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平安校園” 創建工作自查報告
2、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提高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學校領導分析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每一學年都制定出詳細的工作計劃,逐步完善學校制度,使學校綜合治理工作每年都有一個新的起色。學校將創建“平安校園”當作一項長期活動,堅持不懈,重視教育和防范,建立了一系列防范和管理措施。學校層層建立安全責任制度,做到目標明確、人物分解、人人有責、事事落實。實行定時、定點、定人負責,定期檢查,校長是學校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第一責任人;門衛具體負責學校校園財物的安全檢查;后勤人員負責學校房屋、消防設施、教學設備的維護;體育組負責學校體育、衛生器材的檢修。明確班主任是班級安全責任人,當堂任課教師是所在班級的安全直接責任人。實行安全管理崗位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一級對一級負責,并把履行學校安全工作職責的情況列入教職工年度考核范圍,在學校形成了人人有責任、人人有義務、人人積極主動做好安全文明工作的習慣。
學校實行安全工作檢查制度,定期對校舍、教學設施、體育設施、生活設施、消防設施的安全狀況及學校安全防護設施進行全面檢查,作出檢查記錄和工作記錄。堅持事故報告制度,對于學校發生的各類傷害事故及時上報,對隱瞞事故情況,不按規定上報者,將按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建立安全工作考核“一票否決”制度,對于忽視安全工作,玩忽職守,疏于管理者嚴肅處理。建立了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學校未按要求開展安全工作,對學校領導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責任;教師違反安全工作制度,造成事故的,體罰、變相體罰學生而造成傷害等嚴重后果的,根據情況嚴肅處理。嚴格執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對學生常見病、傳染病及某些重點疾病組織學生群體性預防用藥的,依據法律法規,由專業衛生部門進行,做好人群密集場所的消毒工作。
四、把握規律、抓住重點、落實措施
學校在長期的工作中,細心摸索、積極探究,找出安全文明工作的規律性,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把安全工作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總體安排,擺上議事日程,確保實現了全年安全責任事故“零”的工作目標。
1、 以加強師生安全文明教育為基礎。
學校有針對性地對師生進行安全防范意識的培養、安全知識教育和安全技能訓練,增強師生自救、自護、互救的能力,保障師生在校園內的生命安全。學校經常組織老師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以法治校,依法執教,進一步增強了教師的法制觀念,在老師中逐漸消除了體罰學生的現象。
共青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與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法律知識講座、交通安全知識講座、“向不文明行為告別”簽字儀式、“我愛祖國”詩歌朗誦和“安全在我身邊”演講比賽……共青團利用播室進行法制宣傳,開展安全知識講座,學習公民道德規范,開展《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系列教育。利用班隊會,分條逐句地學習規范,結合教學進行行為規范的模擬表演,使學生真正明確《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從而規范了學生的言行,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學校文明公約標準,號召同學們積極爭當文明學生、做文明事、說文明話、爭文明班、創文明校。要求學生把孝敬帶回家里,把禮貌帶到校園,把友善帶給同學。學校根據學生生理心理及季節、環境等特點,定期對學生進行安全用電、防火、防煤氣中毒和防食物中毒等安全知識教育。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礙疏導工作,設立了“心理咨詢室”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杜絕學生因心理問題而發生的傷害事件。堅持利用升、降國旗的集會時間為各方面表現優秀的班級發放流動紅旗,強調注意事項,多次反復對學生宣講和提醒安全事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防范意識,防止了各種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