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盾護農工作的自我總結
三、完善制度,建立農資市場監管長效機制
在農資打假“紅盾護農”行動,我局逐步建立了工商監管和商戶自律相結合的農資市場管理制度,長效管理機制初步形成。
在監管方面,實行了以市場巡查制、大要案限時辦結制、農資經營企業檔案制度、農資商品質量監測制度、不合格農資退市制度等。各工商所對農資經營戶建立了明細臺賬,實行分級管理,提高了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監管巡查中做到責任到人,每兩天巡查一次,巡查記錄登記在“經濟戶口”上,詳細掌握轄區內農資經營企業的基本情況,實現了對農資市場的有效監管。
我局還實行了假劣農資召回制度,規定在查處農資案件時,首先考慮召回流入市場的假劣農資,防止坑農事件的發生。在查處一個供銷社銷售偽劣化肥案件中,我局堅持把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先責令這個供銷社追回所出售的偽劣復合肥,賠償農民損失,為2農民挽回損失多元。之后才進行了處罰。為此,先后有三批農民敲鑼打鼓給我局送錦旗,表示感謝。
在經營戶自律方面,工商所與農資經營戶簽訂目標責任書,建立了經營承諾制、信譽卡制、索證索票制、“兩賬兩票一卡一書”制、企業進貨查驗制、種子留樣備案制和農資市場主辦方先行賠付制、農資經營單位第一責任人制等等,并要求經營者將承諾書張貼在自己門店前,讓社會進行監督;推行了農資產品質量信譽卡,規范銷售行為。
為推動“紅盾護農”行動的深入開展,我局還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農資市場監督。在全縣聘請農資監督員9,這些監督員主要是鄉鎮主管農業的領導、農業技術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農村干部和農資用量大戶,通過他們了解群眾在使用農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社會各方面對“紅盾護農”的建議 和意見,監督農資質量,監督工商執法人員的監管行為,增加監管工作的透明度,樹立工商部門的良好形象。
四、構建維權網絡,全力打假維權
為拓寬農村消費者投訴渠道,我局開展了“12315進農家”活動,在全縣22行政村、街道辦事處設立了12315投訴站聯絡點,形成了局、所、村三級、遍布全縣的投訴網絡,農民不出村就可以進行投訴。真正實現了維權網絡全覆蓋,護農打假到家門。
今年5月,王洛鎮農民閆某通過12315投訴電話反映說,他和其他三戶農民的1x畝小麥因為施用了一種化肥導致麥苗枯黃、減產。但經銷商卻百般推諉、不想賠償。我局接到投訴后十分重視,指派消保股長和監管股長兩人親自會同王洛工商所調查處理,并請農業專家進行鑒定。經銷商這時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在工商人員的主持下與閆某等達成協議,賠償閆某等x元。
在處理投訴中,我局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是否取得成效的第一標準。麥嶺工商所在處理一農民投訴的化肥質量糾紛中,已確定該批化肥屬合格產品的情況下,為使這位農民滿意,工商所長請來縣農業局的農技師三次來這位農民的豆地,現場為他講解莊稼的致病原因,講得劉某心服口服。他說,你們工商所為我這一畝地可真沒少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