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基迎國檢自查報告
(四)全面落實育人目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我校在提高普九水平工作中,全面落實育人目標,把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作為學校重要工作內容,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1.學校堅持“育人為先、德育為首”的理念,樹立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觀,積極發揮學校在學生德育工作上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學校積極探索,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通過完善四個體系,建立七支隊伍,構建六個網絡,實施七項制度,實現全程育人,無盲點教育。建立起了學生假期開始到社區報到,學期開始到學校報到,學生在校和假期學習、生活情況學校、家庭、社區相互反饋的“雙報到、三反饋”的德育機制,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充分肯定和贊揚。針對日益復雜的未成年人教育形勢,學校將“七生”(貧困生、學困生、單親生、留守生、心理有障礙生、代管代養生、重點生)和“七類家庭子女”(流動家庭、重組家庭、單親家庭、空巢家庭、前科人員家庭、服刑勞教人員家庭及其他對子女監護能力弱的家庭子女)的幫教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因人施教,因時施教,因需施教,形成了特殊學生管理、教育的常態機制,促進了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XX年以來,在校學生違法犯罪率保持零紀錄。
2.學校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的教育理念,在學生編班、任課教師配置等方面通盤考慮,公平公正,杜絕人為設置重點班、加強班,保證學生在同等條件下受到相同的培養教育。
3.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途徑。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的各種活動,“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培養了情操,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自立能
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活動。幾年來我校注重“環境育人、活動育人”辦學特色的形成,學校以校本課程開發為抓手,常態開展文學興趣小組、書法繪畫小組、科技制作小組、合唱團、球類運動小組等一些小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
四、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回顧幾年來的工作,我校雖然在實施“普九”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各項主要指標基本達到要求。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教育經費不足。我縣經濟欠發達,經費投入遠遠滿足不了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二是整體辦學效益不高。因我校學生人數多,學校規模小,辦學成本高,加上生源日趨復雜,歷史欠債重等,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還較緩慢。三是少數教師觀念轉變慢,進行課改的自覺性、主動性還需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重點
(一)多渠道籌措義務教育經費,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二)健全并完善控輟保學機制,努力提高普及程度,鞏固好“兩基”成果。
1.加強學籍管理,建立健全入學、輟學、復學報告制和責任追究制。
2.積極與政府部門聯系,加強教育執法力度,督促家長或監護人履行好依法送子女入學的法律義務,嚴禁個體、私營業主招用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少年從事雇用性勞動。杜絕任何形式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