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習俗及來歷(精選3篇)
中秋節的習俗及來歷 篇1
中秋節有非常多的傳統習俗和活動,其中就有:祭月、賞月、拜月、觀潮、燃燈、猜燈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玩花燈、燒塔。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異族統治的節日,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古時,按習慣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陽,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謂“祭日祭月不宜遲,仲春仲秋剛適時”,但在六朝以前,中秋不為人們所重視,到了唐代,才逐漸被人們重視,因為皇宮里傳出了一個有關唐明皇八月十五游月宮的傳說。據《唐逸史》記載:
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唐代就有了!堵逯幸娐劇分杏涊d,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味極美。他聽說新科盡是在曲江開宴,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他們,這是有關月餅初見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花色名目,蘇東坡曾稱贊月餅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彼质撬钟,飴是飴糖。
到了明朝,祭月之風甚行。明世宗還派官員大興土木修建了夕月壇,即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園。這是皇宮朝廷專門祭月的地方;实勖咳瓯赜H自去祭一次“夜明之神”,余年遣文武百官主祭。同時,中秋還在大內禁宮中舉行祭月活動。
中秋節的習俗及來歷 篇2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有此名。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币徽f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二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
還有一種說法,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并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__年5月20日,國務院將中秋節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自20__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如當天與周六、周日重合,則在下周一補休一天。
中秋節的習俗及來歷 篇3
早就聽說福建人喜歡吃鴨子,中秋時節也正是鴨子成熟的時節,所以在這天,福建人喜歡用用檳榔芋來燒鴨子,取名叫做檳榔芋燒鴨。
在山西,人們會在這天邀請女婿回家,然后一起吃月餅,也叫做團圓餅,晚上也會讓女婿守夜,寓意著一家人和和美美。
上海人,因為中秋時節,也正是桂花開的季節,所以上海人喜歡用桂花雕酒,然后在中秋節的時候,與親朋好友一起品桂花酒。
在江蘇,中秋節的時候,人們喜歡吃桂花鴨。所謂桂花鴨,正是用桂花腌制而成的鴨子。
在浙江,中秋節會吃莼菜鱸魚燴,因為關于這道菜還有一個美好的典故呢,這里的莼菜所代表的就是思念家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