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知小結
這份工作的時間也并不長,三個月左右,卻是一次承上啟下的經歷。
初學cdr是因為嘗試了素描后,開始想學習數碼插畫,以為學會cdr就可以,后來發現原來插畫還分矢量和位圖,又只好再去學ps,一來二去,再次因為高調宣傳“我在學畫畫耶!”的個性,變成了被拉去媒介部給客戶做設計文件……也算是一個歪打誤撞的經歷。
但是也發現自己的一些問題,比如,對于需要特別細心處理的東西很抓狂。作為一個每天推一百遍門來確認是否鎖好的強迫癥患者,我常在算報價的時候反復折磨計算器,對著excel檢查n遍數字,自己做設計的時候,但凡改動一個電話號碼都要緊張半天,生怕沒有存盤,或者覆蓋了錯的信息。于是就很跨界的變成了,一邊做著設計,一邊心里想“打死我也不去做會計”……所有這些對自己的認識,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工作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另一方面,簡單的排版和修改還好說,涉及到需要廣告創意和美術底蘊的正兒八經的“平面設計”,也確實不是臨時自學的我所能達到的水平了,即使有可能向這個方向努力,付出的時間精力和轉行成本也太過昂貴。朦朧意識到這點的同時,再次因緣巧合,我又“轉行”了。
、插曲(3):插畫
素描課結束后,我報了為期三個月的商業插畫班。
在工作之前,我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訓練,但是“涂鴉”這件事情確實從小就開始做了。
學素描也好,學軟件也好,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從小到大始終不能放棄的愛好。
和許多被幻想世界吸引的孩子一樣,我是看著《米老鼠》《少年漫畫》《科幻世界》和各種動漫作品長大的,小時候爸爸常借來迪斯尼的動畫片(那時還是錄像帶),從初二媽媽買了電腦之后開始接觸游戲,許多回憶,歷久彌新,難以忘記。工作以后,很少再玩大型游戲和看漫畫了(除了想要知道柯南的結局到底是啥啥啥!)可我認定從事繪畫創作的人心里一定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他們從對藝術的追求中獲得自身的存在感和心靈的平靜。我想要去感受那種平靜。
某些時候,筆尖輕輕畫排線的時候,以發現的眼光去注視一個熟悉的靜物的時候,看著畫好的場景因為ps色相的調整而產生不同的氛圍的時候,甚至只是單純地修改一條發絲的曲線的時候——這種難以捕捉的平靜,會若有若無地在指縫間穿行,留下一個只有自己的時空——我不需要關注任何事情,唯有自己。那是一種奇妙的癮。
【自我認知筆記:七分主流,三分天真。我并不特立獨行,我喜歡平靜也離不開喧囂,追求那種美好的精神境界但也同樣喜歡這個熱鬧的地球表面(可能是因為經歷不足吧,還是看什么都新鮮)。我希望能夠達到平衡的生活狀態。】
與此同時,因為感慨國內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自己也開始思考——第一次開始想些除了“自我愛好”以外的事——國內并不缺有想法有技術的藝術青年,也不缺想理想遠大意愿良好的年輕人——問題是,我們要怎樣做,才能適應于現在的商業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