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零起點教學自查報告(精選3篇)
小學零起點教學自查報告 篇1
為貫徹x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幼兒園“去小學化”傾向專項督查的通知》(x教督〔20xx〕14號)文件要求,我校組織全校教師進行了學習,并開展了小學一年級堅持“零起點”教學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1、課程設置方面:我校一年級年級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實施零起點教學,按規定開齊、開足、開好課程,不存在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等現象。
2、教學規范方面:一年級語文、數學等課程教學方案和計劃符合國家課程標準及教材的要求,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規范進行教學,不存在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加快教學進度的行為,真正做到了“零起點”教學。學校每學期初公開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全程接受監督。
3、作業布置方面:學校一年級的作業量符合規定,做到了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課后作業,作業批改由教師完成,不存在讓家長或學生代批作業的現象。
4、招生入學方面:不存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組織小學內容的知識能力測試,或以幼兒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招生依據。
小學零起點教學自查報告 篇2
學校安全問題一直是我校最為關注和重視的工作之一,也是各項工作的首要任務.我校堅持以”隱患險于明火,防范重于泰山“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各有關要求,全面加強學校安全教育,通過齊抓共管,營造氣氛,切實保障師生安全,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根據上級對關安全工作指示,我校認真學習了文件精神,對自查工作進行了部署,按通知要求逐項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組織學習,提高認識。
學校召開了安全工作專項會,明確了任務、責任,進行了細致的分工。學校還組織全體教師,召開了安全會議,結合我校的實際,講了我們學校當前安全工作要注意的問題,提出了嚴格的安全工作要求,提出了“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的工作口號,要求大家充分認識“安全高于一切”,“孩子的生命比一切更重要”的思想,指出了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到崗盡責,安全工作不能有絲毫放松,要形成校園安全人人有責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加強領導,規范管理
我校十分重視“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形成了校長總攬全局、統一協調,教師參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按照上級對學校安全工作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全校教職工簽訂了《安全工作責任書》,制定了校園安全責任區,明確了各責任人的職責,不斷規范教育教學管理、教師隊伍管理及各項活動管理,并實行了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在本次安全大檢查工作中,各組織成員各負其責,各司其職。
三、認真檢查,督促整改。
(一)學校及時組織相關人員,對學校涉及安全的各個方面進行排查,具體工作如下:
1、檢查了教學樓內及各班教室門窗、電路及照明情況,各班教室門窗完好。
2、檢查了用電、防火、防盜情況,督促教職工注意安全用電和防火安全,防盜安全。
3、檢查了學校廁所、圍墻、標志物、旗桿、教學樓外飾、門窗等處。經檢查都完好無損,不存在安全隱患。
4、檢查了教學樓內安全通道等,發現滅火器完好。疏散通道暢通。
5、教育學生杜絕吃“三無食品”。
6、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并教育學生雙休日禁止去游戲廳、網吧。
四、常規教育
1、安全教育:利用黑板報、手抄報、宣傳畫、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活動。
2、交通安全:學生使用的自行車車況良好,能經常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知識的教育。
3、環境安全:學校不存在危房;活動器具、欄桿、教室、照明等符合安全要求;沒有發現教師存在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學校安全保衛措施得到落實;
4、學校作息時間調整及臨時改變學生上學、放學時間,能預先告知家長。
五、存在的問題
1、交通安全始終是我校安全工作重點,但學校放學之后,教師無法管理學生,盡管教師反復教育學生遵守交通安全要求,但仍然有部分學生在公路上跑、穿等情況,極易造成安全事故
2、學校出大門就是254省道。上學、放學時來往的車輛很多,接送學生的家長、車輛也很多,易發生安全事故。
七、整改措施:
1、我們將繼續加強以交通安全為重點的安全教育與管理,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形成教育合力,提高交通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2、繼續加強校門外流動商販的整治工作,嚴禁學生課間出校門,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的教育與管理,教育學生不要購買“三無”食品。
總之,學校始終把安全工作作為首要大事高度重視,確保了師生及學校財產的安全。
“沒有安全,談何和諧,談何教育?”一所學校,只有保證師生在校的生命、生活和學習的安全,才能實現其教育功能,教育才會更有意義,更具張力。這正是我校為什么始終把安全教育當作創建文明和諧校園工作重中之中來抓的主要原因。
我校的安全工作實行學校一把手負責制,一把手作為本單位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親自關注安全工作,將其擺在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并成立由一把手任組長,主抓德育的副校長任副組長,大隊輔導員、班主任、科任教師、生活教師集體參與的安全教育組織網絡,管理渠道暢通,措施落實到位,有力地保護學校財產和師生的生命安全。
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實行“層層把關,層層負責,防范第一,定人定崗”的安全工作管理模式。由安全工作領導小組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逐層逐級簽訂責任書,明確責任范圍、工作要求。我校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健全,制定學校重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和嚴格的安全獎懲制度,并且將學校每個崗位的安全責任逐條細化,分解落實到人,落實到每項工作、每個環節,使得全員具有安全防范意識,人人都是監督員,人人都有監督崗,人人知曉安全防范措施,人人了解安全防范知識,努力構建學校黨政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具體負責,全體師生廣泛參與和支持的安全工作格局。
近期,我校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安全大檢查,共發現學校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專業教室部分滅火器使用超期。
2、宿舍樓疏散通道標志有破損現象。
3、宿舍樓電閘盒塑料蓋有三個需要更換。
4、學校圍墻太矮。
針對以上問題,學校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強化管理措施
1、值班制度。每天安排安全工作值勤人員,實行二十四小時不空崗。尤其是值班領導更要深入到學生、老師之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師生在校安全。
2、課間檢查制度,成立樓道、路隊護導員,檢查學生課間秩序,避免擁擠、踩踏現象的發生。
3、寄宿生管理制度。因為學校有部分寄宿生,我們要高度重視寄宿生的在校安全,建立嚴格的衛生保健制度,定期健康檢查,衛生消毒,按時預防接種,做好傳染病防治等工作,堅決杜絕食物中毒,水電氣火等現象,保證活動器材的安全使用。
4、生活教師聘任制度。精心選擇和安排政治過硬、經驗豐富、身心健康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安全指導和必要的管理,確保寄宿生在校的安全。
5、門禁制度。門衛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按時啟閉校門,做好來客登記,禁止閑雜人員進入學校。嚴禁校方人員將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帶入學校,一旦發現要及時制止。
6、加強滅火器、消防栓使用制度,由專人負責定期檢查,一旦發現有超期情況立即上報校領導,做到及時更換。
7、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嚴把進貨渠道,不購進、不加工、不食用腐爛變質、有毒、有害食物,食用工具每班用后應洗凈,保持潔凈,食具做到“一沖、”“二洗、”“三消毒”、“四保管”。
我校還重點強調校園中極易發生的幾種安全問題,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如注意上下樓的安全,防止碰撞、踩踏傷害事故的發生;注意活動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注意交通安全,上、下學必須要走人行道。
(二)加大教育力度,提高防范能力
我校為了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安全教育納入了學校教育教學計劃,拿出一定的課時,使安全教育科學化、規范化,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應急能力。
1、利用周會課時間對學生進行專題講座。通過一起起血的教訓,引發學生深刻的思索:這些教訓無論發生在誰的身上都會給受害者造成人身傷害,會給受害者家庭造成極大的損失,會給學校正常教學秩序造成混亂,會給社會造成不穩定的影響。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時刻想著用安全為自己保駕護航。
2、發放《光明實驗小學安全教育常識二十一問》,全校學生在班主任的帶領下認真學習,掌握相關的自護自救辦法,提高防范能力。同時還組織開展全校同學安全教育知識競賽和手抄報的競賽活動。
3、組織一、二年級學生學習自護自救知識,知道在什么情況下,怎么撥打火警119、匪警110、交通意外事故112、急救中心120。組織學生觀看交通安全錄像,看完以后要求各年級學生寫觀后感,組織學生參加《道路交通安全法》考試,以此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4、向家長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告學生家長書》,并通過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傳遞信息,提醒家長們在家里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
5、嚴格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制訂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案,成立了預防和控制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全校教職工提高認識,不得掉以輕心,利用好消毒用物品,對學生進行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6.對全體寄宿生進行一次安全逃生演練,讓每一名學生都知道如果發生意外情況的話,能夠按照老師的指令,按照規定的路線,安全有序的撤離。
今后我們將時刻牢記“安全第一”的思想,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采取扎實有效的工作措施,把創建安全文明和諧校園工作做深、做細、做實。讓工作學習在光小的每一個人都會感到安全、溫馨、幸福、快樂!
小學零起點教學自查報告 篇3
一、學校簡介
我們高埠鎮中學位于紹興市越城區銀高埠郊區,南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后山,北有104國道,北有古枕渠。解放初期,這所學校的前身是范姜小學。1969年,成立了一個初中班,后來它被命名為范姜中學。經過近40年的轉型發展,從最初占地僅3畝的“戴帽”初中,發展到如今的“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城市綠色學校”、“城市衛生學校”、“城市青年志愿者服務站”、“城市青年文明”、“區文明單位”。學校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有200名教學和行政人員。學校教育和教學設施齊全,現代教學設備也越來越齊全。多功能廳、電視演播室、機房、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課件制作室、校園網站、校園網絡管理平臺等現代化教育設備一應俱全。
20世紀90年代初,學校加快了舊學校的改造,以此為契機,建設文明學校和示范學校,逐步建立起一流的教育文化環境和一流的現代化教育設施。學校用審美和整體的眼光進行校園環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斷優化。構思巧妙的校園廣場鋼雕塑、中央花壇和近百米的宣傳走廊,將美與張力融為一體。從1995年開始,開展校園綠化環境教育工程建設,從1999年開始,開展“綠色學校”創建工程。現在校園綠地覆蓋率超過35%,有近百種花草樹木。綠樹成蔭,四季盛開,花園里綠樹成蔭,是學生的理想學校。20xx年底,在紹興市被命名為“綠色學校”。
二、創建“綠色學校”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統一思想,進一步提高對創建“綠色學校”活動的認識
我們把創建綠色學校作為提高辦學質量、拓展和深化素質教育內涵的重要環節。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堅持“尊重和完善人”的宗旨,將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原則和指導思想貫徹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中,融入學校環境教育的全過程,與知識、實踐和責任有機結合。
(二)明確目標,建立科學的管理組織。
明確“依托環境教育,倡導綠色管理,促進學校素質教育整體提升,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是辦學理念,環境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領導小組,由教務處、政治教育處、團委、學生會、少先隊、教研組負責人以及家長和學生代表組成。環境教育的具體活動要落實到人,責任要落實到人。教務處要保證學科滲透。一線教師要對學科的實施負責。政治教育部門、團委、學生會、少先隊負責環境活動的實施和指導。理科老師要負責環保知識的講座。總務室應負責校園環境的建設和管理。采取多層次、多角度的措施,全方位推進環境教育。
(三)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讓“綠色”走進課堂,走近每一個學生。教師是實施環境教育的關鍵,基本途徑在課堂。
1、強化教師的環境意識,注重提高教師的環境教育能力。首先。定期向教師講授環境知識,通過網絡了解新的環境教育信息。其次,通過課堂教學和教育研究,對“環境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這一課題進行研究,以提高課堂環境教育的效果。第三,在學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增加了“環境教育必須有機滲透到學科教學中”的指標,保證了環境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校教師的環境教育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
2、充分挖掘課程內涵,有機滲透環境教育。學校堅持綜合特色辦學目標,有計劃地實施“滲透”環境教育模式的實踐與研究。根據教學部門的調查,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或《學科教學指導綱要》(課程標準)中的環境教育內容組織教育,教師對環境教育越來越感興趣;與環境教育密切相關的自然和社會學科中的環境教育較好。隨著語文課外閱讀的延伸,以“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和科技說明文逐漸成為閱讀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