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游戲之謎
本文給我們介紹一個新的科學觀點: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曾認為只有人類才是有智慧的生命體,而其他動物不過是受制于條件反射、具有生理反應的簡單生命。只有人類才會思考、才會有超出生理反應以外的各種行為。現在動物學家注意到動物具有游戲的天性,雖然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是承認動物在游戲,承認動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潛能、創造性和多樣的交流方式,承認動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體,這本身就是認識上的進步。這種進步帶來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在生命倫理和生態環境等多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人類將因此重新定義動物,重新審視和動物的關系,進而重新認識自己。
科普文章的語言,很注重準確、全面,避免含糊、偏頗。注意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語,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戰斗游戲時,動物親密地廝打,看似戰斗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廝打”表現動物戰斗游戲的“激烈”和動物行為的特點。這樣的例子在課文中還有很多,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教學本文,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了解科普文的基本結構。不僅要讓學生注意說明文文體的特點,還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點。學習科技文的寫作,嘗試寫簡單的科技小論文。
本文的教學難點是體會科普文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內涵,要注意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正確引導。同時提倡學生多閱讀科普書籍,觀看科普方面的影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
思路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好的教書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為此,依據本篇科普文章淺顯易懂的特點,設計了“基本理解——共同探討——延伸拓展”的課堂結構,期望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能增加一些科學觀念,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
課時安排:1課時
三維目標
1.復習說明文的文體常識,了解并掌握科普說明文的相關知識。
2.了解并概括文章的大致內容,理清課文層次結構。
3.學會品味說明文的語言:①體會本文說明與描寫相結合的寫法,②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4.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辨析各種“假說”的區別。
5.學習科技文的寫作,嘗試寫簡單的科技小論文。
6.培養學生勤于探索、勇于鉆研的科學精神,領悟文中蘊含的人文內涵,形成健康的科學觀。
教學設計
導語設計
情景導入
在快樂的童年時代,我們曾玩過不少的游戲,也許至今我們對一些游戲還念念不忘,關于游戲的名稱我相信大家還能說出不少,可是你們想過為什么要做游戲,是否僅僅為游戲而游戲呢,除了我們人類以外,動物也有游戲,你曾見過哪些動物的游戲,請舉幾例。(學生回答過后展示圖片)這是大家常見的貓狗游戲圖片,非常生動有趣,那么它們怎么會產生這些行為呢,今天就讓我們在《動物游戲之謎》中看看動物學家們所做出的解釋吧。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1.文學常識
關于科普說明文
科普說明文是說明文中的一種,是專門介紹、普及科學知識的工具。在我國科學事業日益發展的今天,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尤其少不了科普說明文。
科普說明文遵循科學的原則傳授科學知識,主要是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通過對它們的介紹,把科學知識推廣到社會各階層,幫助讀者打開眼界,增長知識。在科普說明文中常常只是說明一個科學現象或者介紹一種科學知識,或者講清一個科學道理;既可以集中介紹某一方面的科學知識,也可以綜合地介紹若干科學知識,內容相對集中,篇幅不是很長,語言準確簡潔,淺顯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