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建設年個人自評自查報告(精選3篇)
誠信建設年個人自評自查報告 篇1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廣大青少年作為誠信建設的主體之一,在誠信建設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有希望,未來的發展就有希望。”青少年有沒有誠信意識,講不講誠信,攸關誠信建設的成與敗,攸關中華民族的興與衰。
一、我縣青少年誠信道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我們對我縣幾所學校的調研發現,學生存在的誠信問題主要有下面幾種:
1、道德生活中的誠信缺失。道德即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從總體上看,中學生的道德生活還是比較健康、積極向上的。但是,也不乏存有道德失范現象。最典型的現象是偷盜,特別是寄宿生中,他們的書籍、生活用品、錢物等被別人竊為己有,導致人際關系緊張,搞得寢室人人自危,生活不得安寧。還有一些學生,在圖書館、閱覽室看書,發現好的或感興趣的內容,就隨手撕毀帶走,不以為恥,還美其名曰:“竊書不算偷”。
2、學習生活中的誠信缺失。學習是學生生活的主要方面。學習更是一種艱苦、復雜、細致的腦力勞動。要學有所成,就必須嚴謹踏實、兢兢業業,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躁。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缺乏和喪失誠信,最典型的表現是考試作弊。學習生活中誠信缺失的另一種典型表現就是抄作業。
3、人際交住中的誠信缺失。誠信,既是做人的一種道德規范,又是人際交往的行為準則。學生人際關系中的誠信缺失常常表現為:互不信任、互相猜忌,說謊欺騙等方面。比如:在網上交友,絕大多數學生是不講真話的,就連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等都會變得面目全非。問卷調查中問到:“你認為同學之間講話應該:⑴講真話;⑵講假話;⑶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要求只作單項選擇。”結果呢?有52%的學生選擇了第三個答案:“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4、經濟生活中的誠信缺失。學生是消費者,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經濟生活雖然不復雜,但是,誠信缺失現象還是時有發生。不少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都有過學生向其借錢而沒有歸還的經歷,有的甚至是以買土特產品名義從老師那里“拿”錢的。
5、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為脫節。我們發現,幾乎所有中學生都認同誠實、正直、守信、履約、不欺、不瞞、不說謊等誠信道德的基本范疇,對失信現象深惡痛絕。大部分學生對誠信講起來也頭頭是道,口若懸河,但實際行動中卻是另外一種狀況。據我們調研所了解學生的誠實態度問題,“學生知道”班內某同學犯了錯誤,老師或學校向學生調查時,持“推托不知道”或“略去重要情節”態度的學生占有效問卷總數的50%!
二、幾點建議
青少年誠信道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事關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為構建和諧社會,打造“信用”,特提出如下建議:
1、學校要切實加強青少年誠信道德教育。一是要將誠信教育納入學校日常教育體系。首先要從學校領導、教師做起,言必行,行必果,不因各種干擾因素而破壞規則,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范。其次,對學生,從入學教育到畢業教育,從思想政治課到各學科,都要加強誠信教育。規則和誠信是緊密聯系的,學生的失信現象絕大多數表現為不遵守規則,學校必須依據黨和政府的有關誠信建設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建立相應的道德約束懲罰機制,促使師生在共同遵守規則中養成誠信品質。二是要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如為班級每位學生設立誠信記錄,既把有不良信譽的學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掃教室、抄襲作業、不交作業、上課無故遲到、考試作弊等行為,記錄在冊;也注重記錄日常生活中學生身上表現出誠信品質的閃光點。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應是學校進行誠信道德建設的基礎,它有一整套完整的組織程序和評判標準,從一個人上小學即開始不間斷的操行記錄,進入檔案終身跟隨,一個學生獲得優良的操行記錄就等于獲取“誠信道德畢業證書”,是其道德信譽的保證,也是社會錄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證”。
2、逐步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誠信道德教育網絡。要將校園的誠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地統一起來,確立“以學校為中心,發揮主導作用;以家庭為基礎,發揮關鍵作用;以社會為依托,發揮影響作用”的誠信教育策略,把學生的誠信教育從校內擴展到校外,依靠家庭與社會的力量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時促進家長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學校在探索深化誠信道德體驗教育中,積極創設道德情景,讓學生在家庭、學校、社區和大自然中主動尋找自我誠信角色,通過切身的實踐和情景體驗,接受誠信道德教育,使他們能夠比較完整地感受誠信道德形成過程,認識誠信道德對成才、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自覺、主動地參與誠信道德實踐活動,在參與和體驗中學會做誠信人、做誠信事。
3、各類傳媒要積極宣傳公民誠實守信的典型事例,營造“信用”的社會大氣候。各類傳媒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推動青少年誠信道德教育。要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制作、刊播有關誠信教育的公益廣告、典型事例,增加數量,提高質量,擴大影響。電視臺要積極策劃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欣賞口味的欄目,做到娛樂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統一。報刊要熱心關注青少年道德建設,加強宣傳報道。各類互聯網站要積極傳播誠信文化。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教育網站要發揮主力軍作用,開設思想道德教育網頁和專欄,組織各種形式的網上教育活動。要正確引導青少年對網絡的使用,做到使用共享信息資源、通信平臺和提供信息資源遵守誠信原則,通過開展“網上聊天室”、“誠信論壇”等一些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方式喚起青少年興趣,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極富真實性和生活化的網上活動,使誠信融入青少年的生活。
誠信建設年個人自評自查報告 篇2
一、誠信體系信息公開情況
通過區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專欄,涉及到公開的各類信息425條,其中企業信用信息153條,從業單位不良信息16條,從業人員不良信息1條。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確保工作落實。高度重視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狠抓工作落實。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各部門在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中的工作職責,確定工作目標,細化工作任務,制定保障措施;編制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目錄,明確信息公開的標準、程序以及信息采集、整理、報送和發布的方式,堅持“誰產生、誰發布”、“誰發布、誰負責”的原則,保證了公開的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準確及時;開展督促檢查,實時督查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信息公開中遇到的問題,總結推廣好的做法,保證信息公開工作的方向。
(二)加強企業融資擔保信用建設。一是定期收集各企業融資需求情況。二是主動搭建平臺,搞好銀企對接,積極協助企業解決融資問題。三是定期了解各企業還款信用度,對未能按期還款的企業予以通報。去年共幫助32戶企業融資1.4億元。
(三)整合資源,注重工作實效。各單位在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中,充分整合信息資源,把信息公開平臺應用于工作過程,堅持把信息公開與從業企業從業人員網上辦事緊密結合,實時采集信息;把信息公開與行政審批緊密結合,及時核準信息;把信息公開與市場監管結合,實時采集動態信息;把信息公開與項目建設進程緊密結合,實時采集關聯信息,有效解決了項目信息、從業企業和從業人員信息及其信用信息采集難、核準難以及信息新鮮度等問題。
誠信建設年個人自評自查報告 篇3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以”,人如此,政府也如此。誠信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的基礎,沒有誠信,市場機制不可能有效運行,沒有誠信,政府不可能有效對社會進行管理。為進一步了解我市誠信建設情況,為我市“創建誠信政府”諫言獻策。最近我們走訪了有關部門,并到5家中小型企業、6個自然村寨和兩個集貿市場采取了查閱資料、實地考察、發放問卷和個別訪談等方式進行了誠信建設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調查對象認為政府誠信建設力度明顯加強,但誠信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制度有待完善、措施有待加強、成效有待提高。
一、誠信建設現狀
(一)誠信建設知曉率明顯提高
從問卷匯總結果來看,我市在誠信建設上取得積極成效,誠信意識明顯提高,誠信管理進一步加強。其中,有100%的村(居)干部和企業領導認為政府將誠信建設納入重要發展戰略;有98%的被調查群眾知道政府正在狠抓誠信建設;有100%的企業知道誠信的重要性,并表示將積極創建誠信企業。
(二)誠信管理機制不斷加強
經調查,所有鄉鎮均建立誠信管理機構,制定了誠信管理制度。 至目前為此,x市所有鄉鎮都已設立了誠信辦,主抓誠信管理工作。現以某鄉鎮誠信辦為例:誠信辦設主任一人,工作人員2人。工作經費也得到落實。現已建立了轄區內誠信農民、誠信職工檔案,但整體誠信管理專業化水平還不高。
(三)誠信宣傳活動長期開展
在誠信教育培訓方面,100%的鄉鎮和村(居)都開展了宣傳教育活動。其中,65%的被調查行政村一年進行1—2次教育培訓,35%的村一年進行3—4次教育培訓;70%的企業開展了誠信承諾,有關于誠信的口號標語,23%的企業有本企業形象策劃廣告,但是還有7%的被調查企業從來都沒有開展過教育培訓活動。
(四)誠信信息獲取渠道多樣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誠信管理部門越來越重視對群眾信用的跟蹤監測和動態管理,
并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和獲取相關的信用信息,如,遵章守紀情況、計劃生育情況、合同履行情況、債權債務情況、文化教育情況、市場經營情況等。但是在誠信等級評定方面信息來源多數還是偏向于傳統的信貸償還情況。
(五)誠信村組創建率大幅提升
以某鄉鎮20xx年4月數據為例,該鎮22個行政村有18個村達到“誠信村”標準,占全鎮行政村總數的81。82%,比20__年同期增長了45。46%;122個村民組中有106個達到“誠信組”標準,占全鎮村民組總數的86。89%。全鎮共8776戶農戶,評定誠信農戶8659戶,★級誠信農戶2789戶,A級誠信企業7個。
(六)誠信缺失現象還普遍存在
以本人在X市新場壩和云嶺小區兩個集貿市場分別購買1公斤生豬肉為例,其中在新場壩集貿市場買的通過復稱只有0。9公斤,在云嶺小區集貿市場購買的通過復稱只有0。85公斤。兩次購買豬肉,在不同地方購買都短斤少兩,可見,唯利是圖,誠信道德缺失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誠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誠信評定不規范
就拿誠信農民誠信等級評定來講,46%的調查對象認為誠信辦在星級評定中多半是依靠村干部進行打分,評定結果缺乏精度,有11%的人認為評定不公平,12%的人表示無所謂,21%的人認為評定很公平。調查中發現,同一人在不同銀行的信用等級有差別,評級標準不統一,評級質量參差不齊,信用評級市場不規范。
(二)政府部門有時存在不誠信表現
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政府部門曾有失信現象,即46%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政府存在不誠信現象,主要失信行為依次是承諾事項未兌現、公布數據不真實(如: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GDP增長值、公務消費)、拖欠款項等。
(三)對誠信管理人員培訓不足,管理體系相對薄弱
雖然目前在我市和各基層單位都成立了誠信管理機構,都已經把誠信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加以考慮,但是在落實上面還是缺乏有效途徑。主要體現在誠信管理人員和資源上相對匱乏,大部分的單位缺少專業的誠信管理人員,村(居)、企業的誠信管理機構、職責、程序和資源都得不到落實,對相關誠信管理人員業務培訓不足,誠信管理體系無法有效形成。
三、產生失信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道德素質的缺失導致失信
70%以上的調查對象認為是道德素質的缺失而導致了當前社會的誠信缺失。道德的缺失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市場經濟的唯利是圖,對道德素質存在負面效應;
2、道德建設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3、教育和用人重才輕德;
4、監督管理機制脆弱乏力和社會激勵機制偏頗片面。道德的缺失使得失信現象普遍存在。
(二)缺乏誠信環境導致失信
30%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都積極建立了社會信用體系,誠信建設環境也得到了大的改善,部分失信行為也得到相對有效的扼制,但是誠信建設管理機制還不完善,專業管理人員的不足,加之政府在做好誠信表率、搞好誠信引導方面的工作還做的不夠;教育系統只重視學生文化教育,追求考試成績,對學生開展的誠信素質教育較少,致使廣大青少年沒有誠信意識,整個社會失信問題越來越多。
(三)監督保障措施不力導致失信
相關機構在誠信建設中的監督不力和機制的不完善,對失信行為的監管方面還存在制度漏洞,懲治不夠嚴厲,在執法中往往存在以罰代法、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存在守信者得不到有效保護,失信者未得到嚴厲的制裁,往往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失信行為,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因不可預料事件導致失信
就企業來說,因突發事件而導致企業不能正常生產或停產,就會直接影響到合作方和經銷商的利益,資金回收成為困難,導致失信;就個人而言,因家庭變故、身體狀況、工作環境或突發災害等導致的處境變化也會形成失信。
四、對推動誠信建設的建議
(一)抓好政府自身建設
社會信譽是由政府信譽、企業信譽、個人信譽等組成。政府既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
又是市場規則的執行者。因而,政府信譽對社會信譽起著導向作用。政府若帶頭恪守諾言、講信譽,則可給企業和社會帶來良好的示范效應;反之,政府無信,市場主體也會加以效仿,無信行為將遭到鼓舞,會對整個社會的信譽產生惡劣的傳導作用。它損傷的不只是個人或局部人的利益,也不只是政府的信譽形象,而可能會招致整個社會墮入信譽危機的惡性循環中,成為社會信譽惡化的“催化劑”。另外,政府失信會降低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必然惹起政府權利合法性的危機,從而動搖政府統治的根底,加大“政府失靈”,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信譽的降低乃至喪失是產生社會信譽危機的基本要素。因而,政府行為示范直接影響社會信譽次序。當務之急,應注重政府自身建設。
(二)加強政府監管營造良好信譽環境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發揮著積極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作用。作為宏觀調控主體,政府經過公布法律、法規、制定政策等方式完成對經濟的指導;作為市場監管主體,政府經過標準各類經濟主體的行為,限制各種不合理的經濟行為,發明公平競爭的市場次序。政府的有效監管能夠引導市場主體采取守信行為,懲戒失信行為,營造良好的社會信譽環境,確保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加大執法力度,引導群眾誠信自律
政府有關部門作為市場的監管者,相關部門應針對市場上出現的種種不誠信現象加大監督執法懲戒力度,引導群眾樹立誠信觀念,建立維護市場秩序的長效機制。要通過巡查、舉報專查、專項調查等形式,切實開展執法監管工作,及時了解社會誠信情況,強化對信用失信行為的懲戒,對違反法律法規的信用失信行為要依法予以處理,并積極開展對誠信公示單位進行抽查,加強對失信單位的回訪與復查,促進對誠信道德的自覺遵守。
(四)加強道德素質教育,誠信從孩子抓起
人是社會的主體,人誠信則社會誠信。教育部門應增加道德素質教育課程,從幼兒園起開始就抓,同時教師、家長都要以身作則,當好示范。政府應出臺更多的更有效的獎懲措施,對誠信典范給予大力獎勵,不誠信的要注意教育引導,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只有誠信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誠信的孩子誰都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