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自查報告(通用3篇)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篇1
我校在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深入貫徹省、市、區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要求,切實改善了我校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發展狀況,促進了我校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初步解除了外出務工家長的后顧之憂。現就將我校關愛留守兒童各項工作進行匯報:
一、深入調研,準確掌握全校留守兒童情況
開學初,對全校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系統排摸,全校共1924人,留守兒童占102人,其中父母雙方外出有45人,父母單方外出有57人,分別予以登記造冊,做到了家底清、情況明,建立了檔案,為切實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大部分兒童留在家里隔代看護,少數留守兒童寄托給親戚看護。
二、制定方案,構建留守兒童關愛網絡
我校根據區教育局文件精神,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并制定《梅列區實驗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方案》,明確了職責,分解落實了任務,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學校成立由校長、主任和班主任組成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構建層層推進、齊抓共管的留守兒童關愛網絡,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于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三、多措并舉,大力實施留守兒童關愛行動
1、開展結對關愛系列活動。積極動員志愿者、教師、社會等各方面力量,廣泛開展與留守兒童結對關愛活動,為留守兒童尋找“愛心媽媽”、使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學有人教、難有人幫”。目前,通過關愛人員與結對兒童面對面交談、與結對兒童家長交流、與結對兒童共同活動等方式,在生活、學習、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幫助。
2、針對留守兒童學生心理比較脆弱,我校有計劃地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及按年級設計的分層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留守兒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開展貧困留守兒童幫扶結對活動。老師與貧困留守兒童結對資助,確保留兒學業正常。還組織一些老師慰問貧困留守兒童。
4、建立“留守兒童”家長教育聯系制度。利用家長會、重大節假日家長回家之機對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開展對監護人專門知識的培訓和教育,讓他們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切實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5、開展“留守兒童”人文關愛活動。根據兒童的興趣愛好,經常組織開展各類趣味活動,如組織留守兒童參加文化演出、兒童畫比賽、寫字比賽等。班主任、老師和愛心媽媽利用假期,親自登門或用電話對所結對幫扶的留守兒童進行家訪,詳細了解留守兒童家庭情況,留守兒童在家表現等,同時將留守兒童在校內的表現告知留守兒童家長。
6、強化宣傳。通過校園廣播、會議等多種形式,宣傳報道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進展情況,抓好典型宣傳,讓全社會都了解關注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動員引導全社會力量都來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輿論和關愛氛圍。
四、“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上,我們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的效果,但仍存在許多讓人頭痛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管理存在的問題
學生家長長期在外務工生活,價值觀發生改變;學生厭學現象尤為突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上學問題淡薄、漠視,有的家長認為,考大學成本高、工作難找,只要識文斷字就可以了,打工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二)留守兒童自身心理、行為存在的問題
1、自卑孤僻,不愛說話、沉默寡語,缺乏愛心、熱情,缺乏上進心和責任感,不主動與人溝通交流不敢當眾發言、回答問題,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在學習上、交往上的挫折影響較大。
2、妒忌心強,處事多疑。留守兒童渴求父母的愛,卻無法得到滿足,心里失衡感到痛苦;那些由親戚帶養的留守兒童總覺得寄人籬下,總認為親戚另眼相看,心情不好,時常感到他人對自己的淡薄;只有親生父母才處處事事原諒自己,而親戚卻處處為難自己,最后什么人的話也不聽。
3、性格內向,自控能力差,認識能力有限,精神空虛。
4、無感恩意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留守兒童從小就缺少父母的愛和教育;自我封閉,對別人的關心和照顧認為是應該的,不必感恩。
五、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建議
1、學校教師要經常和留守學生交心談心,充分了解他們的心靈世界,給予他們一定的支持和照顧。
2、盡可能地和留守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系,和他們思想達成一致,共同教育留守學生,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一線牽。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
“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一直以來是我校狠抓的重點工作之一,本學期在“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中我校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在具體抓落實,特別是接到《關于全面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緊急通知》后,更是在全校進行了一次全面、細致的排查,摸清了本校留守兒童數量,構成、特點、家庭狀況等基本情況。現就我校該項工作情況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我校現有留守兒童228名,其中七年級98人、八年級88人、九年級42人。
2、有老人照看148人,其他監護人照看68人,無監護人照看的純留守兒童12人(孤兒4人)。
3、無輟學留守兒童。
二、工作開展情況
1、留守兒童管理
(1)成立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政教處,謝玉軍同志任辦公室主任,陳艷任資料員。校長為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第一責任人,學校建立了至上而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網,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保證了各項工作全面認真落實到位。
(2)制定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方案
為切實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我校把“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定位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先后出臺了《留守兒童獎勵制度》、《留守兒童幫扶制度》、《留守兒童之家工作人員職責》、《留守兒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3)創建留守兒童之家
第一、學校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室內布置做到人性化、配置有檔案資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兒童檔案袋,有一臺計算機、安排老師管理并接受學生心理咨詢,并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組織留守兒童在“家”中開發活動。
第二、落實一名幫扶教師每位留守兒童落實一名幫扶教師,每位老師必須對幫扶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和學習生活幫助。
第三、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各班每月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教育學生遵紀守法、了解安全常識,讓學生身心都健康。
第四、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各班要成立各種課外興趣小組,組織“留守兒童”至少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
第五、談一次心。幫扶教師每周與“留守兒童”談一次心,了解他們一周的學習、生活、情緒、交友、身體等方面的情況,交流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
第六、讀一本好書。老師指導學生每學期讀一本好書。學生要寫一篇讀后感,并分年級段進行書評,陶冶學生的情操。
第七、一封親情書信。幫扶教師監督、指導“留守兒童”利用傳統節日、長輩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給遠方的家長寫一封親情書信,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
2、保學控輟工作
(1)保學控輟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校輟學學生共8人,其中七年級1人,八年級7人。
(2)保學控輟工作的措施
堅持依法控輟,加大宣傳力度,創造輿論氛圍,宣傳《義務教育法》及實施細則,提高廣大師生和家長的思想認識,增強法制觀念,并把政府民規民約深入宣傳到各家各戶,堅持管理控輟、實行控輟保學責任制:
①成立保學控輟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政教處,謝玉軍同志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加強對控輟保學工作的統一指揮,確保工作全面認真落實到位。
②實行了控輟保學獎懲制度。
校長與班主任、教師分別簽定了目標管理責任書,各負其責。學校把控輟工作列入班主任津貼發放方案和教師年度考核方案里。做到與班主任津貼和年終考核掛鉤,并將學額鞏固率做為評選先進班級和班主任的條件之一。
③建立輟學報告制度。
學校做好開展"控輟活動月"的宣傳動員工作外,對有輟學跡象的學生及時下去家訪、了解情況,做好動員工作。學校歷年來都把家訪工作作為控輟保學的主要手段,提倡教師進行家訪,全面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加強與全體家長的聯系,其重點是家貧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的家訪;增強學生及家長的自信心,在對學習中、紀律上出現問題的學生隨時家訪,及時了解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控輟效果。深入細致的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用真情感動家長,贏得學生的心,用我們樸實無華的真實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
④轉化學困生
學困生的轉化是班級管理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讓每位學困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低起點、小目標、分層次、分階段"的原則,確定自己的行為目標。每周寫好周記,對照自己確定的目標,反思一周來的表現,進行自我點評,班主任附上一周的`寄語。這樣通過師生雙向互動思想交流,絕大多數學困生一次比一次進步,嘗試了成功的快樂,重塑了自信心。
⑤堅持扶貧控輟
學校教師除了對輟學學生進行家訪外,對有輟學跡象的學生和個別生隨時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通過"兩免一補"方式針對一些因家庭困難而面臨輟學的學生在各方面給予幫助和照顧。
3、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落實情況
(1)開展教師與留守兒童“手拉手,一幫一”的結對子活動。校長親自帶頭,學校行政班子、班主任、全體教師全員參與到關愛留守兒童體系中。要求結對子的教師定期到留守兒童家中走訪,幫助解決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各班級、成立關愛留守兒童互助小組,在班主任的組織下廣泛開展手拉手活動,發動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建立師、生級兩級幫扶體系。
(2)完善留守兒童建檔工作。每學期要對留守兒童進行統計,班級、學校建立兩級留守兒童花名冊;對留守兒童進行跟蹤管理,為每一位留守兒童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卡”。
(3)積極爭取得到團委、婦聯等部門的支持,通過“春蕾計劃”,“關注女孩行動”等幫助留守兒童。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較大,祖輩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于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健全農村教育的監護體系。
留守兒童問題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責任,它是一個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我們可以聘請離退休教師、愛心媽媽等共同參與,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端正生活態度,形成家庭、社會、學校監護網絡,相互配合,齊心協力,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盡心盡責。同時,還要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加強對網吧和電子游戲經營場所的管理,不讓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對于網上不健康的內容要進行封閉,加強執法監察力度,維護兒童合法權益,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兒童由于無人管制,使他們的行為散漫、性格孤僻,為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使孩子健康成長,首先學校應加強德育教育,進一步加強對“留守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幫助孩子從小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關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學校氛圍。
3、加強對監管人員的教育。
為解決大部分監護人員年齡大、文化低的問題,我們應充分利用家長學校等活動陣地,加大對“代理家長”的教育力度,使他們懂得照顧孩子的知識,掌握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方法,更好地承擔起看管和照顧孩子的任務。在此基礎上,家長要增強責任意識,有條件的應將孩子帶在身邊,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監護責任和教育機會。而對于將孩子帶在身邊確有困難的,要根據孩子成長的需要細致地落實孩子的被監護權。平時要加強與孩子聯系,經常與孩子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想法,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篇3
始終都記得蘇格拉底的一句教育名言:“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這說明白教育過程中不能把同學當作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不斷處于動態進展中的富有生命活力的主體,他們是最重要的參加者。這次“樹師德正行風”的學習活動,更多的是對老師的行為和道德的一種說明與規范。認真想來,只有老師把自己這根標桿立正了,同學才能向著更正直的方向健壯成長,他們這團被點燃的火焰才能燃燒得更旺盛長久。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自古對老師的一個形象描述。通過師德師風的教育學習,我覺得師德師風建設很大程度影響著老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就影響著教育事業進展和改革的成敗。師德打算了老師對同學的喜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打算了老師執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著同學們的成長,老師的抱負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同學的思想素養、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氣,對同學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
良好的師德師風的養成是每一個老師所必需修煉的,但是我覺得在老師向著更好的方向教育好同學,進展自己的同時,老師應當享受到的權利也應當要得到應有的保障。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約束的基礎上,也需要我們老師提高自律意識,自覺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習慣,在同學中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師風。
從我們的民族傳統上講,當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要誠信、守禮,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僅僅是學問,更重要的還是品德。老師在傳播學問的過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價值觀都會影響到同學的成長。
我覺得新時代的師德師風在與時代接軌,順應時代新要求的同時,更應當是與傳統的標準揉在一起的。我們對于優秀老師的選擇標準一般都是平易近人、嚴中帶慈、公正待人、勤奮好學。嚴峻并不是苛刻,老師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同學當作發泄的對象,這不是教育同學。我覺得傳統中的師德師風與新時期的'師德師風都應當是一樣的,但現在存在的區分在于:師生關系的變化。以前的同學對老師要肯定聽從,但現在則要求老師對同學也應敬重,這是個進步。因此,新時代的老師在關愛和嚴格要求同學上要提出新的標準。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同學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問,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育出符合社會進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教書育人的道路漫漫而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不斷尋求自己的更大突破,更嚴格的道德行為規范和約束。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同學,以淵博的學問去培育同學,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同學,以真誠的愛心去暖和同學,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同學,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同學的美妙心靈,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同學,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