”
“一個女子。”哦,一個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該是銀鋪的,墻該是玉砌的:那么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嗎?”
“和三妹一樣漂亮的。”
三妹就樂了:
“啊,啊!月亮是屬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們中最漂亮的,我們都羨慕起來。看著她的狂樣兒,心里卻有了一股兒的嫉妒。
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于自己的。奶奶從屋里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人倒了一小杯兒,說:“孩子們,你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我們都看著那杯酒,果真里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了。奶奶說:
“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磁花盆兒上,爺爺的锨刃兒上發現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凈沙;全沒白日那么的粗糙,燦燦地閃著銀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這兒!”
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
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里都有月亮,沿著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就坐在沙灘上,掬著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說。
“月亮是個好。”妹妹說。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于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困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