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中秋節(jié)初一作文(精選3篇)
愉快的中秋節(jié)初一作文 篇1
快中秋了……
心中沒來由地泛起一絲惆悵,第一次獨自不和父母在一起過節(jié),心中難免有點澀澀的感覺。雖說媽媽就在那校門外的咫尺之地,雖說爸爸的問候常回蕩在電話里……但,我還是不習(xí)慣,還是有點難過,畢竟,在我的潛意識里,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這里,鄭外,僅僅是一個居所而已。
中秋,如約而至,一天天逼近,我無精打采地熬著日子——一連幾天的纏綿秋雨,我已不指望今年中秋賞月了。忽地,班主任把我們這群外地生叫了出去,這場名為外地生賞月會的晚會一下子點亮了我黯然的心際。節(jié)目很一般,但不一般的是節(jié)目中的心意,晚會很一般,但不一般的是參與的人……在這個別開生面的晚會中,我竟嘗到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溫暖。當班主任為我們分發(fā)蘋果和月餅時,看著大家臉上燦爛、明媚的笑容,我在這一剎那間竟有一種錯覺,仿若在一個好大好大的家庭之中,班主任就是父母,同學(xué)們就是兄弟姐妹……
月餅不大,甚至可以說很廉價,但真的好甜、好好吃,因為它的餡是滿滿的愛與體貼……
也許今年中秋不會在有月亮了,但這個沒有月亮的中秋,這個不在家鄉(xiāng)的中秋,這個沒有父母陪伴的中秋,這個如此沒的中秋,是我過得最幸福的中秋。因為,這個中秋,我置身于鄭外這個大家庭中,我的心早已被愛包圍了……
中秋,到了。
我漫步在鄭外的校園里,耳畔有姐妹們嘰嘰喳喳的聲音。在這滿滿的溫馨中,我抬起頭——漆黑的夜幕,像一塊華貴的黑色絨布,如墨一般。可是,我分明看見了一個月亮,又大又圓,散發(fā)著柔和而皎潔的銀輝,一瞬間映滿了我的心房……
又是一年中秋時,我知道,我在鄭外這個家中,很幸福。
愉快的中秋節(jié)初一作文 篇2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我們照例回奶奶家過節(jié)。
晚上吃過飯大家坐在一起聊家常、看電視。我把蓄謀已久的計劃講給妹妹聽:“僖僖,你們四年級《經(jīng)典誦讀》要考網(wǎng)絡(luò)聯(lián)想,我提起教教你吧?就是先說一句詩,接的下一句詩中要有上一句詩中的一個字,或者說的每一句詩都帶有相同的字。今天是中秋節(jié),咱們就說帶‘月’的詩句吧。”“啊?”妹妹瞪著眼,張著嘴,一副疑惑不解的樣子。“哎呀,我給你示范一下,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由‘月’想到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知道了,知道了,快開始吧。”妹妹急不可耐地蹦著說。我一馬當先來了句“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妹妹不甘示弱接了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我不假思索跟了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妹妹一時接不下去了,急得像只猴子,拍著沙發(fā)“那個,那個······”嬸嬸邊剝著石榴邊幫妹妹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妹妹的臉霎時又樂成了一朵花“對對對。”我裝作生氣地說:“賴皮!看我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這時爸爸也被吸引過來了,放下手機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媽媽從廚房探出頭來說:“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奶奶雖然接不上來,卻也樂在其中,一個勁地夸我們:“中,中,沒白學(xué)。”屋中熱鬧非凡,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家在開聯(lián)歡會呢。這時我抬頭一看七點半了,忘看月亮了。我慌忙對大家說:“以前都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快去看呀!”
月亮已經(jīng)掛在東北方的天空,果然如明鏡一般又圓又亮。看,嫦娥和玉兔在向大家祝福呢!
愉快的中秋節(jié)初一作文 篇3
壯族在八月十五這天,除了要賞月和吃月餅外,一項重要習(xí)俗活動就是“鬧哥孩”,因為組織者和參與者都是女性,鬧的對象是男性,所以叫“鬧哥孩”,其實就是對歌,內(nèi)容一般不涉及愛情,多是有關(guān)史實、社會一類的,盡興方散。
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畬族把這天視為走親訪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畬族的獨特習(xí)俗。中秋歌節(jié)不但要陪客唱,還要集中到縣城去對歌。對歌的時候,男女各站一邊,女的還特別喜歡擠在一起,不參加唱歌的婦女,也要和歌者擠在一起,以壯聲勢。
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請老人上架探月,然后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nóng)家樂舞》。
黎族稱中秋節(jié)為“八月會”或“調(diào)聲節(jié)”。屆時各集鎮(zhèn)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diào)聲頭”(即領(lǐng)隊)率領(lǐng)男女青年參加。人員到齊后,大家互贈月餅、香糕、彩扇和背心,成群結(jié)隊。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盛大的對歌,未婚青年趁機尋找未來的伴侶。
每到中秋之夜,苗族全家團聚后,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吐露愛慕之情。
中國臺灣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麗的民族服飾,齊聚在日月潭邊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戲。
瑤族在中秋之日舉行“舞火狗節(jié)”,舞火狗意在驅(qū)邪避邪。是日,姑娘們叩拜完祖先,然后舞蹈,青年男子則在一旁燃放鞭炮。待姑娘們玩夠后,男女開始對歌。按照當?shù)亓?xí)俗,姑娘必須參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動,才能結(jié)婚。
雖然各民族的中秋節(jié)的習(xí)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向往,都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