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征文:我家這樣過中秋(精選5篇)
中秋征文:我家這樣過中秋 篇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秋,一個期盼團圓的日子,一個中國人共同的節日。都說:中秋月圓人團圓。是的,還沒到中秋,就有一種“月漸圓、情漸生”的感覺,我想,正是因為觸景生情、睹月思人,李白才有了《靜夜思》吧!
中秋、月亮、親人、思念、團圓……這一切在我的腦子里似乎浮現出了一幅只用墨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一樣。中秋,月隨情動,情隨人動,人隨月動,中秋之美,沁人心脾。
我喜歡中秋,她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帶著人們那內心深處隱藏不住的喜悅,唱著,跳著,像個舞者,似個歌手。
我喜歡中秋。那金燦燦的盛秋下,蘋果熟了,梨子、葡萄也都上市了。在皎潔的月光下,我們一邊默默地賞月,一邊回想著豐收的日子,一邊吃著媽媽甜甜的月餅,一邊靜靜的思念……
我喜歡中秋。清空柔月下,微風輕拂著臉頰,清爽而舒服。可是,月光總會牽引起我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好久沒回老家看望爺爺了,爸爸這個月你會回家嗎?本使家的姐姐我也開始想你了……
圓的月,缺的人,月亮常圓,但人卻不常團圓。“憶遠方,夢難圓,心悲切;猶此刻,情同在,意綿綿”。也許,中秋佳節的月亮是為了彌補家人沒有團圓,才會這如此的圓吧!你們說,是這樣的嗎?
月亮圓了,親人卻逝去了,但是我相信汶川精神的大愛無疆,玉樹災區的民族團結,會在我們手中薪火傳遞,感動中國,唱響世界。
雖然,今年的中秋還有許多天,我們還會享受到親人那柔月般的關愛,但我寧愿今年的月亮不要圓,而是用人圓來補月缺,因為我們都不想被那沉沉的思念一次又一次撞擊,讓遠方的親人望月興嘆,讓兩岸的同胞隔海相望。
最后,請允許我用蘇軾的一首《水調歌頭》來表達我們共同的期盼和祝福,愿天下所有的家人都能團結、幸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中秋征文:我家這樣過中秋 篇2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在靠近大海的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大人、孩子奔跑著,放飛風箏,放飛心情。當然,在放風箏的人兒里,也包括我和爸爸。
今天的云朵太多了,遮住了太陽的臉,可卻遮不住它的笑,笑容成了一朵朵美麗的火燒云和一道道絢麗的彩霞。加上涼爽的海風,這真是放風箏的好光景!怪不得天空被鑲上了這么多小動物!我的風箏是一只多啦A夢,身披長衫,色調冷暖和諧,以藍和紅為主,可愛極了!我托著它,爸爸一手掌握線的長短,一手牽著線,把線繃直、拉緊,“五、四、三、二、一,放!”爸爸一聲令下,我便迅速放開手中的風箏,它就聽話地飛起來了。就像發射“神舟五號”,搞得人心砰砰直跳,“耶!一次成功!”在它飛起的一剎那,我激動而高興地喊著。我祈求爸爸將線交給我,由我來放。當風箏飛了大約四層樓高時,它的“情緒”開始平靜下來,爸爸將線交給了我,由我控制。由于我多年沒放過風箏了,爸爸在一旁不斷指導關于要怎樣放風箏的要領:當風箏線緊時要放線,當風箏線松時要慢慢拉線。而我的心情也隨著它伏起伏落:它起,我高興;它落,我著急。就這樣,在爸爸的指導和我的實踐下,風箏越來越高,最終已不能再高——線到了盡頭。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圓月像大玉盤似的,毫無殘缺。雖然在云霧中隱隱約約、忽隱忽現,但是在靜寂的夜空中卻格外引人注意。中秋之夜,我與家人共吃一塊餅,共觀一岸海,共賞一輪月,其樂融融,身感快樂無比、幸福無比!我將線剪斷,希望風箏能將我的幸福、祝福與祈福,快樂、歡樂和享樂帶給嫦娥姐姐和玉兔妹妹,還有全世界的孩子們!風箏啊,飛吧,飛吧,載著和諧與幸福,載著夢想和歡樂,到屬于你的地方吧,到浩瀚的宇宙去吧,到美麗的月球上去吧……
中秋征文:我家這樣過中秋 篇3
又逢中秋,夜晚,明月如鏡,我們全家一起興奮地來到陽臺賞月。初秋的夜晚雖有幾分涼意,但我們仍然興致盎然,我不時搖頭晃腦地吟誦著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把家里人逗得哈哈大笑。
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假。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兒升起來了。它先是一片金黃,徐徐穿過一縷縷青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就在那一剎間,月兒的顏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它變淺了,變白了,最后變得黃中泛白,白中帶黃,霎時好看,它高傲地升起來了。他圓得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的白光。
皎潔的月光照亮了大地,月亮慢慢升起,我不由地浮想翩翩:美麗的嫦娥,因為偷吃了仙丹而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里,此時正在用白云做成一條條雪白的地毯,歡迎人們與她游戲,玩耍。吳剛,他一定還在因被罰而砍著那棵永遠都砍不斷的桂花樹,他的力氣雖然強大無比,但仍無法將其砍斷,我多想去慰問慰問他呀!還有那只可愛的小玉兔,它一定也很寂寞吧……
看著那輪圓圓的月亮,我似乎又看見了我那歸西的爺爺和奶奶慈祥
和藹的臉龐。一想起兩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我的眼睛不由濕潤了,他們好象還在我的身旁,與我一起共度中秋。唉,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特別是在這中秋團圓的好日子里。
口嚼著香甜的月餅。觀賞著分外明亮的圓月,這是只有在中秋之夜才能享受到的樂趣啊
中秋征文:我家這樣過中秋 篇4
今天是9月22日,是中秋節,也是我們全家相聚的日子,所以,我們決定去一家叫“星工廠”的飯店里聚會。
首先,我們先到爺爺奶奶家集合,等全體成員到齊后,就出發,我們可是要在那個飯店“大吃特吃”一頓呢。
我們進入包間,先讓爺爺入座,這次聚會主要是體現了這個“孝”字,因為爺爺是家里的長輩,而且他最近還得了重病,需要我們全家人的密切關照,所以我們必須要讓爺爺先坐。我們開始吃飯了,先端過來的是“麻辣鱔魚”,我盯著“小山”(“小山”指的是用辣椒和其他調料堆積成的“小山”),疑惑地看著說:“這東西能吃嗎”?“當然能,只不過是黃鱔魚被辣椒和麻椒壓在了它的身上,所以你才看不見它”,姑姑得意地說,“哦”,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便嘗了嘗位味道,“哎呀!”“啊!”我被辣得“哎呦”叫,大家看了看我的“臘腸嘴”(“臘腸嘴”指的是我被辣成這個樣子了),大家“哈哈”地大笑,我不好意思的捂著嘴坐在一旁,等了好長一會兒才繼續吃飯。又過了一會兒,端過來了一盤“麻辣雞”,我吸取了上回的教訓,于是變得小心了很多,我先拿著勺子盛了一小塊,慢慢地塞進口中,我一嘗,“嗯”味道真香,“啊”,悲劇再次發生,我吃到了一大塊姜,辣得我受不了,不過,最要緊的事,我不僅沒把姜塊吐出來,還一不小心咽到了肚子里去,大家看著我“死去活來”的樣子又令大家哈哈大笑,我心中不禁哀嘆到:唉!我為什么總是成為大家的笑柄。
這場聚會可真是有喜有悲啊!我還會在下次中秋節與你相會呦!下次再見,拜拜!
中秋征文:我家這樣過中秋 篇5
今年中秋節,我們全家坐在月光之下,看著圓圓的月亮,吃著香甜的月餅,享受著節日的樂趣。
晚上又大又圓的月亮照在大地上,我和爸爸媽媽坐在陽臺的凳子上,品著月餅,欣賞著月亮。看著這大大的月亮,我問爸爸:“為什么要過中秋節呢?”爸爸說:“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部分,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也叫做‘月夕’、‘八月節’。”聽了爸爸的話,我明白了。仰望那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不禁想起了遠在老家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爸爸和媽媽忙著準備游戲,我們的游戲是猜謎語,誰猜對了,給誰加分。游戲開始了,我先出第一道題:“一只羊的左邊放著驢肉,右邊放著牛肉,問這只羊先吃哪邊的肉?”爸爸和媽媽還沒回答上來,我就說:“時間到,答案是它哪邊的肉也不吃,因為羊根本不吃肉。”我哈哈大笑。媽媽出題:“一點一橫一大撇,三個娃娃坐里面,打一字。”我迅速說出了答案:“應字。”我加十分,爸爸很無奈地搖了搖頭。爸爸出題:“一個土堆上坐兩人。”媽媽迅速地說出了答案:“是坐字。”媽媽加十分。“晉舒婷第一,媽媽第二,本人第三。”爸爸垂頭喪氣地說,我們都哈哈大笑。
接下來,爸爸媽媽還給我講了許多關于中秋節的故事,中秋晚上的月亮是那么圓那么亮,月餅又甜又香,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做游戲,那是件多么高興的事。我喜歡中秋節,我一定要了解我們中國更多的民俗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