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征文:聆聽中秋的月光(精選4篇)
八月十五征文:聆聽中秋的月光 篇1
一家人在一起吃吃團圓飯,大家歡聲笑語,暢所欲言,開開心心。這種幸福是任何代價也無法替代的。這就是幸福,就是快樂,就是開心,就是甜蜜……
那天是中秋節。
我看得出來孩子們都想回家了。真的,家是一個人永遠都難以割舍的地方,是一個人終身思念的歸宿。家是一個縈繞著游子思鄉之情的神圣場所,那里有著無限的溫馨,有著深刻的思念,是大家魂牽夢繞的情感牽掛。
蕩漾在運河邊,徜徉在悠悠微風中,任思緒暢游在這穿越時空的星空,我的心靈頓時感到特別的空曠,特別的開闊,特別的幽靜。是呀,這是個萬家歡聚的時刻,多少有情人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相聚,他們在傾訴離別的思緒,在訴說相思的苦痛,把那悠遠的思念化作深情的擁抱和回味悠長的凝望。多少游子能在電話中傾訴離別的滋味,他們在與家人在互相通話。一聲聲叮囑,一聲聲關切怎么能把這一腔思念訴說完畢呢?多少孩子,他們今天也能稍微休息一下,把這平時的作業都暫時擺在一邊,盡情享受家的溫情,享受父母溫柔的呵護,享受親人在一起歡聚暢談的快樂。
一家人在一起吃吃團圓飯,大家歡聲笑語,暢所欲言,開開心心。這種幸福是任何代價也無法替代的。這就是幸福,就是快樂,就是開心,就是甜蜜。
那天下午6:00,學生們放學了。走讀生們很開心地回家了。他們現在也許就圍繞在餐桌邊盡情地談笑,一家人吃著團圓飯,各自匯報著自己的工作學習情況。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飯菜,那團圓的開心氣氛老遠地傳來,香氣四溢,久久回蕩在中秋的夜晚,回蕩在人們的心田間。住校生們離家遠,自然不能回家了。上晚自習的時候,我看孩子們那股勤奮的樣子,內心不由得涌起陣陣感動。是呀,這些孩子為了求學,離家在外,遠離父母,嘗盡了求學的艱苦。但是他們心中有遠大的目標,有堅強的動力,有頑強的自信,因而他們甘于吃苦,樂于奉獻,克服重重困難,付出了比其他學生更加巨大的代價,忍受著遠離家鄉的辛苦,刻苦求學,頑強拼搏。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感動,令人敬佩。
晚上,上晚自習的時候,我掏出錢,請班長到外面小店里給每個孩子買兩塊月餅,班長可高興了,他迅速到商店里買回了月餅,分給各位同學。你瞧,孩子們可高興了。他們的臉上流露出開心的神色,他們為我這個班主任這個小小的愛心舉動而高興?粗⒆觽円贿吔蚪蛴形兜仄穱L著月餅,一邊認真地做作業,我的心里滋潤著呢。我為孩子們理解我的善良的舉動而高興,我也為能在這個萬家團聚的時刻讓孩子們品嘗到老師的一分心意而開心。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說長這么大,還沒有老師有這樣的友善舉措呢!
是啊,我能做到的,就是這些了。我為能為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快樂。因為我們做老師的,就是以學生的快樂為我們的快樂,以學生的幸福為我們的幸福。
那天晚上學校為全體老師放假,讓我們這些級部主任巡回值班。我們一個人負責5個班級,維護5個班級住校生的自習紀律。我不停的在五個班級之間來回轉悠,為的是將五個班級的紀律秩序管理到位。雖然辛苦一點,累一點,但是我認為值得。因為我們的辛苦換來了全體老師的快樂,換來了大家的團聚。
這時,我的電腦里響起了孫悅的《祝你平安》的歌曲,歌聲久久回蕩在我的心田:
祝你平安,祝你平安,你永遠都幸福是我的心愿……
八月十五征文:聆聽中秋的月光 篇2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F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磥懋敃r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八月十五征文:聆聽中秋的月光 篇3
“每逢佳節倍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許多詩人的詩不知引發了多少游子的思鄉之情,而我望了望月亮也不由想起了死去的外婆。我要好好學習,發明一些偉大的科技,登上月球,也許外婆正在等我呢……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而我卻對它擁有著不一般的感受。
在我小時侯,一次中秋節,我和父母走散了。我鼓起勇氣,決不流淚,可眼眶還是濕潤了,我跟著月亮的方向走去,才到了家,和家人團聚。
每到中秋節,月光都會非常的明亮,象一盞明燈掛在空中,又像一名女子,直到中秋才揭開那神秘的面紗,月亮黃黃的,亮亮的,像一個月餅,每當皎潔而明亮的月亮升起在漆黑的夜空中,顯得格外明亮。
在今年的中秋節,父母帶我去公園,給我講了關于月亮的科學知識,和關于月亮的神話。聽父母的介紹,我才明白,原來月亮上有些小孔,是用來吸收太陽光的。這樣,白天有太陽,夜晚有月亮,避免了生活的單調。不僅如此,月亮上還有一些佳話,其中,最的《嫦娥奔月》生受人們的喜愛。傳說大英雄后羿射了9個太陽后,王母娘娘賜他一顆仙丹,被嫦娥偷吃了。嫦娥成了廣寒宮的主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許多詩人的詩不知引發了多少游子的思鄉之情,而我望了望月亮也不由想起了死去的外婆。我要好好學習,發明一些偉大的科技,登上月球,也許外婆正在等我呢!
八月十五征文:聆聽中秋的月光 篇4
一開始,我們混混沌沌地看了一點電影,然后就是擠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齊抬頭望月。呵,月亮呈紅銅色,活像月食發生了。圓倒挺圓,只是……
原本打算好好賞一賞月的,我家樓頂是的賞月場所?墒窃媱澰愕桨邓悖瑢W校在中秋節那一天,突然傳來了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總之破壞了我原來計劃的駭人消息:按上級領導規定,中學生中秋節將在學校度過,晚上6點30分到校組織看露天電影《走進[被屏蔽詞語]》,全部學生自帶報紙“席地而坐”。我們一聽,全部傻眼了。接著,發出一聲聲嘆息:“唉——”“真討厭——”剎時全班變成菜市場。
可再怎么叫也沒辦法,我們當即決定:既然如此,就要使這個中秋節過得別具一格。于是,我們便密謀了一個開心的“賞月計劃”。
中秋節晚上,我“密謀”的要求,帶了一個雙黃月餅。呵呵,著不是單我一個人吃的,是……哦,Mygot,不能說,說了這個計劃就完了。
一到校,剛好六點半。我們在憤罵聲中勉強坐下后,便把報紙連接鋪在一起,那時準備用來放月餅和吃月餅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們將在這里一起吃月餅!
一開始,我們混混沌沌地看了一點電影,然后就是擠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齊抬頭望月。呵,月亮呈紅銅色,活像月食發生了。圓倒挺圓,只是……這顏色也真倒挺另類。不過,我們的計劃也很別樣,也就不計較這么多了。紅月亮就紅月亮,月亮還不一個樣,顏色的差異或許會更具吸引力。
八點種悄悄地來臨了。這是我們吃月餅的“神圣時刻”。徐倩華、鐘偉、我、李瀾濤各自帶了一個不同的月餅來吃,恰好湊成一盒多元素月餅——白蓮蓉、哈密瓜、雙黃蓉、五仁香。我們興致勃勃地切開一個又一個月餅,六七個人圍成一圈“品嘗”四種不同味道的月餅,氣氛熱熱鬧鬧,輕松搞笑。邊吃又邊看電影,還在“賞月”(實際上就是隨意看一眼,沒有多少人認真看它)。班長陳秀燁發話了:“我們吃得這么開心,不妨把廖韶婷的雙黃給老師吃吧!辈焕⑹前嚅L,我們舉雙手贊成。如果老師也能分享我們的快樂,那豈不是“皆大歡喜”?因為“快樂也是一種傳染病”,把我們鬧翻天的快樂通過一個小小的蛋黃月餅所傳達給老師,希望老師也和我們一樣過個開開心心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