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幸福的中秋節900字作文(精選3篇)
描寫幸福的中秋節900字作文 篇1
中秋節的那天,又大又圓的月亮高高的掛在夜晚的天空中,像一個大玉盤被掛在雪白的墻上。小烏龜坐在樹下,仰望著天空,手指著天空數星星,一顆,兩顆……天上的星星好多好多啊,數也數不完。
這時,一只小松雞跑了過來,奇怪地問:“烏龜哥哥,烏龜哥哥,你知道月亮是什么味道的么?”小烏龜看了看月亮,半信半疑地說:“聽爺爺說,月亮本來熱乎乎的,因為它把月光都給了我們,所以變冷了。我覺得月亮是冷冰冰的,甜蜜蜜的。”
小松雞興奮的說:“我覺得月亮又酸又甜,還帶有一種香噴噴的麻辣味,我在月亮底下就能聞到啦!”小烏龜忽然失落地說:“可是這都是猜測,實際上誰也不知道月亮的味道。”
第二天夜晚,聽到了這個消息,許多小動物都跑來了,有大象、小豬、長頸鹿,還有小兔等等。這月亮好高,想嘗嘗月亮的味道就得想個辦法。聰明的大象伯伯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讓小動物們一個站在一個的背上,一直碰到月亮為止,大家覺得這個辦法可行。開始了,大象伯伯上面是長頸鹿,長頸鹿上面是小豬,小豬上面是……最上面的的是小刺猬廚師,快要碰到月亮了它拿起一把刀,把月亮切了一大半,原來胖乎乎的月亮變成了月牙兒。小動物們迫不及待地吃了嘗了起來了。
哇!原來月亮的味道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
小時候,中秋節我品嘗的是外婆親手制作的月餅,如今我享受的是和老公一起親手烤制的月餅。我喜歡滲透著濃濃親情和溫馨的個性化的月餅。享受個性化的月餅,享受幸福的個性化的生活……家鄉的山說小不小,說大可也不大。...
小時候,奶奶總給我講故事.說在彎彎的月亮上,居住著一位漂亮的嫦娥姐姐,她有一只潔白如玉的小兔子,她們都喜歡吃餅,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們,把她們吃的餅稱為月餅,并與八月十五月圓時,擺上供品上拜.從此,每年就有了8月15中秋節的習...
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山。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又到了月圓之夜中秋節,看那一環明月,我仰望著,也回憶著那是一年前的中秋節的前一天,是農歷的八月十四我在我姥姥家里面玩。當時我正在和我的小弟玩籃球,我小弟一不小心就把籃球給扔到了鄰居的家里。
今年中秋節的那天,我們一家三口早早的起床了,開車回到了老家過團圓節。這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我很期待精彩時刻的到來,燒火塔。為了以后村里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火塔燒的越旺越好。村里的小伙子們。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這一天的月亮非常非常地圓,真像一個白玉盆。
那時候爸爸還小,每逢中秋,爺爺總要打些月餅分給爸爸和姑姑們吃。可是家里人口多,家境又不富裕,而爸爸和姑姑們還總想過足饞癮,于是他們就想方設法去偷吃月餅。
墮落,無所事事,路過回憶還好有感覺。感覺悔痛如磨盤磨磨唧唧借著你的余力把心一片片磨成沫沫。昏睡一幕接著一幕是不停的幻燈片刷新夢境,是開在空中的花墜落的無力緩慢。
描寫幸福的中秋節900字作文 篇2
“人在雨中行,月在云后飄”。今年的中秋節秋雨綿綿,涼風瑟瑟,給人一份濃厚的秋意。
記憶中的中秋節是歡樂的。奶奶從下午四點就開始早早地張羅晚餐,六點后,一家人坐在一張大桌子邊上,喜氣洋洋地開始吃晚餐了。這一天,奶奶總是要做許多我和表哥最愛吃的菜,一家人坐在大圓桌上吃飯聊天,大家仿佛過年似的愉快。按照家鄉的傳統習慣,酒飽飯足之后就要開始一場祭月的活動,爺爺會打開平時不輕易打開的大門來迎接“月亮菩薩”(嫦娥)。大家把一張八仙桌子抬到門前的河岸上,在桌上擺滿了月餅和水果。那時,皎潔的月光灑滿了大地,門前的小河中跳躍著閃閃的銀光,一家人都籠罩在明亮的月光下。但今年卻不同了,夜空中不再有皎潔的月光,今夜不再是月光籠罩的一夜。我的心略微有點黯然,不再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浪漫了。
古人曾有許多贊嘆月亮的詩句。蘇東坡曾有一首千古絕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從這首瑯瑯上口的詩句中,我們聞到仙宮中丹桂清香,看到唐宋時樓臺倒影。但今年的中秋不再是一個籠罩在月光中的節日,不再有融融如水的月色。無月中秋,留下一片遺憾。在這無月的中秋,蘇軾的千古絕句默默地爬上了人們的心頭,是啊,在這無月的中秋,又有什么詞句比“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能真誠地表現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呢?
中秋本應是一家人團聚之時,但是綿綿的秋雨卻打斷了我的思情。不知爺爺一個人在家中,望著這一無月的中秋夜空,眼中會有怎樣的深情。爺爺是一個在太陽下勞作了半個世紀的硬漢子。曾經的他頭頂驕陽,腳踏大地在田地中揮汗如雨,辛勤勞作。但是,現在老家之中只剩下他一個人。當他一個人倚在鋤頭上看到這一沒有月亮的單調的夜空,想起往日與家人的團聚,心中會翻起多大的浪花啊。想到這,我心中不禁也涌起了淡淡的思念和牽掛。
空中不再有李白筆下的“白玉盤”和“瑤臺鏡”,也不再有蘇軾筆下的“瓊樓玉宇”;不再有白居易臥病潯陽城時的皎月,也難見李白舉杯邀明時的月光。無月中秋,雖然看不見月亮,但我心中卻仍有一輪皎皎圓月,一抹淡淡的月光。它承載著我的心和牽掛,穿過這綿綿的秋雨,飛向那南方的夜空,那下面是我的家鄉,那里有年逾古稀的爺爺一個人期盼的目光。
無月的中秋,雖不見月,月在我心,雖不見人,人亦在我心。
描寫幸福的中秋節900字作文 篇3
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關于它的起源有著許多種不同版本的傳說,我試著列舉其一:唐太宗李世民慶祝征討突厥的軍隊凱旋歸京,陰歷八月十五這天軍民通宵狂歡,有人向李世民獻圓餅祝捷,太宗高興地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將其取名為“月餅”。宋代文豪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逐漸流傳。心靈手巧的制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圖案印在月餅上,更使得月餅成為倍受百姓青睞的中秋佳節必備食品。
如今,月餅更是成為人們中秋送禮的首選,各企事業單位把月餅作為員工福利。人們走親訪友都會帶上一盒月餅,往往東家送南家,南家送西家,西家又送北家,說不定北家又喜劇般的送還給了東家,如此循環,有時等到拆開包裝,月餅已然變質。各家商場中秋節前一個月就早早地辟出場地擺起月餅專柜,陳列在展臺和貨架上的一盒盒月餅外觀玲瓏別致,包裝精美絕倫,有紙盒,有木盒,有鐵盒,更有甚者用瓷器,有的還組合著名茶名酒。月餅多為圓形,偶爾見到有方形的,不知還能不能稱其為月餅了。餡料的名目更多樣,有棗泥、豆沙、蓮蓉、百果、鳳梨、蛋黃,甚至有魚翅、鮑魚,更出人意料的還有冰淇淋餡的,價格少則百余元,多則數百元、上千元,讓人乍舌。至于味道如何,哼!不敢恭維,許多人是一口都不碰,真是食之生厭,棄之可惜。中秋節一過,商場里月餅的身價玩起了“蹦極”,原本不菲的價格紛紛以一至三折的低價甩賣,即便這樣也鮮有人問津。
“真正受百姓歡迎的食品肯定是一年四季都有銷售的。”媽媽的話很精辟。是啊!月餅為何只有中秋節才大規模地出現在商場里,而平時難覓蹤影,看來它已不再是人們垂涎的美味,而僅僅只是一個時節里人情往來的工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