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中中秋節散文:團圓中秋夜(精選3篇)
精選高中中秋節散文:團圓中秋夜 篇1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早在遠朝的時候就有,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是人們的傳統,它流行于中國的一些少數民族以及朝鮮,日本等幾個周邊國家。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今年的中秋節對我來說是凄涼的,爸爸媽媽因為工作都沒有回家,中秋的夜晚,一個人獨自呆在家里,吃著那本該美味的學餅心里無盡的難過就在中秋節的前一天父母打開電話使我那高興的心情一落千丈,他們說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每次聽到這句話我心里是多么痛,他們已經好幾個中秋沒回來了可是每次都是這句話以前我總是認為他們不想回家,現在想來是多么的可惡父母為了我中秋都不回家我還埋怨他們看著天空中明亮的月亮,我想對多父母說:爸媽,我想你們,“
我在以前,父母在家的時候從沒感到中秋節有什么意義,可是有種“今夜月明人盡望,家”,這個中秋又是一個難過的中秋的感覺。
精選高中中秋節散文:團圓中秋夜 篇2
中秋節是六大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是老北京人除春節以外的第二大節日,在北京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據《大金禮集》卷32“休假”條記載元旦、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是金朝的法定假日,各級官員都有一至三天的休假。中秋節在北京又稱八月節,經明朝的發展,在清代乾隆間形成高潮,因乾隆屬兔,又是八月十三的生日。皇帝生日在清代叫“萬歲節”,乾隆當了六十年皇帝,每年均要慶賀生日,許多中秋習俗是在乾隆年間形成,一直沿襲至民國,豐富多彩。祭月
老北京民間視月為神,把月亮稱為月神、月姑、月宮娘娘、太陰星君或稱月光神為嫦娥,因此有系列祭月活動。《燕京歲月時記》中說:“京師謂神像為神馬兒,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玉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致,金璧輝煌,市肆問多賣之者。長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色,或黃色,向月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并焚之。”
拜月方式很多,有的供月光馬,有的不供月光馬,但都面對月出的方向擺好供桌。供桌上講究“五供三不擺”:一供福;月餅代表大團圓,蘋果代表“平安就是福”;二供祿:供桌上要擺上香爐、臘扦和花瓶,臘扦上放紅色蠟燭,下面壓敬神錢糧(黃錢、元寶、千張);三供壽:擺放大桃和石榴取意“桃獻千年壽,榴開百子圖”;四供喜:擺放切成花瓣型的西瓜和九節藕,寓意“花好月圓,喜事連連”;五供財:把鮮栗子和棗放在柿子四周,寓意“早早利市”。三不擺,拜月時一不擺“自來白”;二不擺“梨”,因梨的諧音是“離”,中秋人們期盼的是團圓;三不擺是花瓶里不插花,一般供花是插給玉兔吃的毛豆枝和象征娑羅樹的雞冠花,希望玉兔能搗仙藥給人以長壽。由于受皇帝每年秋分亥時到“夕月壇”祭月是也含二十八星宿的影響,民間祭月有的也有其內容。
精選高中中秋節散文:團圓中秋夜 篇3
今天是中秋佳節闔家團圓,只可惜天公不作美,一整天都在下雨。我早早的起床洗漱換衣服,迎接節日的喜慶。不一會,外婆將熱騰騰的早飯端上桌,叫我們吃飯。吃完飯后我寫了一會作業又看了一會書。沒過多久,國紅叔叔和嬸嬸帶著安安弟弟來了,我們一起去了樓下的大廳玩,因為外面下雨,所以沒有去花園。
我和弟弟帶著安安弟弟玩抓人游戲,第一輪,弟弟抓我和安安弟弟,弟弟跑得可快了沒一會就抓住了安安弟弟。第二輪,輪到我抓,兩個弟弟跑得飛快,好一會兒才抓住。大廳里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玩了有一會兒,肚子餓了,我們就一起回家了。到家后我們吃了月餅喝了水,大家在一起玩的可開心了。
到了晚上我們大家一起去小區旁邊的餐廳吃飯,路上下著這么大的雨卻絲毫沒有擾亂大家的喜悅之情。大人們都撐著雨傘,而我和弟弟穿著我們漂亮的小雨披走在去餐廳的路上。不一會,我們都到了餐廳,我們點了很多愛吃的菜,一大家子吃著菜聊著天享受這節日帶來的喜悅其樂融融。
雖然沒有看見圓圓的月亮,但是也是一個快樂的中秋節,因為有家人的陪伴。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