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八月十五周記(精選3篇)
我心中的八月十五周記 篇1
在家鄉的中秋節里,不僅要吃糕點類的月餅,更重要的是,吃自己蒸的月餅,這種月餅也被稱為千層餅。它的原料為面粉,胡麻,茴香,香豆……這月餅直徑足有60厘米,它中間的厚度足有20多公分,拒傳說,在元代末年,由于民眾不滿于元朝的統治,準備在中秋節這天起義,人們便在月餅中夾上舉義的信,以互相送月餅來傳遞信息。至今當地人還有互相贈送月餅的習俗,在中秋節的這一天晚上,人們在庭院里擺上月餅和各色的瓜果,還有用面蒸好的各種鳥。蒸各色鳥的本意原為讓人們享受秋收的果實,也讓百鳥同來慶賀這豐收的季節。在這天晚上,人們不僅居家賞月,還到鄰家串門,在串門的過程中,還要互相偷拿各種水果和糕點,偷拿水果本有含義,如鄰家生的兒子多,而自家沒有兒子,然后在這家去專偷長把梨;而自家只有兒子沒有女兒,便到女兒多的人家去偷紅果子;別人家富裕,自家窮,便去富裕人家偷月餅;自家富裕,卻家人的身體不是很健康,便到家雖窮,但身體個個壯實的人家偷瓜。而所有被偷的人家,在別人偷的時候都要裝做不知,在這天晚上,所有的人家都希望有人來偷自家的貢品,偷的越多越好,但被人偷走后,主人便會馬上添加,若有誰家的東西沒人去偷,這實在是一件掃興的事情。
在中秋節的晚上,人們不僅要供上月餅和水果,還要供上大大小小的兔兒爺,所謂兔兒爺就是讓兔子穿盔帶甲,像戲劇人物一樣在背后插靠子旗,雙手抱著搗藥的杵,這天晚上,在孩子們的眼里,兔兒爺才是他們最開心的貢品。
我心中的八月十五周記 篇2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
我約了幾個好朋友到我家來玩,朋友們很準時地到了我家。這時我正吃著月餅呢。我們幾個看了后,口水直流。我熱情無比地把他們請進來,一塊兒品嘗我家的月餅。我家月餅品種繁多,有小朋友愛吃的荔枝味、香蕉味、水蜜桃味,還有我最愛吃得蛋黃味。大家各自挑自己喜歡的口味,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這時,一輪皎潔的明月升起在天空,如雪般潔白的月光灑在陽臺上,灑滿了整個大地。皓月當空,星星在調皮地眨著眼睛。我趕緊把小朋友請到陽臺上看月亮。王毅凡說:“月亮真像一顆夜明珠,高高掛在空中照亮大地。”我們不由得附和著:“是呀!是呀!這個比喻太恰當了!”我們看著圓月吃著月餅,我們異口同聲地脫口背起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不知不覺中夜已深了。朋友們戀戀不舍地走了,我覺得今年中秋節過得比往年的更有意義。我和小伙伴們約好明年還要一起過。
我心中的八月十五周記 篇3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它就是——中秋節。中秋節又名團圓節,是我們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是月圓之夜,在這一天,可以跟家人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團圓飯,以及月餅。說起月餅,它是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特色食品。月餅有很多口味,顏色各異,各種的樣式,在中秋節這天是必食之品。除此這些,還可以和家人們一起賞月、思鄉呢!這次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就去吃了團圓飯。
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大早起了床,因為我們要去到姑姑家去吃團圓飯。過了許久,總算到了姑姑的家。一開門,小白就急忙跑過來“迎接”我們。姑姑和姐姐也十分高興,向我們問好。我們參觀了姑姑的新家,十分漂亮。到了中午,姑姑請我們到餐廳去吃飯。
就這么過了一個下午,到了晚上,我們終于開始吃年夜飯了。不一會兒,幾道菜就立馬出鍋了。其中,就有我最喜歡的其中一道菜,就是爸爸炒的“辣子雞”。這道菜中,最吸引我眼球的當然就是紅紅的辣椒。我覺得這些辣椒象征著在以后的生活里紅紅火火。除了這個菜,“糖醋排骨”、“干鍋兔”也很好吃。吃了主菜,月餅當然是不可缺的了。蛋黃味、火腿味、綠豆味......我們在皎潔的月光下吃著月餅,賞著月,真是愜意啊!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它象征著團圓、祥和。“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話,也許就是對中秋節的寫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