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明確彈性勢能的定義。
(2)知道重力做功和彈力做功的區別。
(3)了解彈性勢能與那些量有關。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具體的事例了解彈性勢能。
(2)借助于圖像得到彈性勢能的表達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剛性物體的柔性更值得注意,以柔克剛實為上策。
(2)彈簧用處多得很,作用不盡相同,須用心觀察體會。
4.重點:彈性勢能的含義,彈性勢能與彈力做功的關系,彈性勢能()的研究方法。
難點:彈性勢能()研究方法
【教學過程】
演示彎弓射箭,玩具彈簧槍射擊情景。
問題1:為什么拉滿弦的彎弓可以把箭射出去?壓縮的彈簧可以把小球彈出去?
(引導學生從彎弓和彈簧想恢復原狀而要對與它接觸的物體做功思考)
問題2:你能不能給彈性勢能下定義?
定義:發生_______形變的物體的各部分之間,由于彈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勢能,這種勢能叫作彈性勢能。
彈簧被拉長時的彈性勢能的探究:
彈性勢能可能與哪幾個物理量有關。
閱讀:課本第15頁4-6段文字。
問題3:重力勢能物體被舉起的高度,彈性勢能是不是與彈簧被拉伸的長度成正比?
(引導學生從重力和彈力的大小區別思考)
問題4:彈性勢能除與彈簧被拉伸長度有關外還與什么因素有關?
定量分析:
問題5: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彈力做功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從力做功和能量變化關系思考)
問題6:怎樣計算彈力做功?
思路點撥:設計一個緩慢的拉伸過程,整個過程中拉力始終等于彈力,這樣,就可以用拉力的功來替代彈力的功(替代法)。
閱讀:課本第15頁倒數第1和倒數第2段。
問題7:彈力做功能不能直接用進行計算?
(引導學生從的使用條件思考)
閱讀:課本第16頁.
思路點撥:利用以前勻變速直線運動圖像求位移的經驗
圖像求位移的經驗。
公式:彈性勢能。
問題8:彈力做正功時物體怎么移動?彈性勢能如何改變?彈力作負功又會怎樣?
(引導學生從彈性勢能公式考慮,且引導學生尋找勢能變化的共性)
拓展:當彈簧被壓縮時,公式仍可使用。
說一說:閱讀課本16頁。
解析:如果規定彈簧的任意長度時的勢能為零勢能,則彈簧從某一位置拉到零勢能位置的過程中,拉力所做的功就等于彈簧的彈性勢能,顯然,這與規定自然長度為零時,從該位置拉到零勢能時的功是不同的,所以,彈簧在某一位置時的彈性勢能與零勢能位置的規定有關,故彈性勢能具有相對性。
思維激活……
題型一 對彈性勢能概念的理解
例題1 關于彈性勢能,下列說法正確的事( )
a.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都具有彈性勢能
b.只有彈簧在發生彈性形變時才具有彈性勢能
c.彈性勢能可以與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轉化
d.彈性勢能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焦耳
思維分析: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的各部分之間,由于有彈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勢能,a正確;彈性勢能跟重力勢能一樣,可以與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轉化,c正確;所有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焦耳,d正確。
答案:
點撥:注意彈性形變與彈性的區別。有些物體形變后無法恢復原狀,因此其不具有彈性勢能。
變式遷移1 關于彈簧的彈性勢能,下面說法正確的事( )
a.當彈簧的長度為原長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零
b.彈簧被拉長時具有彈性勢能,被壓縮時不具有彈性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