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圓中秋節高三作文(精選4篇)
花好月圓中秋節高三作文 篇1
朋友和老師都說我很幸福,也該慢足了,可是我不滿足,我要一直牽著他的手走下去,無論遠方的路有多么的艱難,我想要他做我一輩子的枕頭,永遠為我催眠的憨兒子,我要我們很幸福……
中秋快到了,還記得去年的中秋,我們都是怎么過的嗎?
去年的中秋節,20__.9.25.那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陰晴不定的天氣,漆黑的夜空,閃爍的幾個星星襯托著圓圓的大月亮。寧靜的街道,冰冷的氣息,始終無法戰勝我們心中的溫馨和喜悅!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相約,也是我第一次和男生單獨約會,心卻忐忑不安,像小鹿般的亂跳,可是我喜歡這種感覺,和自己心愛的男孩走在燈光微弱的街道下,嬉戲,打鬧,訴說……
呵呵,第一次肩并肩走在街道上,第一次背坐在小石階上,第一次仰望同一片星空……其實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有點措手不及了,還記得,20__.8.19,這一天是七夕哦,彼此間無意的相識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跡。不錯,我喜歡Kobe,而他比我還喜歡Kobe,這應該就是一種緣分吧!
我喜歡他叫我小傻瓜,小笨蛋,小憨包,假裝生氣卻暗喜;我喜歡站在球場邊上為場上那個熱愛籃球的男孩吶喊我喜歡他說,想一輩子吃到自己為他而做的飯;我喜歡下雨,因為他會為我撐傘;我喜歡每一次的上學和放學時光,因為我們可以一起回家;我總是大大咧咧不小心,而他總是我的保鏢,危險的時間他總是保護著我!
他喜歡我叫他大傻瓜,大笨蛋,大憨包,溫馨又無厘頭;他喜歡我做他獨一無二的小球童,陪他去練球,看他打球;他喜歡我說,我愿意一輩子只做他的“瓦妮莎”;他喜歡我陪著他仰望同一片星空;他從未對自己發脾氣,在他的眼里只要我的心中有他的名字,他就很滿足!
朋友和老師都說我很幸福,也該慢足了,可是我不滿足,我要一直牽著他的手走下去,無論遠方的路有多么的艱難,我想要他做我一輩子的枕頭,永遠為我催眠的憨兒子,我要我們很幸福……
花好月圓中秋節高三作文 篇2
記得有一個笑話,說是在一個外企,一個中國人和外國人都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就在外國人快要崩潰的時候,中國人仰天長笑,外國人驚,國人解釋道:“我在中國參加過GK,還有什么值得怕的東西?”……
又到十一了,這么說來,還有八個月吧,就要面臨一個號稱人生選擇的東西了,我不想提這個名字,畢竟,現在是放假,對吧?
記得有一個笑話,說是在一個外企,一個中國人和外國人都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就在外國人快要崩潰的時候,中國人仰天長笑,外國人驚,國人解釋道:“我在中國參加過GK,還有什么值得怕的東西?”
當然,說笑而已。
不過,今天下午放學前又被老師們吼了上百次諸如十一雖然一天都不能放但是我們開恩本著給學生一點娛樂空間的原則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投入最后的沖刺所以放了三天你們一定不能自我放棄之內的話,于是終于開始了號稱最后的休整的三天。心情沒什么特別,似乎算是麻木了,我記得老師講過,在水結成冰的一瞬間,是臨界狀態,就是剛剛好的意思,感覺上現在也就是那個狀態了,對什么都沒有感覺,就是想快點結冰到來吧,或是蒸發。
突然發現,秋天來了吧,因為天氣有點冷了,因為有金黃的葉子飄落下來了,也許也因為倒計時牌上的數字還剩下。
太陽落山了,故意把自行車騎得很慢,以為這樣可以留住時間,起碼,可以留住什么的腳步,但是,什么會被留下呢?長長的背影?或是片片落葉?或是,混亂不堪的一串串思緒。
有時候在想,人生,奮斗,得到結果,又是奮斗,找個好工作,建個好家庭,生個孩子。然后呢?讓孩子奮斗,又是。這不是循環了嗎?誰在寫劇本呀?怎么完全沒有故事情節,完全沒有思想性,這樣的故事,哪里會有掌聲和喝彩?
但,這樣的劇本,不是我們自己寫的嗎???
我問了很久,好像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沒有答案,起碼,現在沒有,要去找,很努力地找。最后,也許發現,這是一個多么大的包袱呀,里面,裝的是什么呀。
逃避,也許有一千個理由;但堅持,卻只有一個,那就是――非堅持不可!不堅持,沒人能幫你;不堅持,你就完了。人生和世事原本如此。
這句話是一部動畫片里面的,覺得很有道理。
花好月圓中秋節高三作文 篇3
一個人在街上閑晃,蕭蕭葉落,無痕亦無聲,真正的好不熱鬧.葉子被風吹到整齊卻又零散著.像爭先恐后想目睹帝王風采的百姓卻讓衛兵攔了住.于是有秩序地混亂著……
秋天的訊息是在我還穿著短袖衣服睡覺的時候隨著我的痛覺神經傳過來的,于是我就跌入秋天了.
一個人在街上閑晃,蕭蕭葉落,無痕亦無聲,真正的好不熱鬧.葉子被風吹到整齊卻又零散著.像爭先恐后想目睹帝王風采的百姓卻讓衛兵攔了住.于是有秩序地混亂著.
風還是那么吹的,路還是那么躺著隨人踏,干癟的葉子還是會在人們碾碎它們心臟的時候無助地哀號,人還是那么正著走路,面無表情.不知道“面無表情的表情是的表情“這句話是不是適用于所有的人.
陽光,柔弱得不再耀眼,蒼白得帶著死亡的氣息.可是它就是那么不自知啊!做著垂死掙扎,游蕩在樹木、道路與路人的身上,尋求幫助。
中秋節啊!月亮就那么破碗似的吊在天上,炫耀它的清高么?還是在裝吊死鬼?
月缺,人會圓么?即使圓了,真正圓的是什么?只是硬綁在一起的空殼!心卻是零散得像大漠的沙。
晚風,真像鬼吹的陰風,讓人感覺寒冷是由心臟向外彌漫開的,到了外界又被變本加厲反射了回來。
凄風殘月里,今天的死亡近了,明天的新生也近了。明天還會這么冷么?明夜的月亮該會是圓的了吧。
花好月圓中秋節高三作文 篇4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它與春節、端午節同稱我國農歷的三大傳統節。它始見于《周禮》:“中秋夜,鼓士擊鼓,吹幽雅(樂),以迎寒。”為何謂之“中秋”?南寧末陳自牧撰的筆記《夢梁錄》:“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它與春節、端午節同稱我國農歷的三大傳統節。它始見于《周禮》:“中秋夜,鼓士擊鼓,吹幽雅(樂),以迎寒。”為何謂之“中秋”?南寧末陳自牧撰的筆記《夢梁錄》:“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于中秋節的傳說,雖然其論法不少,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特別是以嫦娥奔月的說法為主。
中秋節賞月、拜月的習俗幾千年前就已存在。《禮記》中記載的“秋暮夕月”,即是拜月神。周代的八月十五夜都有舉行迎寒和拜月的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就頗為盛行了。早在南宋就有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這足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對中秋節的熱愛之情。
“中秋拜月”從何而來?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的品德入宮。雖未得寵,但在某一年的八月十五夜賞月時,天子在朦朧月光下見得她,覺得她美麗出眾,便立其為皇后,此后便有“中秋拜月”的習俗。
現代人依然喜于拜月。中秋節的晚上,當皓月初升時,各家各戶的婦女便在庭院、埕口或陽臺等可以直接望見圓月的地方上設香案,并以月餅、瓜果、芋頭、云片糕等食品供拜。因為他們深信“月娘”(即月亮)是有靈魂的,她能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據鬼神的貴賤及祭祀者與鬼神的親疏關系和對他期盼的大小來決定祭祀食品的豐儉。可見現代人是在傳承古人的思想。雖然這頗具迷信色彩,但卻不曾斷承。
提起中秋節,相信大家都會首先想到月餅。月餅已成為月亮的象征,不僅因為它圓得像月亮,更因為它的陷是甜的,讓人想到月圓的美好。唐代已有帶陷餅食,蘇東坡有詠“小餅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糖)……”以餅喻月。清代詩人袁牧的《隨園食單》中記載有月餅制法,稱“食之不覺甚甜而香松油膩,回異尋常。”
現代人已將月餅發展成“個性”的模樣。先是陷之奇特,明明寫著“綠豆陷”,而入口卻毫無綠豆味。難道是我們的味覺都出現問題了?大部分月餅已都內含雞蛋黃,味道微咸,甚是油膩,卻和甜味相和,入口為佳。此點創新是值得肯定的。但月餅的包裝卻讓人擔憂,譬如有種陷為水果醬的月餅,味道清爽甜美,價格卻相當昂貴,原因在于其豪華復雜的包裝。還有,月餅種類眾多,也確實讓人眼花繚亂的。站在人山人海的月餅市場中央,難道你不會迷失自己?如此富含商業色彩的月餅不免讓人產生懷疑:所謂的“中秋佳節”已變成了“商業佳節”?這問題值得人們深思。
中秋的圓月,給人以美好的象征。月之圓兆人團圓,由此引發了遠在他鄉的人思鄉和懷念親人之情。早在唐宋時期,“詠月”詩詞已甚多,因此“中秋節”一直富含詩意,詩人把圓月謂之“詩月”。譬如范仲淹的《蘇幕遮》,堪稱是一首游子思鄉懷舊的詞中絕唱: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詞的上闋以多變的鏡頭,從仰視、俯視、平視、遠視的角度,既寫眼前麗景,又寫故鄉遙隔,秋色惹人愁的情懷。下闋則層層深入,從夜夜難寢,月樓獨倚,借酒澆愁愁更愁,寫出了鄉愁縈繞纏綿,無法排遣的柔情。
如今,這種柔情依在。皓月當空時,一家團聚的把酒唱明月,敘故事,盡情展歡顏;遠離他鄉者輕嘆息,把酒問明月,何時歸故里。他只能祝愿遠方的親人平安健康、生活幸福,愁情滿腸。于是,和家人“千里共嬋娟”只能在夢里出現。
事實上,中秋節是美好的,它富含文化色彩,給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樂和精彩,是我們永遠的財富。在商業化日趨明顯的今天,作為傳統節日中秋節不應因其而變質。它的源遠流長,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定,是我們共同不可推卸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