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
3.誦讀。語速宜緩,用說明口氣。
六、繼續誦讀全文,體會線索
伴隨整個游程,貫串全文主要景物的是雪,起筆于“風雪”,結筆于“冰雪”,“雪”構成連貫全文的一條線索,是映襯全文的主要色彩,起著重要的對比和渲染作用。“自京師乘風雪”,為這次登臨泰山之行抹上了一層渾茫蒼莽的色彩,襯示出此行的非同尋常。登上山頂之后,“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青蒼的山嶺蒙上一層厚雪,發出晶瑩的白光,照亮了南天,照出了作才高闊的視野。與高山雪光對照的則是“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徠如畫”。展現出一幅高山雪霽,斜陽染丹,城郭山水歷歷可見的壯麗景象,一切都籠罩在明確亮的雪光之中。而“大風揚積雪擊面”,風能揚積雪,說明風力之大,積雪能夠擊面,進一步強化風力勁急,積雪之多。日出前的氣侯之寒。而日出之后的山峰所呈現出的“絳皓駁色”,對比強烈,色彩鮮明。文章末尾的“積雪與人膝齊”,再一次突出日觀峰的高聳凜寒,仿佛連空氣也凍結了。一片晶瑩的色彩融染始終,營造出一種高迥潔凈的境界,而白雪的冰清玉潔,更映襯出作者內心的明凈,不同凡谷的崇高襟懷和磊落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