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藝術高中的自我評價(精選3篇)
報藝術高中的自我評價 篇1
在初中結束的時候,我選擇了彌勒一中作為我的下一個出發點,那時的動力來自心里,沒有什么能夠阻止,那時也還是會想到畢業這天,所謂的下一秒的奇妙吧,千萬種情況都設想過也沒能夠想到現在的實際狀況。
曾經以為自己的長大現在才發現那時的幼稚,不過三年,我渡過了人生很多具有重要意義的河流,比如我的18歲!成長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將我改變,這三年里的點點滴滴都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吧,或許每個人的一生都是這樣的。
20xx年走進高中,高一時因為沒有認識的人總是自己在面對一切,我知道我那時在逼迫自己長大,可結果輸的很慘,現在還總被家人提起,那個哭著說想家的自己,那時遇到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打電話給父母,因為他們是我永遠的靠山,離開家以后就會明白家的溫暖,更懂得了珍惜這份親情。這個道理初中時離開家就懂些,哪怕懵懂。高中不僅離開了家還離開了自己的家鄉,這是一個更大的挑戰,與同學之間的交流話音語速是第一個問題,第二他們的一些話題例如關于他們的初中學校等是我無法插上話的,然而這方面自我感覺很欣慰,我最終擁有了一群死黨,藍顏和紅顏知己。走出云南我已信心百倍,相信自己能夠更快的融入新的集體。萬事開頭難!這是爸爸在我才來彌一不久就哭著說想家的時候對我說的,我雖然哭了,那段時間也真的想過要退縮,但我終沒有,很高興自己當初的選擇,李佳伶,這是你最大的自我突破!之后該寫寫那次的藝術節了,舞蹈是我的最大興趣所在,很高興那次編的《長街宴》獲得了第一的好成績,也讓我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雖然對它并不是多滿意,可聽到一陣勝過一陣的掌聲時的滿足前所未有。在排練的過程中有過很多矛盾,是我沒把問題想周全,導致了它的發生,那是不成熟的表現,還好它發生的早,現在已能基本發散思想,把問題全面化。回顧高一,看到我的進步。
高二是最漫長的一個階段,最大的敗筆是沒能用心去與同學們溝通和交流。高二時的心放的太松,想法太多,膽子太大,自己“非主流”了一次,我總認為那是在追求自己的夢想,而不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是我的一個轉型期,雖然回想起來有些不太敢相信,那仿佛成了另一個我,但我很愛那時的自己,青春的瘋狂和叛逆,成長是場冒險,長肉也是,哈哈。最大的突破是關于主持人的競選,我驕傲我的成功!以后會更加勇于參加的,努力的過程也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認識了很多朋友。感謝這個階段所遇到的人和事,李佳伶更好了不是嗎?回眸高二,我未偏離自己的正軌,相信一切的美好!
走入高三始終是不怎么有感覺的,到結束都沒了初中畢業的狂歡,是人長大了?是壓力小?在空間里看到大家平時不愿表露的心情,我們高三的都明白,不必言語,走過高考其實也就只是那么會事,一切不過都才開始。高三的最大收獲是和班級同學的相處,雖然還有很多事的處理不能讓自己肯定自己,但我知道自己在人際交往上已經進步了很多,用心去交值得的朋友,你收獲的不僅僅只是友誼。組織能力雖也得到些許提升但是并不能達到我的要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我會努力的,加油!讓我很開心的是高考前復習的那些夜晚,友誼,學習,男生女生,夢想,未來……這是高三的特殊記憶,值得銘記!回望高三,我已成年,感情是這時的主打,我只想用一句話總結它:有一種感動叫高三!
高中三年結束了,我看到了我的蛻變,李佳伶一直在成長中,未來又要起航了,自信豎起船帆,一路向前!
報藝術高中的自我評價 篇2
從小就文靜乖巧,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做好自己的本分,很少讓我們操心。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喜歡書畫,彈琴等。思想上日漸成熟,在自理自立方面有很大的進步,而且更加懂得去理解父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但就是不夠堅強,較為軟弱,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不能夠勇敢地去戰勝。如今高考在即,希望能憑著堅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為自己的高中生涯畫上一個無憾的句號。
報藝術高中的自我評價 篇3
通過這次十天的新課改培訓,收獲很大,我深刻地認識到高中語文新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除此之外,我對于怎樣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克服語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難有了新的思考。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高效教學,魅力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閱讀和寫作分開是新教材的又一亮點。寫作要遵循創作的規律,采用階梯式的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記敘文、議論文的訓練,讓學生一步一個臺階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長,而不是搞高考應試式作文訓練。
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關鍵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講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不無關系。我想在教學中我們,一是教師要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對語文教學過程實施有效地調控。二是要落實教學的具體環節,使過程“到位”,每個環節中還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種方式、方法綜合貫通,做到教學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師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學習的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四是要使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的需要,循序展開。五是要轉變教學評價指向,即由側重評價教師教的過程和藝術,轉變為側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門學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向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導你在知識的樂園里遨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認真備好課,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里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能激起他們高昂而持久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采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鑒別人長處,繼承傳統,大膽創新。
對于新教材我們也應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運用腦髓,自己拿來”,大膽借鑒取舍。課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講,讀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講。另外,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參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盡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紛繁的資料,我們也必須采用“拿來主義”。繼承傳統,開拓創新,應是對語文新課標最恰當的評價。在語文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要處理好傳統和創新的關系。不因為創新而丟掉傳統,割斷歷史,也不因為繼承而放不開手腳,固步自封。語文教學要“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這規律就包含著數千年來語文教育的豐富積淀。比如,閱讀教學的口誦心記、學思結合、溫故知新、躬親實踐,寫作教學的讀寫結合、厚積薄發、經世致用等等,都是極為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與弘揚。又如,近現代一些語文教育的大家,如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等,他們的語文教育理論是科學化、現代化、民族化的理論,是我國語文教育理論的高山,值得我們繼承。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離開了繼承的厚實土壤,創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云,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于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我們知道一線教師任務重,時間緊,平時教學中的得與失往往在一霎那間忽閃忽現,即便有心勁兒也沒時間捕捉,沒功夫理會,于是教學失誤惡性循環,教學智慧轉瞬即失,教學實踐在費時費力中不見成效。而本次培訓,給了我們教師這樣的機會,有完整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給了我們教師這樣一個平臺,集中學習,同位次的交流和溝通,學員之間的交流撞擊出思維火花,互相學習,在反思中進取。特別是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的反思顯得最有價值。而作業的原創原則,也使大家的表達和思維的深度從艱澀走向了流暢,在這個過程中正是我們教師自己的積累和整合,也是我們教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提升和進步。
我們能清醒地認識到,新課改培訓只是我們教師個人成長的一個加油站,但培訓給了我們相互學習和結識的平臺,相信這只是我們交流學習的開始,在今后的教學實際工作中我們一定會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為敖漢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