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項目資金績效自評報告范文(精選3篇)
林業項目資金績效自評報告范文 篇1
根據《江西省林業局關于開展20xx年度中央和省級轉移支付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贛林函字〔20xx〕75號)精神,我市組織各縣(市、區)對20xx年度省級財政林業專項資金進行了績效自評,經匯總,現將自評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資金組成情況
根據《江西省財政廳江西省林業局關于提前下達20xx年生態公益林補償及省級林業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贛財資環指〔20xx〕14號)、《江西省財政廳江西省林業局關于下達20xx年第二批省級林業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贛財資環指〔20xx〕25號)等文件精神,20xx年省級財政安排我市:
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13849.55萬元,其中中央資金5401.88萬、省級資金8447.67萬(含市本級20萬);
第一批省級林業補助專項資金5019.68萬元(分別為省級林業補助專項資金4873.68萬、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資金146萬);
第二批省級林業補助資金1457.32萬元(含市本級215.8萬)。
2、績效目標情況
國有國家級公益林管護面積80.2614萬畝,集體和個人國家級公益林管護面積376.0066萬畝,省級公益管護面積186.98萬畝;
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2.275萬畝,新增高產油茶林面積1.1萬畝,低改毛竹林改造面積2.11066萬畝,森林藥材種植面積0.70345萬畝,珍稀鄉土苗木培育數量0.0045億株,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數量6處;
森林“四化”建設新造8252.8畝,森林“四化”建設補植1107.3畝。
二、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1、前期準備
根據《江西省林業局關于開展20xx年度中央和省級轉移支付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贛林函字〔20xx〕75號)精神,我市立即梳理各項資金,及時下達文件精神,并要求各縣(市、區)優質高效地做好此次績效自評工作。
2.組織過程
收到文件后,我市認真學習并深入理解省級下達的績效目標自評內容,并組織各業務科室做好相關項目實施情況的分析和總結,市局在做好本級自評工作的同時,積極與省局溝通,及時督促指導各縣自評工作,隨時幫助解答績效自評中遇到的問題,保證了自評工作的順利完成。
三、綜合評價結論
我市對各縣(市、區)報送的自評表和自評總結進行匯總分析,相關業務科室進行專業審核把關,指導指標填列,確保自評結果的`合理有效。整體來看,指標評價結果合理真實,對規范項目管理,提升項目資金效益起到積極作用。
四、績效目標實現情況分析
(一)資金情況分析
1、資金到位情況分析
20xx年,我市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13849.55萬元(含中央資金5401.88萬、省級資金8447.67萬)、第一批省級林業補助專項資金5019.68萬元、第二批省級林業補助資金1457.32萬元,已全部到位。
2、資金使用情況分析
經匯總,我市生態公益林補償中央資金5401.88萬元,已使用5399.62萬元,執行率99.96%,未使用原因主要是部分面積驗收不合格。
生態公益林補償省級資金8447.67萬(含市本級20萬),已使用8067.526102萬,執行率95.5%,未使用原因有部分公益林糾紛正在調解及公示階段暫未發放,驗收不合格等。
第一批省級林業補助專項資金5019.68萬元,已使用4496.65萬元,執行率89.58%,未使用主要原因有驗收不合格,繼續實施。
第二批省級林業補助資金1457.32萬元,已使用1377.32萬元,執行率94.51%,廬山市20xx年度“森林四化”項目80萬已編制項目作業設計書,待上級批復后實施。
3、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經匯總各縣(市、區)自查情況,我市20xx年省級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實際支出與項目規定的用途一致。資金使用做到公開、公平,按程序上報和審批。嚴格執行財務制度,無截留、擠占、挪用補償基金等違規行為。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20xx年,我市認真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省委省政府關于林業生態建設指示相關要求,加強生態公益林等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切實提升我市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水平,增加林權所有人收入,達到維護生態安全的績效目標。做好我市低產低效林改造、森林災害防控和油茶、毛竹、森林藥草等林業政策扶持,做好我市森林“四化”建設、樟樹研究等林業政策扶持,為林業生態建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系統支持。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生態公益林補償
國有國家級公益林管護面積80.2614萬畝,已完成80.173萬畝,尚有濂溪區部分國有管護未發放補助。
集體和個人國家級公益林管護面積376.0066萬畝,已完成361.19932萬畝,未完成原因主要是部分公益林糾紛正在調解或公示階段、管護不到位、驗收不合格等。
省級公益管護面積186.98萬畝,已完成183.58914萬畝,未完成原因主要有部分山場存在糾紛、驗收不合格等。
2、第一批省級林業補助
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2.275萬畝,已完成2.27萬畝,尚有湖口0.005萬畝珍貴樹種難完成,將于今年實施。
新增高產油茶林面積1.1萬畝,已完成1.1萬畝,完成率100%。
低改毛竹林改造面積2.11066萬畝,已完成2.11066萬畝,完成率100%。
森林藥材種植面積0.70345萬畝,已完成0.70345萬畝,完成率100%。
珍稀鄉土苗木培育數量0.0045億株,已完成0.0025億株,主要是柴桑區0.002億株受春夏期間洪災影響,部分苗圃地被沖毀,部分苗木被水淹死亡,秋季又受連續干旱影響,部分苗木長勢較差,達不到苗木質量標準。
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數量6處,實際完成6處,完成率100%。
3、第二批省級林業補助
森林“四化”建設新造8252.8畝,已完成8252.8畝,完成率100%。
森林“四化”建設補植1107.3畝,已完成1107.3畝,完成率100%。
五、發現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經匯總各縣(市、區)上報情況,部分縣存在驗收合格率低,項目實施較為緩慢,財政資金撥付不及時等問題,下一步,我市將積極推動項目實施和驗收進度,督促各縣(市、區)加強與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證項目按質按量的實施。
六、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嚴格按要求及時上報績效自評結果,并在局門戶網站進行公示。依據本年績效自評結果,查漏補缺,進一步優化資金結構,完善項目建設,為接下來項目計劃提供申報基礎,為分配項目資金提供重要依據。
七、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加強項目實施管理。一是狠抓落實,將任務要求落實到具體村、具體地段;二是突出重點,根據總體工作部署,把重點林業產業發展、低產低效林和“四化”建設作為重點狠抓落實。
2、及時申報項目資金。根據林業生產任務目標要求,科學編制作業設計,制定財政預算,及時申報省級財政補助資金。
3、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嚴格執行資金管理相關規定,加強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做到手續完備、專人管理、賬目清楚。
4、規范資金撥付流程。按照項目建設的工作原則和要求,在項目完工后,由財政局、林業局業務骨干組成核查驗收工作小組,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核查驗收,根據驗收結果,及時撥付項目資金。
八、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林業項目資金績效自評報告范文 篇2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財政局關于20xx年度中央財政林業草原轉移支付任務計劃等有關事項的通知》(辦規字〔20xx〕22號)和《江西省財政廳轉發財政部關于開展20xx年度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贛財績〔20xx〕2號)精神,我局積極做好20xx年度全省中央林業專項轉移支付自評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一、績效目標分解下達情況
省林業局下達我縣林業局中央轉移支付預算資金共計2451.33萬元,其中中央林業改革發展項目資金1299.35萬元,地方轉移支付資金763.8萬元,中央林業生態恢復保護項目資金388.18萬元,績效目標具體情況見附表。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資金投入情況分析
1.項目資金到位情況:下達我縣中央項目資金共計1687.53萬元,地方轉移支付資金763.8萬元,到位率100%。
2.項目資金執行情況:生態恢復保護資金388.18萬元,已發放337.57萬元,資金執行率86.96%;改革發展資金1299.35萬元,已發放1293.45萬元,資金執行率99.55%。
3.項目資金管理情況:根據生態恢復保護項目資金和中央改革發展項目資金管理使用要求,做到專款專用,各項目資金使用科學合理,撥付及時;資金使用不存在虛列項目支出,截留、擠占、挪用、超標準開支等情況。
(二)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20xx年改革發展項目資金和生態保護項目資金年初總體目標基本完成,各項績效指標基本達標。
(三)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根據年初績效指標逐項分析)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數量指標:天保工程區外國有天然商品林管護面積1.4685萬畝,天保工程區外集體和個人天然商品林管護面積6.4235萬畝,天保工程區外國有林停伐產量0.4292萬立方米,國有國家級公益林管護7.1991萬畝,集體和個人國家級公益林管護面積26.1293萬畝,新增退耕還林轉國家公益林0.12萬畝,造林面積5598畝,天保工程區外撫育面積0.78萬畝,上一輪到期退耕還生態林面積0.4791萬畝,濕地保護與恢復數量1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積0.77萬畝,林業貸款貼息的貸款額2647萬元,上一輪完善退耕還林補助面積0.95萬畝,國有林場場外造林640畝,天然林巡護設備購置11.39萬元。
(2)質量指標:造林完成面積合格率100%,森林撫育質量合格率90%,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0.11%,國家級公益林當期任務完成率100%,造林任務當期任務完成率100%,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任務完成率100%,新造林面積合格率95%。
(3)時效指標:國家級公益林當期任務完成率100%,造林任務當期任務完成率100%,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任務完成率100%。
(4)成本指標:天然林資源管護中央財政補助標準21.5元/畝,國家級公益林管護補助標準21.5元/畝,造林中央財政補助標準500元/畝(中央追加補助100元/畝)、林業貸款年貼息率3%。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上一輪退耕還林補助兌現率63.1%(國有、集體退耕地落實不了退耕主體)。
(1)經濟效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挽回經濟損失0.0125億元、
(2)社會效益:職工收入水平增幅5%,森林撫育帶動就業160人,國家級公益林提供管護崗位帶動就業人數110人,造林帶動就業107人,濕地保護與恢復聘用臨時管護50人,社會保險參保率95%。
(3)生態效益:減少水土流失取得一定效果,林業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率94.08%,國家級公益林對生態環境改善效果明顯。
(4)可持續影響:國家級公益林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濕地項目區生態效益持續發揮顯著生態作用。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退耕農戶和社會公眾滿意度95%,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員滿意度98%,造林補助政策宣傳滿意度95%,濕地轄區及周邊群眾滿意度95%,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轄區民眾滿意度97%。
三、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上一輪退耕還林補助兌現率63.1%,原因是國有、集體退耕地落實不了退耕主體。有個別項目實施緩慢,資金執行率不高,下一步將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盡快把資金發放到位。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績效自評工作充分發揮中央項目資金效益促進林業項目資金預算執行,同時對項目資金申報起到引領作用。按相關要求,我局20xx年中央項目資金績效自評及時向縣財政局、市林業局上報。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林業項目資金績效自評報告范文 篇3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背景、內容
為有效保護森林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豐財投(20xx)85號、豐人社文(20xx)28號文件精神,購買服務21人,購買勞務28人,開展森林資源管護、安全防火宣傳巡查排查、禁種鏟毒踏查、林業有害生物測報等工作。
(二)項目資金情況
該項目資金年度預算資金81.89萬元,為年初預算項目,縣級資金,實際到位資金81.89萬元(縣級資金51萬元,其他資金30.89萬元),資金到位率100%,本年度該項目資金使用數為70.09萬元,資金使用率86%。
(三)績效目標。
1、產出指標
(1)數量指標:購買護林員55人。
(2)質量指標:有效管護森林6.29萬畝。
(3)時效指標:按時支付率100%。
(4)成本指標:81.89萬元。
2、效益指標
(1)社會效益指標:護林員增收300-36000元/年.人。
(2)生態效益指標:保護森林資源,有效改善生態環境。
(3)可持續性影響指標:管護延續性為長期。
3、滿意度指標:
(1)服務對象滿意度為95%。
(2)主管單位滿意度為95%。
(四)部門(單位)職能職責。
豐都縣楠木林場的職能職責:負責保護培育轄區內國有森林資源,負責管轄森林公園管理,負責轄區內國有禁區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和產業發展。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項目總體績效目標:購買護林人員49人,有效管護森林6.29萬畝,實際購買護林人員56人(購買勞務12人,兼職護林員44人),有效管護森林6.29萬畝。
(二)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產出指標
(1)數量指標:購買護林員55人,已完成。
(2)質量指標:有效管護森林6.29萬畝,已完成。
(3)時效指標:按時支付率100%,已完成。
(4)成本指標:81.89萬元,未完成。
2、效益指標
(1)社會效益指標:護林員增收300-36000元/年.人,已完成。
(2)生態效益指標:保護森林資源,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已完成。
(3)可持續性影響指標:管護延續性為長期,本年度目標已完成。
3、滿意度指標:
(1)服務對象滿意度為95%,已完成。
(2)主管單位滿意度為95%,已完成。
(三)評價結果
本項目自評得分94分,達到預期績效目標。
三、存在問題
(一)項目管理方面的問題
項目管理方面的問題:項目處于網格化管理推進過程中,有待提高。
(二)資金使用方面的問題
該項目資金81.89萬元(縣級資金51萬元,其他資金30.89萬元),本年度該項目資金使用數為70.09萬元,資金使用率86%由于支付不及時,導致成本指標未完成。
(三)項目績效方面的問題
無
(四)其他方面的問題
無
四、下一步改進措施
拓寬項目的'資金使用范疇,投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林區排危搶險等。我場將開展督導檢查,強化管理。
五、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績效自評結果將在豐都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站上進行公開,績效評價結果與下年度資金安排直接掛鉤。
六、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