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調查報告(精選5篇)
消費者調查報告 篇1
消費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大主題,是人們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并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為了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新的業態空間不斷產生,購物中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目前,在發達國家購物中心已成為商業業態的主流,我國購物中心也快速發展。
購物最早起源于歐美國家,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在購物中心男女性消費行為差異的研究上,與男性相比較之下,女性購物熱情更加的高。
從購物動機分析
據相關數據調查統計,女性選擇購物的比重為45%,男性為34%。由此可見,女性消費者光顧購物中心的指向性比男性消費者更強。
從購物時間分析
據相關數據調查報告顯示,82%的男性在購物花費的時間上一般為半小時左右,90%的女性是需要半天的時間。
從購物偏好分析
第一,女性消費者更關注商品類型、潮流時尚、檔次等,而男性消費者則更關注購物環境、交通便利及主題活動等因素。
第二,女性消費者對購物中心及特定商店的忠誠度高于男性消費者。
為什么會出現購物的差異呢?
女性對逛街購物的熱情明顯高于男性,在逛街購物中獲得的情感體驗也明顯高于男性,逛街購物對女性而言,是一種放松休閑的方式,女性在逛街購物中獲得了更多滿足和成就感。所以逛街購物是女性自我表達和自我認同的重要途徑。
當代女性職業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參加工作,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都得到進一步提升,女性在物質和精神上都達到完整的自我體現。后職業女性,要同時承擔工作與家庭的雙重角色,除了日常工作外,還要負責教育孩子、料理家務等家庭職責,相應地,逛街作為一種休閑放松活動時間也被擠占,逛街休閑機會無形中受到限制,她們時間很緊,抽不出很多時間購物。所以家庭和工作的“雙重角色”使女性的逛街購物機會受到一定制約。
消費者調查報告 篇2
一、收集案例
消費者為什么愿意為下載音樂付費?
音樂愛好者愿意花高價去買周杰倫的演唱會門票、也愿意花錢買 Beatles的紀念品。但他們愿意為原來可以免費下載的音樂付費嗎?在很多人的想象里,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人們可能認為,只有這些音樂產品不容易獲得時,用戶才會花錢購買。事實果真如此嗎?近日Magnatune官方公布了它們的歷史銷售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Magnatune是一個在線音樂交易平臺,音樂人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直接出售音樂給聽眾,它實際上是一家基于互聯網的新型唱片公司。Magnatune創始人認為,樂迷不愿意花錢買正版音樂,是因為他們認為其付出的錢大部分落入了唱片公司的腰包,并沒能真正達到支持他們喜愛的樂隊的目的。Magnatune的模式是讓購買者清楚地知道,他們付的錢的絕大部分將被其所支持的歌手獲得。
基于這種銷售模式,Magnatune還引入了用戶議價功能。用戶可以為他們購買的音樂(包括數字音樂和CD)自行確定價格,價格在5~18美元中選擇,默認售價為8美元。上圖正是Magnatune自20xx年下半年運營以來平均每張專輯的銷售價格。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到,大多數用戶并沒有選擇5美元的最低價,而是選擇超過8美元的默認價。由此說明,用戶存在為所支持的歌星付費的動機。 Magnatune公布的數據顯示,平均而言,采取這種模式銷售的CD介質音樂專輯,每張獲得的收益要比數字音樂專輯高出2美元。同樣是議價,用戶更愿意為物理介質的音樂付出更多。這說明用戶存在對高品質音樂和對存儲介質付費的動機。
二、提出問題:
明明可以用5美元買到的音樂產品,為什么很多人愿意付得更多?
三、分析問題:
很顯然,消費者有為音樂的動機:
。1)Magnat
une的模式是讓購買者清楚地知道,用戶可以為他們購買的音樂(包括數字音樂和CD)自行確定價格,他們付的錢的絕大部分將被其所支持的歌手獲得。
。2)用戶存在為所支持的歌星付費的動機
。3)用戶存在對高品質音樂和對存儲介質付費的動機
四、解決問題:
音樂提供商如果想獲得更高的利潤,就要把握好消費者需求的動機。
。1)根據消費者對外界刺激不同的心理反應理論:
心理學研究表明,購買動機的形成,是在刺激的作用下所產生的需求欲望,然后上升為購買動機,導致行為活動的。音樂營運商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刺激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
(2)根據價值觀與購買動機理論:
價值觀是關于理想的最終狀態和行為方式的持久信念。值觀是消費者對客觀事物是非、善惡、好壞、重要性的評價。音樂營運商可以根據消費者不同的價值觀提供不同的音樂。例如,比如音樂質量好的可以付費。制作簡單又流行的可以免費來吸引消費者。
。3)根據期望水平與購買動機:
期望水平是指消費者從事某種活動所要達到某一標準的心理欲望。音樂營運商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刺激消費者的期望水平。
(4)聯系實際:
音樂消費心理貫穿于音樂購買行為前、行為中和行為后, 一旦掌握了消費者心理, 就可以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來刺激音樂消費者, 激起他們的欲望, 繼而讓音樂購買行為成為他們的需求。舉例來講, 若我們熟知一些年輕音樂消費者的偶像藝人, 如周杰倫或李宇春, 繼之提供與這些藝人相關的、高質量的、各種組合的音樂產品及其衍生品, 由于這些年輕消費者是他們的忠誠粉絲, 所以只要跟其偶像有關的音樂產品, 他們就有可能產生購買行為。
五、結論:
購買動機是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直接出發點,它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要而驅使或引導消費者向著已定的購買目標去實現購買活動的一種內在動力。音樂提供商如果想獲得更高的利潤,就要把握好消費者需求的動機。同時注意推行付費下載制度,必須在國家監管部門的監督下進行。
消費者調查報告 篇3
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邇來正式發布《20xx年南通質量陳述》,上一年全市商品質量、工程質量、效勞質量、環境質量和經濟工作質量“五大”質量得到全部行進,效勞業顧客滿足度首達“滿足”,但在進出口商品質量中仍然存在較多不合格疑問。
調查報告,上一年全市制造業質量整體水平穩中有升,歸納質量合格率為97.41%,其間食物質量合格率98.01%,查看的糧食加工品、乳制品、豆制品、食物油、冷凍飲品、食物添加劑等16類食物合格率為100%。查看不合格商品中飲用純凈水批次較多,淀粉及淀粉制品合格率最低,僅為80%。
依據全市房地產、供水、供氣、零售、裝飾裝飾、文明6個效勞工作進行的顧客滿意度查詢閃現,滿足度指數為81.07,其間,生產性效勞業顧客滿意度為81.5,生活性效勞業滿意度為80.64,較上年的滿意度指數79.9有較大崎嶇的行進,整體滿足度為“滿足”,滿意度指數初度打破80。
建筑工程、環境、經濟工作等質量方面上一年也得到全部行進商場化水平行進促進了中國制造業質量滿意度行進。20xx年質量觀測剖析標明,中國在商場翻開較早的領域,如家用電器、轎車、房地產業(非國有化工作比重在70%以上),其質量水平抵達或接近了70分的“較滿意”水平;一向主要由政府運營的工作,如公共工程、醫療、教育等工作(非國有化的工作比重在20%以下),其質量的滿意度明顯較低,質量滿足度分別為67.06、61.84、64.73分。這標明工作層面競賽越充沛,質量滿意度水平越高。
20xx年與20xx年的質量觀測查詢成果標明,中國的質量安全狀況并沒有呈現全局性風險,在查詢的24個質量安全性政策都在60分以上,家用電器的質量安全性已經在70分以上較好水平,即使為社會公眾極為活絡的乳制品工作,其安全性也抵達了62.9分。
消費者調查報告 篇4
容貌乃基因所致、父母所給,本是不可改變的事。而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整容業開始興起。而隨著人們對美麗外表的渴求,卻刮起了一陣整容風,從明星到普通人民,都有收整容熱的影響。
前段時間,韓國針對整容業進行了消費者調查。其調查數據表明,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因輕信醫院廣告而去整形,但仍有33%的消費者對整形結果不滿意。
據調查,韓國1372處消費者咨詢中心接到的關于整形外科的咨詢案例20xx年為4045件,20xx年猛增至8851件,到去年9月為3763件。在這16354件案例中,有69.5%的消費者對整形結果不滿意,占比最高,其次是解除合約和要求現金結算等醫院的不當行為。另外,韓國消費者院還對100名3年內整形失敗者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72.5%的受訪者表示整形的原因是“為改善外形”,其次是“就業和升職”和“親友勸告”。67.8%的消費者做了雙眼皮整形手術。首次整形的年齡段主要在20-30歲,最小的僅14歲。其中,對整形效果不滿者占32.3%。另外還有17%的受訪者表示,術后有不對稱、發炎及留疤等副作用。就“在哪里獲得手術等重要資料”的問題中,58.8%的受訪者表示主要是通過醫生與咨詢處獲得信息,30.4%的受訪者是通過看廣告來選擇醫院,僅有32.9%的受訪者表示能完全了解整形的副作用。
韓國消費者院表示,在社交網站和交通工具上出現的多數整形廣告多數缺乏對副作用的說明,且無客觀依據,僅強調手術效果和采用手術經驗交流等方式,違反了《醫療法》的內容。因此,相關機構應嚴格執法、加強對整形廣告的監管。
盡管如今的整容技術還在不斷改善,但還沒到足夠成熟的地步。在此,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三思而后行,不要貿然前往。韓國消費者院也提醒大家,整容有風險,行動需謹慎。
消費者調查報告 篇5
1.能力。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需要注意,記憶,分析,比較,檢驗,鑒別,決策等各種能力。由于個人素質,社會實踐,文化教育等方面不同,使得各人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別。這種能力方面的不同,使得有些消費者在購買活動比較自信,能比較迅速地對商品作出評價,從而作出相應的決策。有些消費者則由于能力較差,缺乏主見,對購買猶豫不決,并往往要求助手和“參謀人員”。
2.氣質。心理學人為人們的氣質有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憂郁質等四種。屬于多血質的人好動,靈敏,對某一事物的注意和興趣容易產生,但也容易消失,他們一般喜歡時新商品,且易受宣傳影響;屬于膽汁質的人直率,熱情,精力充沛,購買商品時愿花時間選擇比較;粘液質的消費者冷靜,善于思考,自制力強,他們講究實用,不易受宣傳影響;憂郁質消費者多慮謹慎,對新興商品反應遲鈍,購買決策遲緩。
3.性格。性格與氣質既有區別又有共同之處。兩者相比較性格帶有更多的社會因素,氣質則帶有更多的生理色彩,性格更能反映一個消費者的心理特征。
消費者的性格
。1)外向型。具有這類性格的消費者愿意表白自己的要求,喜歡與售貨員交談;
。2)內向型。內向型消費者少言語,感情不外露,豐富的思想集中于內心;
。3)理智型。這類消費者善思考,作決策時要反復權衡;
(4)意志型。這類消費者的特點是比較主觀,購買目的明確,決策比較果斷;
(5)情緒型。情緒型的消費者容易沖動,購買商品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消費者的大多數行為都是學習得來的,通過學習消費者獲得了商品知識和購買經驗,并用之于未來的購買行為。
消費者的學習方式
。1)行為學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學得許多有用的行為,包括干活,讀書,與人交往等等。作為一個消費者,他要不斷學習各種消費行為。行為學習的方式就是模仿。通過模仿,人們學會吃飯,喝水,喝咖啡,聽音樂,看電視,用洗衣機洗衣服,唱卡拉OK,跳舞等。模仿的對象是眾多的。孩子模仿父母,學生模仿老師,觀眾模仿影視人物,還有人們之間的相互模仿等。
(2)符號學習。借助外界的宣傳教育,人們了解各種符號,如語言、文字、造型、色彩、音樂的含義,從而通過廣告,商標,裝潢,標語,招牌與生產商和制造商進行溝通。
。3)解決問題的學習,人們通過思考和見解的不斷深化來完成對解決問題方式的學習。思考就是對各種消費行為和各種體現現實世界的符號進行分析,從而形成各種意義的結合。思考的結果便是見解,見解是對問題中各種關系的理解。消費者經常思考如何滿足自身的需要,思考的結果常被用于指導消費者行為。
(4)情感的學習。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如偏愛某個公司,某家商店,某種商品或勞務,某種品牌等等。這些來源于消費者的感受與滿意度。這種感受包括消費者自身的實踐體會和外界的鼓勵、支持、勸阻、制裁等因素。消費者這種滿意度的積累和定型便是情感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