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記》
侯仁之
自讀提示
出于對自然界的熱愛和對地理考察事業(yè)興趣,徐霞客拋棄了他那個時代讀書人的傳統(tǒng)人生道路,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以畢生的精力孤身旅行,發(fā)現(xiàn)并描寫壯麗的祖國山河,解釋地理現(xiàn)象的奧秘,為中國地理學的發(fā)展開拓出一個新的方向。閱讀課文,了解徐霞客的生平與貢獻,學習徐霞客為求知而探險的科學精神。
查字典,掌握下列加點的字的讀音和意義:
宦途 涉獵 羈留 危垣 殺戮 散佚
徐霞客,名宏祖,號霞客,明朝末年人。生于1586年,卒于1641年,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地理學家。
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家住南旸岐。他的先人曾有中科舉。做大官的,他家是封建社會里的所謂“世家”。到了霞客父親有勉在世的時候,家道已經(jīng)役落下來。有勉無意宦途,有人勸他買個官兒來做,他斷然拒絕。據(jù)說有一次有兩個做官的人來訪問他,他卻躲到竹林里去,避而不見,隨后竟自乘小船游太湖去了。
霞客從小就很聰明,最喜歡涉獵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一類書籍。為了逃避塾帥的干擾,他常常在令人厭煩的經(jīng)書的覆蓋下偷偷閱讀這類書,讀到入神之處,不免眉飛色舞。他年長之后回憶說,自己很早就有遍游五岳的志愿,對于對科舉應試的事,則很不感興趣,這一點也許受了他父親的一些影響。19歲那年,父親因病逝世。三年之后,服喪期滿,他就想出外游歷,以實現(xiàn)自己從小的愿望。但是又惦念家有老母,心中很是躊躇。霞客的母親是個很不尋常的婦人,她了解到自己兒子的心意,就勉勵他說:“身為男子,應該志在四方,至于說‘游必有方’的古訓,也不過是說要計算好路途的遠近、時間的短長,能夠如期往返,也就是了。怎么能夠為了母親的緣故羈留家園,好像是圈在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呢?”于是,她親手為兒子整理行裝,催促兒子成行。霞客得到母親這番鼓勵,開始了一生的征途。 畢竟因為有老母在堂,所以霞客早年的出游,都是比較短期的,每次出游的時間也都有些間隔。所到的地方,交通都比較方便,可以計程來往。他從家鄉(xiāng)附近的太湖開始,除去北游泰山和北京、西登嵩山和華山的兩次出游路途遙遠以外,其余都離開家鄉(xiāng)不算很遠。最遠的也不過是福建的武夷山和九鯉湖。在這期間,霞客每次游罷歸來,總要把異地風光和旅途見聞,一五一十地向母親細說一番,母親聽了也引以為極大樂趣。后來母親年事漸高,霞客雖有繼續(xù)遠游的計劃,但一時不打算外出。母親曉得了,卻很不以為然,對他說:“我雖然年已老邁,但是飯量還很好,身體也很結實,你用不著惦記我。不信,我還可以出外游歷一番呢。”這時她已經(jīng)80歲了,果真叫兒子陪她一同去游了附近的荊溪和勾曲,而且一路都是走在兒子的前面,全不示弱。年老的母親表示了這樣的決心,霞客所受的鼓舞可想而知。這是天啟四年的事。就在第二年,母親竟與世長辭,霞客自然十分悲傷。及至服喪期滿重上征途的時候,他不禁感慨地說:“當初有老母在堂,我不能不有所分心,現(xiàn)在是我可以許身于大好河山的時候了。”
霞客自從母親去世之后,幾乎年年出游,向北到過北京附近的盤山、山西北部的五臺山和恒山,向南到過福建,更遠至廣東的羅浮山。值得注意的是,霞客的旅程,忽南忽北,一來一去,何止萬里,在那時的交通條件下,這是一般旅行的人所萬不能及的。例如崇禎元年,他剛剛經(jīng)由福建游歷了廣東的羅浮歸來,轉年又北入京師,上盤山,祟禎三年七月再游福建。這還不算,就在祟楨六年這一年內,夏秋之間他還徘徊于山西北部的五臺山和恒山,秋后回家,又南游至福建漳州。一年之間,真正是天南地北,仆仆風塵。以上還都是崇禎八年以前棗也就是他50歲以前的事。從崇禎九年起,霞客按著預定的計劃作萬里遠游,于九月離家入浙江,十月入江西,轉年正月到湖南,三月過湖南入廣西。第三年三月,由廣西入貴州,五月由貴州入云南,又往返于云貴邊界間,最后于第四年四月橫貫云南直到騰越(騰沖),這是霞客西游最遠的地點。他本想從這里繼續(xù)前進,越國界入緬甸,只是由于當?shù)厝说脑偃齽褡瑁@才打消了原意,僅僅游歷了騰越附近的地方。他這次行程是生平最遠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時間長達四年。實際上他在歸途中已經(jīng)抱病,到家后半年,竟于崇禎十四年正月死去,年僅56歲。葬于馬灣,就是現(xiàn)在南旸岐東北的沈村。現(xiàn)在那里還有他的墳墓。
霞客一生,從22歲時起,直到去世為止,三十多年之間,足跡遍于現(xiàn)在的華東、華北、東南沿海,西至云貴。特別是他晚年的西南之行,不但路途最長,觀察記述也最詳盡。除去特殊情況外,他在旅途中都堅持把每天的經(jīng)歷與觀察所得隨手記載下來。他記的是日記,實際等于野外考察的記錄。其中也有一些關于某一地區(qū)的綜合論述,那是他初步整理的考察結果,是更加值得重視的。沒有做過野外考察工作的人,很難認識到這些逐日的記錄來之不易。霞客出游,主要是依靠自己徒步跋涉,而他所到之處又多是人跡罕至的地方。登危崖,歷絕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風暴雨,行叢林絕徑,有時真正是出生入死,更常常要忍饑耐寒。至于人事的挫折,如遇盜絕糧的事,那就更不必說了。但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霞客在一日行程的終了,總要把當日經(jīng)歷與觀察所得記錄下來。有時日行百余里,到晚上還要在危垣破壁之下,點起油燈進行寫作。甚至在露宿山野、寄身草莽的時候,他還是要燃枯草照明,堅持寫游記。霞客在旅途中以日記體裁所寫的這些記錄,在他去世的時候還只是一些初稿,沒有編訂成冊。最不幸的是在霞客死后三年,清兵入關南下,當?shù)厝嗣裨獾蕉埧岬臍⒙荆伎烷L子死難,徐霞客的日記原稿也散佚。世間雖有數(shù)種抄本流傳,但也多有殘缺。最后幸虧霞客幼子徐寄苦心收集,才輾轉求得已被妄加涂抹的缺本,借著日光的影子照出原文,大體上恢復了原來的面貌,然后刊刻成書,這就是現(xiàn)行的《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不僅篇幅之宏大,內容之豐富,是以前任何游記無法比擬的,而且摹景·抒情都有獨到之處。《徐霞客游記》又有很高的科學價值,以實地考察所得,糾正了古代地理書籍的一些謬誤,也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如書中關于石灰?guī)r地貌的考察,比歐洲人早一個多世紀,在這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獻。
練習
一 閱讀課文,看看這篇文章是以什么為中心結構全文的,課文中寫徐霞客父母
親的內容與這一中心有什么關系。
二 我國現(xiàn)代地理學家、教育家張其昀評論徐霞客說:“霞客之游歷,純然為學
術上之興趣,既無使命,亦無其他目的,此種無所為而為之的求知精神,即
是科學精神。”試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這一評價的看法,并與同學們交流
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