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秋節活動總結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我們養小四(3)中隊在班主任、輔導員老師和班干部的策劃下,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團團圓圓過中秋的主題班隊會。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孩子學會了分享、體驗了活動帶來的樂趣。激發了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附:1.活動方案
活動目的:
1、頌揚中華傳統文化,了解中秋傳統典故。
2、激發探索科學興趣,增強刻苦鉆研精神。
活動過程:
(一) 中隊長向輔導員申請召開“團團圓圓過中秋”中秋主題隊會。
(二)隊會過程。
中隊長許佳怡宣布活動開始:金秋時節佳節多,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四(3)中隊“團團圓圓過中秋”中秋主題隊會,現在開始。
主持人許叮鈴:明月當空灑銀玉,中秋正至喜悅人。
主持人許佳怡:月是中秋分外明,且把問候遙窗寄;
主持人劉叮鈴:是呀,每當風清月朗、碩果飄香之際,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一番風味。
主持人佳怡:同學們,你們知道中秋節是哪個朝代盛行起來的嗎?請 劉穎同學向我們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因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主持人叮鈴:中秋的月亮更加圓。自古到今,人們舉杯望月,吟詩作畫,盡情地贊美地球的朋友——月亮。人們多么想到月亮上去看一看啊!《嫦蛾奔月》這個民間故事就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愿望。請聽姚增彬同學講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余的太陽,解救百姓于水火這中。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后,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來后,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后異,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她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