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賞月的周記(精選3篇)
關于中秋節賞月的周記 篇1
9月8日星期一晴
屋外天色微暗,紫中透藍太陽即刻逝去,卻使勁泛著夕光,枝干尖尖的葉兒仿佛都蘸了一層金粉,甩也甩不掉。陣陣微風吹過,樹葉兒擺動,擺得那地上的碩大黑灰色樹影好似也跟著搖來晃去,枝縫之中夕光微微閃動,一片片斑斕銅影撒了滿地……
屋中,晚輩長輩們的臉上無一不布滿笑容,屋外卻仍是一陣陣敲門聲堅持不斷,令那歡歡喜喜去開門的孩子們來回不停跑,跑一趟,換一人,跑一趟,換一人,仿佛是一場不停息的接力賽。于是,屋中的人兒笑得更歡了,歡聲笑語點綴了各個角落,心卻已飄進歡樂的海洋,使得那敲門聲也更急促,更清脆、更歡暢。
喜氣洋洋,笑聲盈盈、歡天喜地……無一詞語能表達屋中的氣氛,這種喜,是語言無法描述的,這種歡,是十分少見與特殊的。它是空中禮花,競相綻放,間息不斷;它是歡聲笑語,布滿海角天涯;它是清冽冽清水,潤化每一份生命;它是一張張譜子,歌唱人間,歌唱團圓。
傍晚,大人們三五成群,小孩手牽著手,走向那花園長椅,走向那望月之地。講笑話、玩游戲,讓我們拉起手兒圍個圓圈,襯著月光暢享這快樂氣息。吃著最美味的月餅,掛著最甜蜜的笑容,大家依偎在一起賞月,就連瞳孔中也映著月亮的面容。輕輕地,靜靜地,定格在這一刻,久久不動。你會發現,這便是中秋節那最恬靜而又最美麗的面容!
中秋的月亮,很亮很圓,中秋的味道,很香很甜,中秋的歌聲,悠揚動聽,中秋,就定格在那月光盈盈的夜晚……
關于中秋節賞月的周記 篇2
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了,那圓圓的月亮,散發出美麗的光芒,大地仿佛一片銀色的世界。
前幾天晚上,月亮是半圓的,月牙兒非常暗,我還以為它不歡迎我們過中秋節呢!
今天晚上,我們大家又說又笑,因為要吃月餅,一想到這,我的口水就直往下咽,劉老師說:“今天的課很特殊,是吃月餅。”大家歡呼起來。
我的月餅是一九三七年始創的,用一層紙包著,圓溜溜的,像一個桔子,月餅上寫著嫦娥奔月,還畫著一朵鳳仙花呢!
我的月餅聞起來非常香,有點豆沙加棗泥的味道。月餅像個大輪胎,我原以為袋子里只有一個月餅,誰知道竟然有兩個。劉老師說:“聞不到味道的人可以拆開袋子聞。”我立即拆開袋子,一股香味迎面撲來,我想咬一口月餅,可惜還不能。
劉老師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似的,立刻說:“現在可以吃一小口啰。”我咬了一小口,細細地品嘗起來,一邊嘗一邊看窗外天空上的圓月亮,情不自禁地想到:邊喝飲料,邊吃月餅,邊看月亮,還有比這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嗎?月餅的味道真甜呀!像我們的生活一樣甜。
劉老師說:“吃完了嗎?”我趕緊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嘴巴鼓得像一個大蘋果。正在這時,我發現月亮的位置竟然變了,似乎也亮了許多,看來,月亮也來湊熱鬧了!
想著想著,我眼前好像出現了一片天空,北極星、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仙女座、射手座等星座全部布滿天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月亮靜靜地掛在天空,向大地分灑著銀色的光芒……
以后,每到八月十五,我都要吃月餅,賞月,喝飲料,過一個快樂的晚上。
關于中秋節賞月的周記 篇3
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不知道那就快點來,我講述給你聽。
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領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為中秋節。又因此夜皓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記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技術拜月的意思。兩漢時以具雛形,唐時,中秋節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約八百二十七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纏魂園,故曰中秋。”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現在,聽完我所講述的,你該知道中秋節的來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