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報告(精選3篇)
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報告 篇1
一、活動背景:
當代社會越來越強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家教育、企業商界也越來越注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大學生最缺乏的就是社會實踐、社會認識、社會經驗。從素質教育的提出到具體的各項教育改革無不是為了響應這個號召。同時,基層社會也需外界關注的急切的愿望,為改變他們落后的面貌找到一條渠道。身為主體的大學生更應積極響應,從而為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環境保護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是衡量發展質量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重要標準,是造福當代、惠及子孫的事業,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和長遠發展。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深刻認識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以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推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時在政策的影響下,構建和諧社會,新農村新面貌。
二、活動目的:
1、讓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特別是環境惡劣地區的狀況,并從中有所體會、領悟以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同時也為了加強本社人員的相互溝通、理解,形成一種團結互助、上進的氛圍。
2、通過對校園環境問題的調查,切實反映一些環保的實際問題,鍛煉學生調查問題的能力。
3、通過調查,發現當校存在的實際問題,分析并做出解決方案。
4、宣傳環保,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的隊伍中來。
5、弘揚國家政策。
三、活動意義:
讓同學們更好的掌握更全面的實況,發揚愛國熱情,積極為社會、人民服務保護一片天,讓同學們全方位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培養良好的環保素質,努力鍛煉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益、對人民有用的當代大學生。推動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協調機制,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企業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喚醒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讓環保的思想深入每一個人的心中,從兒童教育開始。
四、活動時間:20xx年11月15日--20xx年11月20日
1、調查對象及人數:
我校在校的80名學生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3、調查小組成員:宿舍八名成員
4、調查地點:在我校的圖書館、教學樓、飯堂、宿舍等地開展調查活動。
眾所周知,目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歸根結底,人類是環境的主體,人類要在地球上生存,其受意識支配的行為必然影響他賴以生存的周邊環境。草坪上的一個腳印,墻角的一團廢紙,垃圾堆里的一塊廢電池這些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行為,甚至是不加考慮的一個動作。然而,殊不知這些看似無意的舉動,卻給我們的環境和資源留下了后遺癥,造成了今天這樣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關注環境,關注綠色,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更多的大學生關注身邊的環境,了解日常環境保護的知識和方法,增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我們組成了一個10個人的調查小組,對在校的80名的同學進行了調查,其調查結果如下:
一、調查問卷結果統計:
1、你對環境問題感興趣嗎?
2、你的環保知識主要來源于什么?
3、你和家人、朋友談論環境的狀況嗎
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報告 篇2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日益增強,并且隨之而來的也有日趨惡劣的生存環境。現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大學生作為時代發展的領軍人物,應該在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已經刻不容緩。高校應該針對目前大學生環保意識的現狀,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的公共課程,引導大學生建立強烈的環保意識,共筑美好家園。因此,為了更深入的了解當今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程度,并且為了更有力的倡導大學生加強對環境的保護,我做了以關于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報告為主題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一)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是針對個宿舍成員共五十名,其中包括男生25人,女生25人。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地點是南區宿舍樓通過宿舍內發放書面問卷的方式進行,在各宿舍隨機發放兩張,對各年級學生無要求。
(三)調查內容
書面問卷以選擇題為調查內容,共八道題。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共發放書面問卷50份,得到的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100%,問卷容量50。
調查結果如下
為,44%的同學表示會阻止其行為,32%的同學希表示不滿,期盼得到治理,一少部分同學會向有關部門反映,極少數會一走了之。許多同學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比較現實,56%的同學選擇了“不太環保,但偶爾用一下也沒影響”,有些同學卻很注意這方面,堅決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同時也有少數會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關于工業三廢調查,使我們看出同學們對工業中的“三廢”有很大了解,最起碼大多數人都知道“三廢”是指什么。說明大家對工業污染比較重視,也說明了“三廢”的確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多數學生認為影響我國環境的主要因素是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環保執法不嚴、重視程度不夠,這是政府的管理不善,其實可以想到我們約束自己行為的意志也不夠堅定,這需要我們社會共同努力,加大宣傳共同促進大家的環保意識。對于第七個問題,反映出大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對環保的概念不是特別強烈,所如果改變大家對環保的看法,就要從社會大環境中營造一種良好的環保氛圍,在尊重客觀存在的環保意識不太高的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經濟建設是必不可少,我們意識的高度,往往物質基礎的影響是很大的。
三、調查問題分析
1.當前我國大學生的環保意識現狀
首先,環保意識素養不高,缺乏有關環境保護的基礎知識,。這次調查中,發現很多同學對對環境保護的知識了解很少。調查最后,我碰到幾個同學,問他們幾個問題了解到,關于廢棄物會收到再利用的標志也是別不出來,關于自然資源的有限性,電子垃圾的概念等這樣的常識也只是略知一二,由此可見,我國大學生環保意識的整體認知水平亟待加強。
2.造成大學生環保意識整體薄弱的原因
A.高校缺乏有關環保的課程
目前我國高校對生態環保類的公共課程普遍不夠重視,雖然一些教材中有所提及,但是不夠系統、不夠全面。部分專業由于受限于本身特點,根本沒有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列入教學范圍,造成大學生生態環保知識貧乏、意識薄弱、行為習慣落后。
B.社會缺乏宣傳力度
社會上一些主流媒體缺乏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或者缺乏關注的連續性和
持久性,很多網站或紙質媒體只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或“植樹節”等特定節日,才會象征性地關注一下環境保護,等日期一過便再無下文,目前甚至很少有關于環境保護的期刊或雜志,大學生很難接觸到有關知識。
C.有關環境保護的校園課外活動太少
大學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大學生的課余時間也是非常充分的,因此誕生了各式各樣的社團,以及各種主題的課外活動。雖然很多學校也會組織環境保護主題的課外活動但是大都僅限于觀看資料片、考察野外動物園等初級層次,表面上非常認真重視,短期內也能在校園引起一定的反響,但在教育方面的深度和持久力不夠,目前很多大學生了解環保的意義所在,但卻缺乏更深一步的了解。
四、解決對策
近年來,素質教育成為高校教育的核心與目標。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其目的在于培養完整意義上的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體。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應該具備較高的環境意識,有為保護環境而不斷調整自身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身相互關系的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環境意識教育是對其素質教育得以實現的重要環節,是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21世紀環境意識將成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環境意識也將成為21世紀人類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培養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正是新世紀發展的客觀要求。”
1.開設與環境保護知識相關的必修課,并在德育課程中引入環境意識的內容
有調查表明,日前很多大學生已有的環境知識不是來之于學校的教學,而且對現有的環境教學感到不滿。因此,有必要在大學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增加環境科學知識的教學內容。大學環境教育課程主要應加強三部分課程內容:一是面向全校各專業開設公共必選課,如“環境保護”、“環境與發展”或“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這類公選課的設置要兼顧全校各專業的特點,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現狀、危害及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了解環境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使學生真正從思想上對環境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二是根據全校不同專業的特點開設專業必選課,如“清潔生產工藝”、“三廢處理”、“可更新資源管理”、“旅游景區環境評估”、“環境監測”等,專業選修課要結合各專業的具體特點,在提高學生環境意識的同時,還提高學生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二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增加旨在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內容,如:在形勢與政策課中向學生通報高時效性的國際與國內的環境狀況及環境問題,同時通報由環境問題帶來的現實與潛在的危害;在“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中加強環境道德教育;在“法律基礎”課教學中加強環境法律法規教育;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及要求,等等。如此將大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有機地滲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當中,這既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具有啟示意義,更是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有效途徑。
3.開展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的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更有利于將課堂上學到的環保知識加以鞏固和應用。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很多,例如開展廣泛的環境教育宣傳,辦展覽、開講座、結合環境保護主題節日開展活動等。我們也可以借鑒德國的經驗,引導大學生走向戶外、走進社區、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并吸引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參與,以此提升大學生以及公眾的環境意識水平。
4.構建并完善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激勵機制
構建并完善激勵機制是促進大學生環境意識提高的有效途徑之一。瑞典的成功經驗是設立綠色學校獎,盡管其目的是鼓勵學校為健康的環境而采取了基于課程的行動,卻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也可以設立諸如綠色使者、綠色團隊等獎項,并使之與繼續升學以及就業相聯系,激發大學生學習與環境有關的知識并付諸于實踐的動力,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水平。
總之,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抓住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有利時機,適時地對其進行熏陶與滲透,必將使大學生的環境意識大大提高,進而有利于我國乃至整個地球的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報告 篇3
隨著21世紀的逐漸深入,我們偉大祖國在騰飛,但是經濟在增長,環境卻在惡化。據資料顯示,全國有五分之一的城環境遭到嚴重污染。所以,有必要對所有公民進行環境意識的調查和普及。就此問題,我們實踐隊對偃師岳灘鎮岳灘村的村民進行了環保意識調查。現就調查結果作以下分析。
一、環保意識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有83.3%的人表示目前的環境污染問題很嚴重;有16.7%的人表示還可以,但是不是很好,有一定的差距,人需不斷改進。
有73.1%的居民認為目前環境問題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一個重大的問題,看來環境問題已經為廣大人們所關注,已經成為了一個眾人矚目的重大問題。
有52.2%的人認為與以前相比,目前人們的環保意識有了顯著的提高;另有47.8%的人認為并沒有很好的提高。看來,雖然人們的環保意識確實有所提高,但是還有一些不顧生態平衡蓄意破壞環境的人,而他們為的只是一些個人利益。
有88.9%的人認為目前人們的環保意識必須加強;另有11.1%的人認為目前狀況還可以,無需加強。看來目前人們的環保意識還須進一步加強。
在如何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上有55.6%的人認為應加大宣傳力度;有77.8%的人表示要加強相應的教育。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環保教育;另有56.7%的人認為應該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懲處力度。在增強人們環保意識的問題上有待不斷加強與提高。
對由于環境問題所引起的自然災害有38.9%的人認為應該及時整治,加快植樹造林;38.9%的人認為要增強保護意識,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有22.2%的人表示要強化環保重點地區人們的環保意識。
對于未來環境的發展有44.4%的人表示很有信心,相信將來的環境會越來越好;有27.8%的人表示不好說;另有27.8%的人表示對于將來環境的發展沒有太大信心,因為人們所發明的現代化工具會不斷地對環境造成危害。
有62.2%的人表示如果有環保組織招募環保志愿者愿意參加;有27.8%的人表示看時間而定不過會一直支持環保事業。看來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不僅有熱情,還有著自己的一份責任。
居民對岳灘村環保情況了解程度一般,調查顯示,62.2%的當地居民認為自己對岳灘村環保情況了解屬于一般,20.1%認為不太了解,只有20.4%的居民認為非常熟悉,當問及岳灘村環保情況處于哪個程度時,50.6%的居民回答一般,34.2%的居民認為很差,6.9%的居民認為說不清楚,只有8.1%認為較好。
當前岳灘村環保情況基本保持原樣,不很到位但呈良好發展的趨勢。問及岳灘村環保到位于否時,74.7%的居民認為岳灘村環保情況不到位,18.1%的居民回答不清楚,只有7.2%的居民認為岳灘村環保情況保持原樣,沒有變化,27.3%認為越來越好,11.4%的居民沒注意,只有26.4%的居民認為越來越差。
居民對環保情況重要性的認識到位,但提及自身影響卻少有見地。49.5%的居民認為岳灘村環保情況很重要,只有11.2%認為不重要,當問及當前岳灘村環保情況對個人的影響時,52.1%的居民認為影響不大,8.7%認為無影響,6.5%說不清楚,32.7%認為影響很大。
二、環保意識的特點:
1.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與對環境的滿意度成負相關,從調查中可發現,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影響對環境判斷的重要變量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識層次越高,對中國環境問題的嚴峻形勢認識得就越清醒,從而造成對環境狀況滿意度的下降。如果用不同群體中“高滿意群體”和“低滿意群體”比例來體現各群體的總體滿意度,則學歷在小學及小學程度以下人群的滿意度最高3:1,大學本科及以上人群的滿意度最低3:5,即低學歷與高學歷滿意度比為5:1。
2.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與環保意識成正相關,因為他們對環境題的認識程度更清晰。
3.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有關系。所處環境越好,居民的環保意識越強,反之亦然。選擇空氣中無難聞氣味,垃圾屋亂放現象的有110個人,其中有17人在下一題,“是否看見有人亂扔垃圾”中選擇“無”,環保意識高達70%。
4.老年人環保行為強于年輕人,從調查中發現,居民的年齡也是影響環保意識的一個因素。在是否愿意參加環保活動一題中有326人選擇“愿意”,482人選擇很愿意,其中50歲以上的共有112人,有197人表示愿意參加或很愿意參加。這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有利途徑,我們的宣傳行動可以從老年人帶頭做起。
三、看法和建議:
通過這次的社會調查使我對岳灘村部分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有了一定了解,其實目前在我們的調查結果中可以明確透露出岳灘村村民有著比較強的環保意識,但是其環保行為卻遠遠落后于他們的環保意識,良好的環保意愿也難以付諸實際行動,再加上有關部門的工作未做到位,執法力度不夠,對環保工作的管理不善等諸多因素的存在。
針對目前岳灘村居民的環保意識現狀和已經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們應如何加以處理和改善呢?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下面我就針對這兩方面分別談談我的看法和建議。
從居民自身著手,這是改善環保現狀的前提條件。
加強居民環保意識,提高居民的環保素質,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新風氣,加強居民環保意識,關鍵是要提高全民素質。環保事業是集文化素質與公共道德于一體的事業,是人們對國家集體關注的表現。只有素質上去了,居民的環保意識才會相應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