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有關的經典文章(精選3篇)
中秋節有關的經典文章 篇1
秋夜的月冷峻而孤寂,淡淡的月色,透過密集的樹葉縫隙,灑下斑駁的光點。那光點隨著搖曳的樹枝,展現出各式圖案,月影婆娑,忽明忽暗。遙望蒼穹,藍色的天幕上散落著寒星點點。月游弋于靈動的云層之間,忽隱忽現。瞬息萬變的云,呈現出變幻莫測的圖景。真個是:"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秋,的確是一個美麗而宜人的季節,天高云淡,風清氣爽。秋天的夜,明澈如水,寧靜而恬淡。秋天的夜也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夜晚,秋夜的美,美在月色。秋夜的月色分外皎潔,圓月當空,那如練的月光,如水銀瀉地般的灑向無垠大地。月色朦朧,影影綽綽,人沐浴著這薄霧輕紗,如幻如夢的月色,猶如沉浸在醇香美酒的微醺之中,那似真似幻,若隱若現的感覺,的確是一種享受。
月有陰晴圓缺,眼下又逢月圓時節,仰望天心一輪浩月,人融化這在淡淡的月色之中,心曠神怡,真的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撩撥著人的遐想,也寄托著人間相思。這就難怪古人會有"夢中無歲月,月下思故親。"的感嘆了。月到中秋,似乎格外明亮,中秋這個中國人心目中僅次于春節的團圓節日,從古到今,演繹著多少美麗的傳說。從嫦娥奔月到吳剛伐桂,寄喻的都是一種離愁別緒,一段人間真情。一輪滿月,團團圓圓,最能勾起懷念親友,思念團聚的一縷情絲。無論是身處天涯,還是漂泊海外。此時此刻那種"月是故鄉明"的情致,恐怕都會自然流露。身處異鄉,在秋涼如水的夜色中,仰望一輪孤月,生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寂聊,也在情理之中。
人間的親情,是永遠無法割裂的,它凝聚著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借助現代交通的便捷,千里江陵一日還已經不再是文人詩詞中的夸張,咫尺天涯的遺憾也將成為永遠的歷史。中秋應該有時間共享天倫之樂,安安心心的吃一頓團圓飯了。當然有條件,又有情致的,還可以去賞他鄉的一輪明月。明月關山長相望,天下何處不中秋。雖異域卻同天,普天之下,我想,那親情友情總歸是一致的。天下的月也一樣的圓,一樣的亮,一樣的燭照著有情之人。可見無論回家還是出游,其實都是團聚的一種形式,都在表達延綿千年的人間真情。
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了,那銀蟾光滿,風清露冷的月夜似在眼前;那母慈子孝,團桌共聚的融樂場景,似乎已經呈現。但愿今年中秋有個好天氣,讓所有期盼團圓的人都能如愿以償。然而,我們的國家幅源遼闊,"圓泊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兼雨和風。"即使是碧空如洗,那一時烏云閉月的境況,也隨時可能發生。明月普照,畢竟只是一種向往,決不能把期望值提得過高。
中秋是中國人創造出來的優美神話,一千年一萬年凝聚著團圓的愿望。中秋是一縷縷剪不斷的眷念,生生世世一脈相傳;中秋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它展現了一種向往祥和,向往安寧的獨特民族魅力。那就不管它是稀星朗月,還是風雨交加,都讓我們在中秋的氛圍中去細細地品味人間真情的微妙,感受生活樂趣的奧秘。讓所有的艱辛與疲勞都融化在這祥和的中秋團聚之中,然后帶著全身心的愉悅,踏上明天的旅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值此團圓節日,愿普天之下的蕓蕓眾生,中秋快樂。
中秋節有關的經典文章 篇2
明月如鏡,守候已久的中秋圓月終于高掛于空。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很有道理。看,那圓圓的月亮石多么的明亮。它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朵一朵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變白了!
它高高地升起來了。圓得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豐富想象,月亮就像一個魔鏡,只要你許下一個心愿,它就會再現給你一個向往的世界。我閉上眼睛對著月亮說:“你能讓我看看遠方的朋友朱家寶嗎?我好想他啊!”我乘著月光跨越時空飛到朱家寶身邊,我們各自拿著一塊月餅,兩塊月餅交織在一起迸發出一串祝福話語:生命中有你感覺精彩,回憶中有你感覺溫馨,旅程中有你感覺驕傲,失落中有你感覺堅毅,沉默中有你感覺燦爛,朋友中有你,我不再感到寂寞。一片白云飄過月光頓時變暗了,眼前這一幕也頓時消失了,我從想像又回到了現實。我凝神望著月兒,口里嚼著香甜的月餅,慢慢地進入了夢鄉。
中秋節有關的經典文章 篇3
曾幾何時,飛馬揚鞭,奔騰萬里長河,只為追逐。今夜,此時,月圓人靜,閑敲棋子,期盼化身鳳尾蝶,碥躚花叢之間,傾醉月光之下,緩了流年,慢了歲月。
遙相思,多少次歡聚與離別,蘭舟催發,來不及盡述惆悵;故知偶遇,敘不盡悲歡迷途。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念叨著“人有悲歡離別,月有陰晴圓缺”,期盼著,遙望著,不可忘懷,終不能“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曲悲歌,多少個癡情男女,無休無止,等待著一個又一個失落,如這般“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這又何必,只是默默祈禱,等待,任歲月沖洗了漫漫的愁緒,淡化夜以繼日的煎熬,如此便好,只是苦了中秋,苦了曾經傾盡的年華。
月正圓遠離了塵世的喧囂,遠離了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任憑寒氣充斥著。今夜,此時,多少位古代騷人為之傾倒,望月興嘆,狂歌痛飲,留下了千古絕句,然而,這不正是傾訴的好時機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這是第一個被這唯美的夜景馴服的人,而后子鍵,太白,東坡等等都為之相繼傾倒。或痛哭,或惆悵,或狂放,總之,這夜,注定是詩人們的夜,月,亦是詩人們的月,這一夜,屬于他們。
中秋的月,更為清晰,更為純潔,然而,這一天月也如往常一樣,但總會平添那一絲絲的哀怨,這一天代表著團圓,遠在他鄉的自己于遠在天邊的故人,是否也想到了團圓,想到了自己呢?“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半圓時的月給人以安慰,而今晚的月,又能給人什么呢?不過是一陣涼意,一陣傷感,一陣心酸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