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共產黨宣言》讀后感2000字(精選3篇)
關于《共產黨宣言》讀后感2000字 篇1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在這個后摩登時代里,人們更多地追求了物質享受,利益熏心的甚者最后背棄了禮義廉恥。在意識上理解了機械地灌輸式教育的人們,成為新的行尸走肉,成為沒有理想,沒有義務,無依無靠的軀殼。于是資本主義追求奢侈享受的劣根性被譽為正當,乃甚是唯一標準,而社會主義篤定踏實的信念被視為糟粕,功利主義橫行的時代,人的勞動被當作一種人力資源出賣,龐大的思想世界被壓縮在一疊狹長的鈔票里。宗教走下了神壇,那神壇亦被野心占據,人沒有任何恐懼,人們生活不再檢點和自省,自然的偉大被蔑視,日臻完善的法律沒有讓人變得自律,犯罪不再需要良心的救贖,反而越來越多地使人背叛了人性。于是自然科學無堅不摧,人的欲望無堅不摧,科學將上帝打翻在地,人成為了上帝,人心就此完美無缺。
但是我們不禁捫心自問,在這個陰謀下作為支柱的資本主義就是無堅不摧的嗎難道走到了此刻,我們就就應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嗎
我們還是遵從歷史發展的順序,還原它不經掩飾的冷酷面目吧!共產黨宣言像是一部簡單的人類史。每一個社會制度都有必須的穩定性,歷史的進步源自社會階級斗爭的結果,在行將朽木的社會里,人們追求新生的渴望會到達空前的統一,浩蕩的階級斗爭使得整個社會理解了革.命的改造,舊的階級終將被新生的階級代替。從封建階級萌生的資產階級并沒有能夠消除階級對立,社會分成的多重層次,這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性,社會對立變得簡單化。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直接相互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共產黨宣言》中闡釋: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所以說資本主義在作為新興勢力的時候也曾起過十分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曾作為先驅勢力撕破了中世紀宗教神學統治的灰霾,曾號召社會真正充滿人性。但只是以前,因為它已經變質了。
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是赤裸裸的,是不加任何政治上遮掩的。仿佛這是兩種自然的化學物質,放在社會這一容器里會產生自動的分層,無產階級就是可恥的、毫無益處的,兩種階級的對抗始終是呈現資產階級占優勢的位置,剝削勞動力,榨取剩余價值就是自然而然的。在這種觀念的作用下,千百年來一向備受敬仰的勞動卻一改其面貌成了一種極其卑微的事,唯有投機而獲得的結果成為人們欽佩和羨慕的東西,社會主角的價值由金錢來衡量,正義的天平至此放上了鍍金的砝碼。這是近代思想的集中闡釋,主客體的關系被運用得無處不在,主體對客體的把握和支配成為新思想的真理,對于真理的認識有了鮮明的定義,真理的探尋不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思想因其單線性而變得愈加貧乏,從此不再因其多面性而閃光,人們也更多了理解了思想快餐,人理解了各種各樣的定義,因而人也有了自身的定義。人是社會人,人不能再享受大自然的恩澤。
這一切無疑是蔑視勞動的結果。勞動是馬克思最為精辟的看法。什么是真正的勞動呢勞動是使人得到幸福,追求自然的重要途徑。我們就應清楚的看到是勞動推動了歷史進程的發展。首先我們人類步入的是原始社會,在這種勞動力水平低下的社會環境里,勞動能夠滿足人的最基本生存條件,是勞動使人接觸智慧的啟迪,使人類步入禮貌世界。但是之后的勞動成果多讓演化出的地主階級篡奪了。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于是勞作成為生存的務必,有個人土地的農民是相對自由的,但是沒有土地的佃戶就是另一番情景了,自由的土地和自由的播種成為他們的向往。資本主義的出現將一切打破,勞動成為一個階級的專有名詞。資本主義完全是榨取剩余價值的主義,是依附在無產階級勞動之上的寄生蟲。資產階級透過與偽政治的勾結剝奪了無產階級的眾多權利,而緊緊地將權力把持在自己的手中。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政治是不合理的,是堵塞住的。政治權力和權利沒有相互流通的環節,社會階層的凝固性不能貼合資本主義追求不斷變化的根本需求。
無產階級的誕生有其必然性,《共產黨宣言》中闡述的是無產階級是資產階級生產出的消滅自己的武器。
無產階級的革命意圖推翻現存的資產階級政府,目的是維護無產階級和最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這是權利被壓縮到極小時的必然結果。無產階級的新生政府是用社會契約來限定暴政的權限,這時的權利得到凝聚,人們向往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人民民主專政使得政治的光輝普照在社會當中時,人們開始自發的去參與政治活動,政府在此也能夠開展一些聽證會的形式支持公民參與,而公民也力圖透過自身參加的利益團體,擴大自身利益,使得權力由管理轉向服務。對于知識的貢獻也稱作勞動,乃甚是第一生產力,這促使了精英能夠加入到社會主義陣營當中,然而精英主義的權力分配使得政府在代表國家形象的同時受到廣大群眾的愛戴,它所宣揚的政治文化更具有感召力,最終構成一種向善性的權威姿態。
馬克思最終批判了三種社會主義:
一、反動的社會主義
(甲)封建的社會主義
(乙)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
(丙)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
二、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
三、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在這我想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我否認有絕對真理的存在,而真理有時代性。我相信馬克思很好的解決了這個時代的問題,但是他的前瞻有限,即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不能窮盡整個歷史的發展。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并沒有更多地解釋日后如何奮斗,進入共產主義的途徑。
關于《共產黨宣言》讀后感2000字 篇2
“讀原文,學原著,悟原理”是我們當前政治學習不可或缺的內容,一直都覺得《共產黨宣言》是一本晦澀難懂的書,如今細細研讀下來,卻不得不被它豐富深刻的哲學、經濟學知識所打動。
在全文的序言部分有這么一句話:“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讓我很有感慨,原來共產主義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它默默地,在悄無聲息中發展壯大,在與資產階級針鋒相對中,在歷史發展趨勢的必然推動下,它的影響力逐步擴散,使資產階級人士產生了巨大恐慌,為當時的資產階級所詆毀、所不容。
在第一章節“資產者和無產者”中,我第一次明確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由來,原來資產階級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長期發展變革下的產物,它的發展過程離不開政治生活的壓迫,它強調利己主義,存在剝削和被剝削,善于將一切職業、關系都通過赤裸裸的金錢方式表露出來。它根源于生產力、生產關系不斷地變革,強調優勝劣汰,旨在打破固定的關系,建立全球性的生產經營模式,打破文明的藩籬,這在當時的環境背景下會存在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隨著資本的不斷積聚,財產聚集在少數人手中成為必然,這導致利益高度集中,矛盾激化嚴重。
資產階級賴以形成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是在封建社會里造成的,同樣的,資產階級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必定會受到桎梏,它的生存會逐漸變得與社會不相容,導致商業危機層出不窮,亟需被新的所有制關系打破,即現代的工人—無產者。
無產者在資產階級的各種奴役,層層剝削下,已經長久地淪為機器的附屬品,伴隨著勞動差別越來越小,無產者面臨著工作日益繁瑣,壓力增大的局面,創造力匱乏,勞動所得報酬低廉,毫無價值。只能采取擴大聯合的方式反抗,日益發達的交通技術為這種聯合提供了客觀條件,最終形成了無產階級。這同時也意味著,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第二章講述了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的共性與特性,共產黨人比起純粹的無產者,顯然更加目標明確,他們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是革命運動中最堅決,始終起推動作用的力量。同時,在這一章節中,共產黨人層層駁斥了資產階級對于共產黨人片面的、局限的惡意污蔑,展示了共產黨人真正的追求,即使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會因此而損害這個社會的基本條件。于資產階級相較,共產主義更側重于人的方面,歸根結底是讓工人有更豐富的生活,更美好的未來憧憬,而資產階級只看中自身的利益,只重視自身資本的積累,所以共產主義者們要打破資產階級所努力維持的壟斷局面,開創一個自由平等的新世界。
讀完《共產黨宣言》,我感觸很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貫穿了整個《共產黨宣言》的始終,透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分析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另外,《共產黨宣言》公開宣布務必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表述了以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的思想。它認為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后,務必在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逐步地進行巨大的社會改造,進而到達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的存在條件。
《共產黨宣言》同時認為綱領的理論是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說“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就強調我們看待事物是需要觀察其歷史背景和時代條件的,我們的認識需要不斷更新,創新和與時俱進。時代不斷發展,我們需要隨時隨地的發展自我認識,用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分析、看待世界,創造世界。
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物質財富極為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社會主義新社會區別于資本主義及一切舊社會的根本性標志。資本主義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金錢關系,淹沒在利己主義的冰水之中。要充分實現偉大目標,不僅僅要消滅一切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現象,而且要消滅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還要使社會的每個成員都能受到良好教育,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人與整個社會之間的利益才能到達高度一致,社會和諧才能到達最高境界。
所以,仔細研讀了《共產黨宣言》后,我覺得共產主義必會實現,因為它既是用哲學來指導、解決問題,又順服于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始終追求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它的最廣大追隨者必是他最強,最有力的支撐。
關于《共產黨宣言》讀后感2000字 篇3
記得當年自己寫入黨申請書的時候,曾為了弄清楚什么是共產黨,我為什么要入共產黨,第一次接觸《共產黨宣言》,那個時候沒有多少工作實踐,只覺得《共產黨宣言》寫法新穎,讀起來很享受,像一部優美的文學作品,深深吸引著我。之后每隔一段時間,我便要通讀一次。每次讀完,結合自己工作和生活閱歷,都有更深的感悟。入黨20xx年,不知讀了多少遍。如今工作20xx年了,有了實踐積累和人生積淀,再次通讀,更是感悟頗多、如沐春風。有三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首先,《共產黨宣言》是一座馬克思主義精神豐碑。《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是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一經問世,就在實踐上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它旗幟鮮明站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一邊,熱情謳歌人民群眾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偉大作用,充分肯定了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性質和宗旨,確立了最高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并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共產主義的本質特征,這一崇高理想站在了人類道義制高點,成為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忠貞不渝、堅強不屈的堅定信仰和不懼任何風險、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成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團結廣大人民砸碎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精神旗幟。
其次,《共產黨宣言》是活著的理論體系。近二十年來,西方各種機構評選“千年思想家”“最具影響力的學者”等,馬克思都名列前茅甚至高居榜首。《共產黨宣言》之所以能穿越170年的時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奪目,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這一理論不但深刻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為無產階級所運用,而且還在不斷得到繼承和發展。從列寧到斯大林,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他們都在運用這一理論,找出了本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從而取得了巨大成功,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在《共產黨宣言》的基礎上生根開花的。
第三,《共產黨宣言》歷久彌香、影響深遠。在漫長人類文明史上,有很多傳世名著,但沒有哪一篇能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牽動全世界最廣大人民的心魄。它的號召至今令我鼓舞,它的關懷至今令我溫暖,它的闡釋至今令我振奮,它的犀利至今令我清醒。它無懼歲月長河的洗禮,無懼時代的變遷,在當今時代,依舊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如果心里覺得不踏實,就去鉆研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多看幾遍”。《共產黨宣言》的發表開辟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紀元,雖然誕生于一百七十年前,但其闡述的基本原理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值得我們反復學習、深入研究,不斷從中汲取思想營養。
我們學習《共產黨宣言》,就是要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在工作中開拓創新。20xx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當代婦聯的使命,為我們在新起點上更高標準、更高水平地做好新時代婦女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婦聯維權干部,踐行《共產黨宣言》就是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落實好中國婦女十二大確定的目標任務,在黨領導下,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真抓實干的實際行動,干好本職工作,爭當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一是時刻不忘提高黨性修養。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宣言》精神構成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我們要自覺把自己擺進去,堅持初心不移、保持使命在肩的政治覺悟和黨性自覺,在平凡的崗位工作中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誨,在學習教育中不斷錘煉黨性,在思想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體現新時代婦聯黨員干部的使命擔當。
二是努力提高維權業務水平。《共產黨宣言》引領新時代合格共產黨員的實踐養成。作為維權戰線一名黨員,我們必須干一行精一行,要系統學習《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規,深入基層了解貧困婦女、殘疾婦女、留守婦女、單親母親、老年婦女等特殊群體和家庭關于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需求,全面提高業務能力,為群眾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和指導。
三是不斷提升統籌謀劃能力。《共產黨宣言》鑄成合格共產黨員在新時代條件下的使命擔當。歷史的重任,我們一個個普通黨員一齊挑在肩頭,必須分工協調有序、充分協調。哪些工作可以結合起來做,哪些工作需要聯合其他部門做,哪些新的工作對象需要納入我們的視野,不僅依賴調查研究,還要培養敏銳性和洞察力,在工作中一點一滴的用心和積累,從親身實踐中的成功和挫折中慢慢打磨自己、提升自己、收獲自己。
四是要增進與困難群眾的感情。《共產黨宣言》啟迪我們,團結人民群眾、傳播黨的理念必須走群眾路線。維權工作,維的就是困難和弱勢婦女群眾的權,如果不困難,如果不算弱勢婦女,她們也不會來找我們。維權工作者眼睛里要裝得下困難群眾,跟她們心貼心的交流,引導她們愿意跟我掏心窩子。說到底,就是不能脫離群眾路線,不能脫離工作對象,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不斷提升群眾工作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