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表現性評價
現在,我對表現性評價有了更深刻地理解。現在我針對自己平時的教學實際與模塊五所學的,談談自己的一點對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表現性評價的體會。
所謂的表現性評價是指在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情境里,通過對學生完成實際作業表現的觀察,依靠教師的專業判斷,對學生學業成就進行整體判斷的教學評價方式,它可以系統地衡量一個學習者使用以前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或完成一項任務的能力。
一、準確定位評價的性質,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目標
二、評價應建立在尊重學生,重在鼓勵的基礎上。
教育藝術的本質應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自由空間里與老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故而諸多名師都認為鼓勵是教育的法寶,是最廉價的潤滑劑。課堂上常進行的鼓勵性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一定能讀好。”“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再試試。”“你真棒。”……無疑能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感到一種滿足,一種驅動。
三、給予學生多次評價機會,是表現性評價的途徑。
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大部分測查應在課內進行,以保證評價的準確性。但某些測查則可在課外實施,通過游戲、活動的形式(如成語接龍、傳話、即興演說、辯論賽等等)進行,寓測查于活動之中,從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檢測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四、評價個性化、動情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眾所周知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一個少兒都愿意并積極去做的事。他們渴望父母的贊揚,鼓勵,渴望教師的肯定、欣賞,渴望同學們的羨慕、趕超。他們需要感受成功,成功后的喜悅、自豪,會促使他們繼續努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可是現在不少評價浮光掠影,輕描淡寫,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甚至于有的表揚成了貼標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由此可見,無論什么樣的評價必須動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若能做到準確得體,生動豐富,機智巧妙,詼諧幽默,獨特創新,那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學生寫出優美的作文,我除了給他一個“優”,再寫上一句“教師真喜歡看你的作文呀!”當一個平日膽怯的孩子能上臺發言,我除了給他一個燦爛的笑臉還摸摸他的頭,說:“老師為你高興!”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精彩之處,我不僅會大加贊賞,還會與學生一起體會精彩之處,通過我的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教師對學生的愛,引導學生的理解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