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生產中的流程(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分析
1、 了解流程的含義
2、 通過對海南環島七天游的案例分析,讓學生對時序、環節更容易理解。
3、 掌握流程的表達。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一)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技術與設計2》的第二單元《生活和生產中的流程》的第
一節課,是本單元的基礎知識,其中對時序、環節、流程概念的理解,是為后面學習流程設計、流程優化作好鋪墊。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流程、時序、環節的含義和流程的表達。
難點:對時序、環節的理解。
三、學生學習狀態分析
由于教學設備的的缺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按課文內容直接講授,是枯燥無味的,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可能更加消極。要想改變這種現象,必須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
四、教學策略
引入海南環島七天游,然后引出流程的模糊概念,讓學生對流程有初步的認識。老師來講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討論,師生互動,學生好象在旅游中度過,既輕松,又愉快。再緊緊抓住時間這個核心來分析旅游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對時序和環節更好的理解。這樣學生即可以享受生活,又能夠掌握知識,也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習的興趣。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老師: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總是要找一些時間自我放松,調節身體這樣的方式很多,我們主要以海南環島七天游為例。旅游線路是:從海口出發,路途經過瓊海、萬寧、陵水、三亞、樂東、昌江,最后是儋州。當按以上的旅游線路在七天之內游覽結束。我們可以用什么樣的名稱來概括這個過程呢?然后開門見山地引出:旅游整個過程就是一個流程。這一節課主要就是認識流程。
(二)新課教學
版書:1、認識流程
老師:海南環島七天游的線路是怎樣表示呢?
學生回答:
版書:旅游線路是:海口―瓊海―萬寧―陵水―三亞―樂東―昌江―儋州
老師提示:這個旅游線路第一天在海口,第二天在瓊海,第三天在萬寧、陵水,第四、五天在三亞,、第六天在昌江、第七天在儋州。這樣安排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
學生回答:
老師:這樣的安排是根據旅游線路,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進行的,這里涉及到一個概念,就是時序。
版書:時序
老師:時序就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進行的。
老師:但是旅游時間比較充足的話,比如1個月游,那么可以先游海口,然后到三亞,再到瓊海、萬寧、陵水、昌江、儋州。這樣可不可以?
學生回答:可以
老師提示:從這兩條不同的線路可以說明旅游路線是可以顛倒的,但一般海南環島七天游的線路是不可能顛倒,為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老師:這個跟時間的長短有直接的關系,短時間內你是不能增加旅游的路程。總而言之,旅游線路中的市縣之間的時序有時是可以顛倒的,有時是不可以顛倒的。
版書:
老師:在旅游中,當導游介紹一些景點時,我們有時候有必要做記錄,可是拿筆時打開包一看,原來好好的兩支四色的圓珠筆,不知道怎么回事,已經完全被拆卸出來,為了記錄一些有用的材料,現在請兩位同學幫助我把這兩支筆組裝好,其余的同學注意觀察。
在組裝過程中,可能第一次有的同學組裝不正確,但很快就發現問題,重新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