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輕人熬夜報告范文(通用6篇)
2025年輕人熬夜報告范文 篇1
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查,終于結束了,雖然時間很短,但我們卻很匆忙,很辛苦。這次調查我們是由5個人組成的團隊進行調查的,每個人各司其職,努力做好自己的事物,在此次的調查中充分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家相互助,相互扶持,共同的一點一點完成了此次的調查,雖然很辛苦,但是卻很快樂。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進行走調查,把任務分配到每個人,分別調查,每個人都會拿一些團隊制作的調查表發給調查的人群,等調查表都收齊之后每個人都會進行分工,負責統計數據的就統計數據,寫總結的寫總結,家共同努力一起完成了此次的調查活動。
剛開始調查的時候,面對陌生的人群還有點害羞,不敢開口問同學問題,但是同學們都很友善,很樂意助我們完成此次的調查,也讓我們看到了安科同學的素質樂于助人,雖然在調查的過程中基本上比較順利,但還是會有一定的困難,比如炎熱的天氣,我們頂著高溫,在太陽底下暴曬,為的是能完成此次調查任務,還有就是我們在做調查中由于事先考慮的不夠周全,在調查中問卷答案不夠全面,有時候調查人群有些重復,但通過我們的努力改進基本達到預期效果。通過此次調查活動,我也來說說自己的心得體會:
1、經過此次活動,我學會了如何與同伴們一起去合作,培養了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我貌同努力互相助相互扶持,遇到困難家一起解決,在活動中我們收獲了合作的喜悅。
2、經過此次活動鍛煉了我與人之間的交流,由于是法學專業的學生,與人交流就必須有自信,能夠在陌生人面前交談,能夠不怯場,這次的調查活動中鍛煉了我與陌生人交流的能力,剛開始發問卷調查時,面對陌生的同學不好意思上前搭訕去問問題,但是經過幾次的鍛煉,慢慢的克服了自己內心的恐懼,與陌生人交流不再那么膽怯。
3、通過這次調查也讓我發現了我們學生對于消費態度的不同,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多數同學對于消費還是不理智的,也發現自己原來對于消費也沒有一定的計劃性,有時候對于消費也存在攀比的心理,所以此次調查給自己也打了一個預防針,讓我意識到理性消費的重要性。
以上都是我此次活動所做的心得,經過活動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一輩子受用。
2025年輕人熬夜報告范文 篇2
一、調查結果總結
(一)家庭平均月收入
經調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占10%,1000-3000元占22%,3000-8000元占44%,8000元以上24%。
(二)月平均消費金額
月平均消費金額600元以下的占8%,600-800元占20%,800-1500元占48%,1500元以上占24%。由此可見,部分學生的月平均消費金額為500-1500元,每月消費金額超過1500元的只占13%,社會上一些輿論認為學生代表著高消費,代表著奢侈浪費的看法是片面的。
(三)每月的生活費
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學生通過打工賺取生活費甚至學費。感覺生活費月月有余的學生占6%,感覺剛好夠花的占51.5%,感覺不夠花的占42.5%。可見接近一半的當代學生用錢缺乏計劃性,缺乏理財能力。
(四)消費方式
學生在消費時選擇能省則省的占11.5%,有計劃消費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選擇其他的占46%。可見許多學生的消費方式比較隨意,缺乏計劃性,所以導致錢不夠花。
(五)每月的飲食開支
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下的學生占12%,600-800元占20%,800-1000元占38%,1000元以上占30%。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下意味著每天的飲食開支只有20元左右,在目前學校食堂價格條件下,這樣的學生基本上吃不到多少肉。而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上的學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幾乎天天買飲料喝。
(六)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
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200元以下的占36%,200-300元占34%,300-600元占16%,600元以上占14%。可見學生平時買書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七)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
在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中,選擇單身的占50%,選擇100元以下占5%,100-300元占21%,300元以上占24%。由此可見談戀愛的學生,每月在戀愛方面要比其他學生平均多支出200元以上。
(八)當手中有余錢時最愿意選擇的消費項目
29.5%的學生選擇吃喝,24%選擇旅游,17.5%選擇穿著打扮,16%選擇上網吧,7%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外出觀光旅行,發展的勢頭強勁,學生已經成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體。
二、數據分析
(一)體現出來兩思想趨勢
1.理性消費是主流。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侍定的,約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3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
2.追求時尚和名牌仍是不老的話題。20歲左右的青年仍是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后于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
(二)映出來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仍需培養和加強。無論僻生還是非僻生,對于自身的消費現狀,三分之二的人表示是覺得剛剛好的,而剩下的同學則認為自身的消費現狀是偏高的,同學們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覺中花了錢的體驗,但多數的同學都沒有切實地想過要如何去正視自身消費過高的問題以及想出應對措施。調查中發現,多數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都超出了預計,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在銀行帳號上擁有自己的一筆積蓄。部分同學外出兼職,也只是為了給自己增加些零花錢,而不是為了存進銀行、作為儲蓄。由此可見,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成熟的消費觀。
2.消費差距拉,出現兩極分化。在關于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8%的同學在600元以下“勉強過得去”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48%的同學在600-800元之間,有27%的同學在800-1500元之間,有13%的同學在1500元以上。可見,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3.戀愛費用支出過高。學生剛開始戀愛為穩固戀情和討戀人歡心所付出的“戀愛費”比較高,這是學生消費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談戀愛而每月的生活費入不敷出的學生有人在。
(三)問題出現的原因
當前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
1、今天的學校園是全方位與社會接觸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隨時有可能侵襲我們,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我們很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家庭在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普遍對正確消費觀念的教育不足。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由于對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另外,校風建設范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
三、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針對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增強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現今的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
(二)克服攀比情緒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學生中,培養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三)形成學生良好消費風氣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并且持之以恒,以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四)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對于尚未有固定經濟來源的學生而言,精神消費不但能彌補物質生活上的不足,還能讓學生有更深的精神內涵和更豐富的精神生活。
2025年輕人熬夜報告范文 篇3
it行業仍是年薪老
研究結果表示,20xx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重慶、武漢、青島、杭州、西安十城市涉及16類行業和11類職業的網民的平均年薪為27060元人民幣。其中,9.1%的人年薪在5000元以下;13.7%的人年薪在5000~10000元;19.4%的人年薪在1萬~2萬元;15.3%的人年薪在2萬~3萬元;13.6%的人年薪在3萬~4萬;7.4%的人年薪在4萬~5萬;8.2%的人年薪在5萬~6萬;3%的人年薪在7萬~9萬;0.8%的人年薪在9萬~10萬;3.1%的人年薪在10萬以上。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比例遠遠于高收入者,兩端人數均較少,而部分人收入基本在中間檔次,從1萬~5萬元的收入者占55.7%。
薪資收入排名前10位的行業中,it業年薪排在第一,其值為29948元。xx年是it業寒冷的冬天,其行業排名卻是第一,可見冬天來了,春天將會更輝煌。排在第二的是媒體/廣告業,其平均年薪是28239元,后面行業及其平均年薪依次排行為金融/保險(28218元)、商業/貿易(25840元)、咨詢/法律(24404元)、建筑/房地產(23049元)、醫藥/保健(22799元)、教育/研究(19746元)、機械/儀表(19379元)、其他類行業(19041元)、政府/公用事業(19023元)、石油/化工(18945元)、礦產/冶金(13931元)、餐飲/旅游(11613元)、紡織/服裝(11181元)、交通/運輸(9250元)。
經營管理者收入最多
研究結果表示,從事經營和管理類的職業年薪為最高,其平均值為41208元。其次分別為技術(36220元)、銷售(35965元)、編輯/記者/翻譯(23598元)、律師/法律工作者(10340元)、公關/市場/廣告(21360元)、后勤/物流(13756元)、財務/審計(13223元)。
按城市劃分,從事銷售工作的,深圳的`平均年薪為最高,高達68000元。經營和管理工作者,廣州排名第一,約為63083元,深圳緊跟其后,為62083元。公關/市場/廣告職業者,廣州以50833元勝于北京(35050元)。編輯/記者/翻譯職業者,北京當仁不讓,其年薪為56000元,第二名深圳被甩到30000元。財務/審計的高薪收入還是產生在經濟中心上海市,其平均年薪為43333元。
各城市收入差距
此次調查深圳和上海分別以52630元和50215元的平均年薪分列前兩名,北京則以47356元身居第三位,廣州(43362元)名列第四位。而其余6城市均低于4萬元。
在被調查者最多的四城市中,各城市最高收入的行業不一樣。北京地區收入最高的行業為it業,平均年薪為50125元;上海地區“咨詢/法律”行業高居榜首,平均年薪水平為53254元;廣州薪金排在首位的律師/法律工作者行業的年薪超過50000元。在深圳,薪水最高的行業是“教育/研究”和“醫藥/保健”業,其年薪平均高達60000元以上。
2025年輕人熬夜報告范文 篇4
“今晚我一定早睡”可能是當代年輕人最沒有底氣的承諾。日前,36氪通過對1857位受訪者調研,發布《20__當代年輕人熬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超四成年輕人表示幾乎每天都熬夜。在“最愛熬夜行業”排行榜中,第一名是自由職業者,互聯網、金融行業排二三名。
幾點鐘入睡才算熬夜,每個人有不同的標準。報告發現,超過八成的年輕人認為“晚于0點入睡”就算熬夜,另有25.9%的年輕人認為熬夜標準是“晚于23點入睡”。
事實上,即使大部分年輕人對熬夜時間有清醒的認知,但只有5%的年輕人會在11點前入睡。69.1%的受訪者通常在0點后入睡,更有33.2%的年輕人熬到凌晨1點。
報告顯示,在受訪年輕人中,有三成表示自己“經常熬夜”,四成表示“幾乎每天都熬夜”,只有3.9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是從不熬夜或幾乎不熬夜的“稀有”青年。
那么,這么晚入睡的年輕人通常在做什么?數據顯示,選擇刷劇看視頻的年輕人最多,占比71.61%;有51.16%的受訪者喜歡刷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則選擇熬夜打游戲。另外,思考人生、線上聊天以及工作也是年輕人熬夜的理由。
依據年齡層次來看,95后奪得“熬夜冠軍”的稱號,凌晨1點后入睡的比例在34.1%。90后和00后凌晨1點后入睡的比例分別為31%和27%。
在熬夜事項的選擇上,不同年齡階段出現差異。其中,90后最喜歡熬夜刷劇看視頻,比例達到了75.9%,而00后最喜歡熬夜和朋友聊天,占比45%,遠高于其他年齡層比例。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年輕人熬夜最厲害,分別有73.77%和74.6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經常熬夜或幾乎每天熬夜。
其中,廣州位居城市熬夜排行榜榜首,超過八成的廣州年輕人表示經常熬夜。排名前十的城市還有深圳、南京、北京、西安、上海、杭州、成都、武漢和東莞。
此次報告調研人群中有82.2%是職場人士,調研發現,接近七成的年輕人認為在工作后熬夜的次數更多。具體到細分行業中,自由職業者、互聯網和金融行業躋身“最愛熬夜行排行榜”前三甲。
另外,廣告營銷、零售、媒體、教育培訓、失業/待業、在校學生以及公務員/事業單位也在熬夜排行榜上。
王玲在上海一家“996”互聯網公司工作,她向界面職場透露,每天晚上回到家就已經九十點鐘,只有入睡前這段時間是完全屬于自己,所以會忍不住熬夜玩手機。
和王玲情況類似,自律性差和報復性熬夜是年輕人熬夜的最主要原因。報告指出,有超過六成的年輕人表示,白天都被工作學習占據了生活,只有夜晚的時間才屬于自己,因此一刷起手中電子產品就停不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個人的情感狀況也和熬夜次數相掛鉤。報告發現,35%的單身群體會在凌晨1點后入睡,而戀愛和已婚的人群,比例分別為28.2%和20.9%。
需要警惕的是,熬夜的危害不容忽視。調研指出,經常熬夜的年輕人除了整天感到疲憊困倦,還帶來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速度變慢、情緒波動大等精神和心理后遺癥,以及皮膚變差、禿頭掉發、身體變胖等生理后遺癥。
相關研究發現,熬夜是導致猝死的誘因,更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產生的直接原因之一。長期熬夜會導致內皮細胞受損,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會加重對其功能的影響,而不斷地熬夜、興奮、緊張無異于雪上加霜,大大提高了冠心病發生的風險。
我國衛健委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__—2030年)》明確了不同年齡層的睡眠合格時長,其中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從20__年起到2030年要達到7-8小時。今天,你能早睡嗎?
2025年輕人熬夜報告范文 篇5
“今晚我一定早睡”可能是當代年輕人最沒有底氣的承諾。日前,36氪通過對1857位受訪者調研,發布《20xx當代年輕人熬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超四成年輕人表示幾乎每天都熬夜。在“最愛熬夜行業”排行榜中,第一名是自由職業者,互聯網、金融行業排二三名。
幾點鐘入睡才算熬夜,每個人有不同的標準。報告發現,超過八成的年輕人認為“晚于0點入睡”就算熬夜,另有25.9%的年輕人認為熬夜標準是“晚于23點入睡”。
事實上,即使大部分年輕人對熬夜時間有清醒的認知,但只有5%的年輕人會在11點前入睡。69.1%的受訪者通常在0點后入睡,更有33.2%的年輕人熬到凌晨1點。
報告顯示,在受訪年輕人中,有三成表示自己“經常熬夜”,四成表示“幾乎每天都熬夜”,只有3.9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是從不熬夜或幾乎不熬夜的“稀有”青年。
那么,這么晚入睡的年輕人通常在做什么?數據顯示,選擇刷劇看視頻的年輕人最多,占比71.61%;有51.16%的受訪者喜歡刷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則選擇熬夜打游戲。另外,思考人生、線上聊天以及工作也是年輕人熬夜的理由。
依據年齡層次來看,95后奪得“熬夜冠軍”的稱號,凌晨1點后入睡的比例在34.1%。90后和00后凌晨1點后入睡的比例分別為31%和27%。
在熬夜事項的選擇上,不同年齡階段出現差異。其中,90后最喜歡熬夜刷劇看視頻,比例達到了75.9%,而00后最喜歡熬夜和朋友聊天,占比45%,遠高于其他年齡層比例。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年輕人熬夜最厲害,分別有73.77%和74.6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經常熬夜或幾乎每天熬夜。
其中,廣州位居城市熬夜排行榜榜首,超過八成的廣州年輕人表示經常熬夜。排名前十的城市還有深圳、南京、北京、西安、上海、杭州、成都、武漢和東莞。
此次報告調研人群中有82.2%是職場人士,調研發現,接近七成的年輕人認為在工作后熬夜的次數更多。具體到細分行業中,自由職業者、互聯網和金融行業躋身“最愛熬夜行排行榜”前三甲。
另外,廣告營銷、零售、媒體、教育培訓、失業/待業、在校學生以及公務員/事業單位也在熬夜排行榜上。
王玲在上海一家“996”互聯網公司工作,她向界面職場透露,每天晚上回到家就已經九十點鐘,只有入睡前這段時間是完全屬于自己,所以會忍不住熬夜玩手機。
和王玲情況類似,自律性差和報復性熬夜是年輕人熬夜的最主要原因。報告指出,有超過六成的年輕人表示,白天都被工作學習占據了生活,只有夜晚的時間才屬于自己,因此一刷起手中電子產品就停不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個人的情感狀況也和熬夜次數相掛鉤。報告發現,35%的單身群體會在凌晨1點后入睡,而戀愛和已婚的人群,比例分別為28.2%和20.9%。
需要警惕的是,熬夜的.危害不容忽視。調研指出,經常熬夜的年輕人除了整天感到疲憊困倦,還帶來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速度變慢、情緒波動大等精神和心理后遺癥,以及皮膚變差、禿頭掉發、身體變胖等生理后遺癥。
相關研究發現,熬夜是導致猝死的誘因,更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產生的直接原因之一。長期熬夜會導致內皮細胞受損,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會加重對其功能的影響,而不斷地熬夜、興奮、緊張無異于雪上加霜,大大提高了冠心病發生的風險。
我國衛健委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xx—20xx年)》明確了不同年齡層的睡眠合格時長,其中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從20xx年起到20xx年要達到7-8小時。今天,你能早睡嗎?
2025年輕人熬夜報告范文 篇6
一、學生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通過線上與線下兩種方式進行分發,問卷以單選、多選、填空的形式呈現,線上分發問卷主要是通過問卷星制作問卷,將電子問卷在江西財經學學生群內傳播,學生進行線上填寫;線下分發問卷主要是在江西財經學校內進行分發,完成后直接回收。在問卷調查中,我們不涉及有關被調查者的姓名、學號等隱私信息,保證了問卷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二)調查內容
1、熬夜的頻率及程度
學生熬夜現象的頻率及程度調查,包括在學校的睡覺時間,每天除去午睡的睡眠時間,是否經常在12點以后熬夜。
2、學生對于熬夜所持的態度。
3、導致學生熬夜的原因
學生熬夜的原因,包括寫作業、完成工作(如社團任務)、打游戲、看視頻、夜聊、午睡過長夜晚無法入睡、受室友的影響無法按時休息等。
4、熬夜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熬夜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包括長期影響和短期影響。如沒有時間吃早餐,經常餓肚子,導致胃疼;第二天臉上爆痘;頭昏腦漲等不良影響;也有長期熬夜所導致的身體變化,如面容憔悴,膚色蠟黃;記憶力下降;睡眠質量下降;視力下降;心情低落,性情暴躁等等。
(三)回收卷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共回收問卷381份,其中有效問卷371份,無效問卷12份,問卷回收率95.25%,有效問卷回收率92.75%。按照性別分類,男生159份,女生212份。
二、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熬夜的程度
學生熬夜現象普遍。從性別角度看,男生熬夜現象比女生普遍,男生比女生經常熬夜頻率更高。男生相對于女生,自制力更差。
(二)學生對于熬夜所持的態度
部分同學對熬夜,并且想要嘗試改變,盡管效果不太明顯。從性別角度來看,女生比男生更不贊同熬夜。不同性別的學生對于熬夜所持的態度不盡相同,可能與熬夜對男女生造成的直接影響不同有關。女生相較于男生,更注重外貌的保持與養生,熬夜所導致的爆痘、面色蠟黃直接體現在面部,女生的體質本來就弱于男生,熬夜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可能更更不利。
(三)導致學生熬夜的原因
學生熬夜的原因構成是多樣化的。其中,打游戲,看視頻,寫作業是男生熬夜的三原因,看視頻,寫作業,聊天是女生熬夜的三原因。男生更熱衷于打游戲,甚至通宵;女生沉迷于追劇不能自拔,社團負責人不得不熬夜準備比賽活動,熬夜學習,這些熬夜原因真的能導致學生每天必須熬夜嗎?其實,玩、晚睡強迫癥、拖延癥才是這些表面原因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排除掉一些個別情況,學里的學業任務并非繁重到需要經常熬夜的地步,社團成員也不需要每天熬夜完成任務,往往是學生們丟不下手機,明明可以睡覺卻總想再玩會手機,不到最后一刻不做事情,直到時間來不及了還在疑問“時間都去哪兒了”,因此陷入了不斷熬夜的循環中。
(四)熬夜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1、熬夜對學生的不良影響是多方面的。
數據顯示,上課瞌睡,起床困難,爆痘是熬夜對女生產生的不利影響前三位;起床困難,上課瞌睡,不吃早餐是對男生產生的不利影響前三位。長期不進食早餐也成為學生胃病的直接病因,同時由于熬夜也會讓自身的精力無法得到完全的恢復,上課的低效率也成為必然,這也就讓每次考試的復習周寢室燈火通明成為學生的標配。據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寢室一人的熬夜不光影響的是自己,絕多數同學認為寢室其他人的熬夜也會對自己造成影響,因此加強自身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2、熬夜對身體的影響有暫時性的和長期性的。
熬夜對身體的影響和身體運作規律是相關聯的,每天我們的身體都會為各項機能的恢復做著各項工作,然而由于長期的作息紊亂打破了這種規律,那么身體得不到完全的恢復,體內的各項機能自然而然也就會出現問題。長期作息不規律會導致內分泌失調,我們身體的器官在工作了許久后也需要休息,如果我們經常不按時睡覺,錯過身體自己調節恢復的時間段,身體也將會出現各種不適和問題。
三、對策與措施探討
(一)學生層面
學生方面的解決措施主要是針對熬夜的原因做的調整,部分學生目前的.自由時間占部分,再加上并沒有家長和老師監督的情況下,拖延癥和缺少對娛樂時間的把控就成為了學生熬夜的主因。學生熬夜表面來看是在寫作業,完成社團工作等等原因,其實學的課業與活動并沒有繁重到每晚都需要熬夜的地步。學生要做好自己的時間規劃,管理好自我的時間安排,合理分配時間,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提高自己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二)學校層面
一方面,學校可以為加強對學生休息時間的管理,實現斷網斷電制度,而這以制度也得到了絕同學的認可,這一措施對熬夜的改善有明顯的作用。以筆者學寢室為例,雖然學校實行統一實行斷網斷電制度,但是由于筆者寢室電路原因,24小時不受學校控制,用電自己控制。沒有斷電斷網的限制,筆者寢室通常做事拖延,總認為晚上也有和白天一樣的客觀條件做事,所以當其他寢室都已經沒有熬夜的必需條件而主動或被動的上床睡覺時,筆者寢室通常集體熬夜到凌晨兩點。因此實行斷網斷電制度是一個有利的舉措。另一方面,學校力宣傳熬夜的消極影響,提倡按時休息,這樣能夠給同學們提供監督的作用,時刻敲起警鐘,必要時還可以設立獎懲機制,這也是學校人文關懷所體現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