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學案
一、學習目標
1. 了解傳統文化、文化傳統等概念的含義;
2. 學習關系性議論文的寫法以及正反議論、比喻論證、類比論證等說理方法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如何運用正反議論、比喻論證、類比論證等說理方法寫作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世紀初,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場由傳統文化危機引發的大規模文化革新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它倡導、確立了20世紀中華民族新的語言方式、思維模式和文化結構,使中華文明得以完成從傳統向現代化的轉變,開辟了中華文明的新紀元。她變革的勇氣、開放的胸懷、獨立的意識、創造的精神,是我們中華文明史上最為寶貴的財富。這是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一般的觀點,我們的教材也是這樣。
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術界對如何認識新文化運動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認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是有成就的,它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價值,提出了人的個性解放問題。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所沒有并為現代化發展所不可缺少的,在當時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但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特點是激烈的反傳統,“重新估定一切價值”,欲以西方模式來建構中國的新文化。對傳統文化采取了過于激憤的態度,在思想方法上有重要失誤,她將傳統與現代對立起來,斷然否定傳統文化有現代化所需的內容,因而走向了絕對主義。
而現在我們仍然生活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所開辟的這個大時代里,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人身上的中國傳統日益稀薄,中國味淡不可聞。且看一個鏡頭:
從前,作為書生15歲之前便要把四書五經爛熟于心,幾乎都是“拜經教”,他們對經典的了解足以讓今天的古代文學博士心生絕望。但自從19xx年1月19日,當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總長下令“小學堂讀經一律廢止”時,近一個世紀后,孩子對這《四書五經》為代表的古代中國的支柱思想體系,一頭霧水。
到哪里才能找回我們丟失的傳統?到哪里才能尋找我們缺失的文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值得反思的命題——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
(二)文本研習:
1、文章開頭部分就用一個句子點出了這兩者的差別之大。同學能否找出來。
明確:
2、接著,我想請同學從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這兩個部分中找出關鍵詞和關鍵句,從概念和特點兩個方面對這兩個對象作一比較,完成下表:
比較對象 概念 特點
傳統文化
文化傳統
3、 我們能否結合一些實例來分析這兩者的差別呢?
4、 通過閱讀課文,完成表格,列舉事例,我們會發現作者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雖然差別很大但關系密切,那文章第三個大標題中的“財富與包袱”又是針對哪一點提出的呢?快速閱讀這一部分,找出答案。
明確:
5、 怎樣理解傳統既是財富又是包袱?我們應該怎樣去正確對待傳統?(細讀17、18段)
明確:
如儒家學說思想倡導入世為官,如果從這種思想能激勵年輕人應該具有自己的積極奮進、自強不息的人生目標,或者說是年輕人應該有事業心的角度而言,它應該是一種財富。但如果從古時不少青年為了順應這種主流思想,以為官作為自己的唯一出路,這就不好了。如范進中舉,最后以發瘋而告終,實則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社會的悲劇。因而從這個角度而言,它應該是一種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