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中秋節三年級作文(精選3篇)
美好的中秋節三年級作文 篇1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空格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空格說起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其中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最為流傳,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說是當時老百姓們為*元朝的暴虐統治把”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里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們*了。也許我們現在吃月餅是為了慶祝勝利的喜悅吧!也有人說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悅與高興吧!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征,是充滿喜悅的象征,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美好的中秋節三年級作文 篇2
我們沿著湖邊散步,游人三五成群說著話。湖邊停著幾艘游船,熱情的船主在大聲的招呼著游客。我們走了一段路,在湖邊的石凳上坐了下來。一臺頭,便望見灰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圓月,仿佛是一個金燦燦的月餅,它是無邊無際的天空里最美的點綴。湖面的上空,偶爾有不知名的鳥兒掠過,吸引著游客的眼球。微風吹過,使人很愜意。
我們沿著來時的路往回走,路燈全亮了,廣場上的人也更多了。那過有桌子搭建的地方在放著音響,不時有主持人在說話。聽說是一個跳舞的團隊。他們搬來了整箱整箱的啤酒,還有整袋的花生和瓜子,以及各種各樣的小點心和水果,在這里舉行露天中秋晚會。團隊里的人都是平時在一起跳舞的人,他們大多是年輕人。活動正在進行中,喝酒,聊天,還有抽獎節目,他們很嗨,在中秋的前夜狂歡著。廣場的中間,有很多人在打羽毛球。廣場的另一邊,還有小孩在滑冰。
再抬頭,在無際的天空中,不時有紅色的孔明燈飛過,越飛越遠,那是人們放飛的一個又一個心愿……
美好的中秋節三年級作文 篇3
今天是中秋節,中秋節也是全家團聚的日子。早上,爸爸開車帶我和媽媽姐姐一起去看望住在長安航天城的舅奶。到了舅奶家,舅奶讓我和姐姐畫一幅與中秋節有關的畫,我一會兒就畫完了,我把畫拿給舅奶看,舅奶說:“挺好的!”我祝福舅奶天天開心、身體健健康康、萬事如意,舅奶笑了,我也開心地笑了!
下午我們會到西安的家和爺爺奶奶一起吃晚飯,我祝爺爺奶奶快快樂樂、天天開心。奶奶和爺爺說:“謝謝樂樂啦!”我心里甜滋滋的。我也祝我自己每天有進步開開心心!
今天雖然看不到月亮了,可我心里還是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