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學案
b.潭柘(zhè)寺 落蕊(ruǐ) 橄欖(lǎn) 落寞(mò)
c.普陀(tuó)山 房檁(lǐn) 陪襯(chèn) 夾襖(ǎo)
d.廿(niàn)四橋 著(zhuó)衣 混沌(dùn) 橢(tuǒ)圓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古時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的深了。
b.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
c.可是這秋的深味(很濃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欣賞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3.下列句中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a )
a.秋之于人,何償有國別,更何償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
b.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
c.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三分之一的零頭。
d.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a )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來了。一陣(a)雨過,云漸漸地卷(b)向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c)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d)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的說:“唉,天可真涼了——”“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啦!”北京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5.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b)
a.我雖則外國的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帳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
b.若你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選集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于秋的歌頌與悲啼。
c.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