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優化營商環境自查報告(精選3篇)
交通優化營商環境自查報告 篇1
為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關于優化全區營商環境的工作部署,我局緊緊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交通服務水平,采取了四項具體措施,精準發力,迅速行動,爭創最優的交通營商環境,為全區的經濟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交通保障。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至xx324線xx段改擴建為城市道路項目建設,該項目對于緩解城區交通壓力,改善城市對外形象具有重大作用。我局不斷加強統籌協調,按照今年實施、明年竣工的要求,明確時限、倒排工期,確保按時完成建設任務。同時,服務好城區至石卡產業園一級路、根竹至平天山林場二級路、居仕至樟木三級路和精準扶貧道路等項目建設,為優化我區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二是規范交通執法行為。推行交通路政執法權力清單制度,實行陽光執法,依法向社會公開法規依據、工作程序、處罰標準、處罰結果等相關內容,確保執法對象享有“知情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檢查,監督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并自覺接受執法對象和社會公眾監督。
三是提升交通窗口服務水平。在區政務服務大廳交通服務窗口推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一次*告知制”等辦理制度,簡化辦理流程,實現“一站式”服務,真正做到方便企業、群眾辦事。窗口工作人員著裝上崗、使用規范文明用語,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四是加強水上交通安全監管。持續加強對全區11個渡口碼頭的監督和管理,加強對乘船人員的培訓教育,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行業形象。渡口被評為20xx年“安全便捷文明”示范渡。
二、存在困難
1、公路建設養護資金缺口大。公路建設方面,安防工程、窄路加寬等項目要求區本級配套資金都較多,尤其是鄉道安防工程,本級配套占大部分,上級才補助30%,區本級需配套70%,我區財政困難,配套資金不到位,工作確實難以開展。公路養護方面,形勢嚴峻,任務繁重,大量重型汽車駛入農村公路,造成路面損壞嚴重,同時管養里程不斷增加,而養護資金沒有相應增加,造成公路養護壓力增大;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大中修和水毀等緊急情況投入大,資金難跟上。
2、我局目前還沒有交通運輸職能,對運輸企業的服務工作不便開展。
交通優化營商環境自查報告 篇2
根據《阿盟政協辦公室關于就〈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實情況開展自查的通知》(阿政協辦發﹝20__﹞16號)通知要求,我局對照《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進行認真自查,現將落實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1.推進貨車“三檢合一”。我盟4家貨運車輛檢測機構已完成GB18565-20__所要求的設備更新改造,并接入內蒙古自治區車輛檢測聯網系統,于20__年3月初全面執行貨運車輛安全技術檢驗、綜合性能檢驗和尾氣排放檢驗“三檢合一”,實現自治區內異地檢測結果互認。20__年1月已實現全國異地檢測結果互認。
2.貫徹公路收費政策。貫徹公路收費政策。嚴格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和節假日小型客車通行費減免政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春節2次延長減免通行費時間的'基礎上,2月17日零時起再次執行新的通行費減免政策,免費車型擴大為所有車輛,免費時間延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1月24日至7月11日,為199.5萬臺車輛減免通行費1.64億元。深入開展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ETC)服務提升行動,實行95折優惠政策,截止目前,全盟共發行ETC6.65萬臺,率先在全區完成ETC發行任務。
3.推動客運經營轉型升級。推行“定制客運”,由阿拉善三和公司聯合寧夏天豹集團各投入20輛7-15座小型客車,采取由定點變為"點到點、門到門",定線變為"隨客而行",定時變為"隨客時間"的方式,補齊傳統客運集約化出行短板,為群眾提供多樣化、差異性、便捷化的出行服務。目前三和公司已購車輛10臺,招聘駕駛員7人,并與20__年1月10日開通了巴彥浩特至銀川、巴彥浩特至西灘等定制客運線路。為滿足旅客需求,4家二級以上汽車客運站已開通網上售票,旅客可通過電腦、手機APP、微信等方式購買汽車票。
4.深化交通運輸與郵政合作。引導區域內郵政、快遞企業、金融、供銷、商務等部門入駐農村客運站,共享場站資源和設施,依托農村客運車輛代送已經安檢的郵件快件包裹、黨報黨刊、信件等服務,降低郵政快遞的末端配送成本。目前計劃對吉蘭泰客運站、孿井灘客運站、敖倫布拉格客運站3個客運站升級改造后建設成鄉鎮運輸服務站。
5.“兩通”任務圓滿完成。對全盟31個蘇木、199個嘎查進行摸底調查,結合實際情況分別采取客運班車、公交車、通勤車、電話預約等方式實現通車,其中班車通達51個,公交車通達20個,通勤車通達6個;預約班車通達3個;預約出租車通達150個。全盟蘇木鄉鎮、建制嘎查村通客運班車率達100%。按照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使用的要求,投資32萬元,在阿右旗曼德拉蘇木呼德呼都格嘎查、雅布賴鎮新呼都格嘎查、阿拉騰朝克蘇木查干通格嘎查、阿拉騰朝格蘇木呼和烏拉嘎查新建4個候車廳,服務我盟農村牧區經濟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便捷出行。
6.落實國務院部署要求。嚴格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取消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從業資格證和車輛營運證”的部署要求,20__年1月起不再為我盟總質量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車輛配發道路運輸證,并于3月底將我盟原有5225輛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車輛營運證予以注銷,不再對其進行年度定期審驗。
(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1.梳理權責事項清單。按照盟政務服務局工作要求,結合法律、法規及規章的修訂、廢止等情況,對我局權責清單進行動態調整。調整后,我局共有633項行政權力,動態調整情況已報盟行署,待審核公布后予以執行。
2.規范行政審批行為。優化政務大廳服務事項。派駐工作人員12名,6個服務窗口全部開通,明確72項依申請權利事項進駐政務服務大廳,確認“馬上辦”事項32項,“最多跑一次”事項41項,“一網通辦”事項3項。按照求簡、求短、求明、求責的原則,進一步壓縮前置審批事項和條件,簡化審批程序和環節。
3.創新監管措施。創新監督檢查方式,建立與完善“一單兩庫一細則”,印發雙隨機抽查工作細則,合理確定隨機抽查的比例和頻次,整合現有執法力量,明確隨機抽查事項113項、隨機選派執法人員205人、隨機抽取檢查對象79個。今年共開展“雙隨機”檢查11次,隨機選派執法人員72人次,檢查企業162家。
4.強化權力監督。開通12328服務監督熱線,拓寬群眾監督渠道,自20__年10月開通至今,共受理電話1573件,電話分類轉辦率100%。在基層執法站所公開文明服務承諾、執法程序、監督電話等,推行“條條禁令上墻、執法程序上墻、辦事流程上墻”,廣泛接受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監督。
5.規范執法行為。嚴格執行《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程序規定》,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所有基層執法站所均實現“條條禁令上墻、執法程序上墻、辦事流程上墻”。推進現場執法記錄設備、視頻監控設備等技術手段記錄執法全過程。建立紙質檔案卷宗管理和電子檔案管理雙軌制,確保執法全過程留痕、有據可查。嚴格執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6.落實公平競爭。制定印發交通運輸系統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確保全盟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相關行為符合公平競爭要求和相關法律規定,維護交通運輸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二、存在的問題
(一)交通運輸法律法規體系還有待完善,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還沒有完全理順,基層執法水平亟待提升,法治工作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基層執法人員不足,經費難以保障,且年齡老化、信息化建設滯后等問題嚴重影響工作有效開展,執法隊伍整體素質有待加強。
(三)目前部門間還存在信息“孤島”問題,各單位還繼續使用各自的服務系統,造成信息不能共享,且公安、交警等相關業務部門并未進駐大廳,在辦理“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等許可過程中需要行政相對人在車管所開具相關證明后再到大廳辦理。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做好交通運輸部和自治區下放、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的承接落實工作;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健全抽查數據和結果應用機制;繼續提升服務效率,推進權力清單修編工作,有效實現權力運行標準化、規范化管理。
(二)優化審批方式。推進審批服務集中辦理,完善“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
(三)不斷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加大運輸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推進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無車承運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發展,降低運輸成本。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創新優勢,鼓勵開拓冷鏈、快運市場。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通過“遞遠遞減、ETC用戶打折、降低收費標準”等措施,加快ETC推廣應用,同時大力推廣手機移動支付。
(四)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按照建設學習型、規范型、文明型執法的要求,不斷加強執法培訓,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執法人員整體素質。建立長效機制,堅持社會評議與內部評議相結合,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執法人員考評制度和獎懲制度,把執法考核情況與人員獎懲相掛鉤。強化信息化建設。加強交通運輸執法信息化建設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執法效率。提高執法工作的效率和科技含量。
交通優化營商環境自查報告 篇3
20xx年,市交通運輸局堅持以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有關工作部署,不斷強化作風整頓,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人民滿意交通。我局8月25日在《關注·溝通》欄目中面向社會公開了20__年度優化營商環境承諾事項,現將優化營商環境公開承諾事項完成情況自檢自查報告如下:
一、依法履行職責,推進政務公開。我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交通運輸工作的方針、政策,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能。目前,我局已完成行政審批事項、依據、辦理程序、承諾時限的公示工作,相關信息按照市政府統一要求公示于市政務服務網,各審批事項依照公示內容執行,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能。
二、壓縮審批時限,增強服務效率。我局不斷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結時間,行政許可事項均已嚴格按照公開承諾時限進行辦理。現有108項行政許可事項中,除5項未明確許可時限、1項許可時限為15個工作日外,其余事項辦理時限均壓縮在1個工作日至8個工作日內,所有事項均已達到“四辦”要求。
三、優化業務受理,方便企業群眾。我局窗口工作人員經過培訓和學習,牢固樹立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增強業務水平,提高服務意識,優化業務受理,實現一崗多能。全體工作人員能夠按照承諾做到主動熱情接待,耐心解答疑問。目前,除從業資格證年度誠信考核以外,其余業務均按照承諾進駐中心綜合受理窗口進行 “一窗式”受理,實行“一站式”辦理 ,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難。
四、強化市場監管,營造公平環境。我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市場監管,著力查處企業、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突出的違法行為,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截止到20__年10月末,全市治理超限超載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5649人次,檢查車輛85217臺,查處超限超載車輛945臺,卸載貨物36661噸,罰款130萬元,扣5120分。全市打非治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3239人次,查處違規出租汽車373臺次,查扣非法營運車輛444臺,已處理269臺,罰款463萬元。通過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我市公路交通安全得到保障,道路運輸市場秩序得到改善,非法營運行為明顯減少。
五、完善基礎建設,提升出行品質。我局不斷完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20__年完成1處7路公交線路的充電場站建設,建設集充電和停車、調度管理、司乘人員休息于一體的公交充電站26處,公交車輛進場率達到90%以上。公交線網不斷調整延伸,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通過快捷、舒適的公交運營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到28%。市區公交已實現“一卡通”并與全國互聯互通。已建成城市公交運營調度管理平臺并推出“車來了”手機APP方便市民乘車,百姓公交出行更加便捷。
六、規范執法行為,堅持依法行政。我局按照承諾深入推進全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認真落實并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等三項制度,來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保障和監督全市交通運輸系統有效履行職責,依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和經濟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