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模塊分類復習5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
四、正確使用詞語
(二)正確使用成語
教學建議
根據語境選擇成語或辨析成語使用的正誤,這類題型自92年以來沒有中斷過,其分值一般為3分。本專題復習的目標,一是讓學生積累一些常用成語,明白把握成語的一些常見角度,以便在平時能留意和體會;二是掌握在語境中辨析成語使用正誤的方法;三是能了解成語知識點在高考試題中所出現的常見題型,并作針對性的訓練和解題指導,提高解答這幾種類型的題目的能力。
要指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養成積累成語的習慣,用一個小本子,積少成多,而且能養成不輕易放過一個自己不太熟悉的成語的習慣,尤其能注意對一些出現習慣性誤用情況的成語作整理和歸納,多閱讀報刊雜志,留心這些方面的內容。
專題中的幾個欄目都是扣住近幾年的高考題型而設計的,重點放在根據語境把握成語使用的正誤上。
問題磁場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緊扣考點涉及的知識要點設題,既考慮例子的典型性,又盡量貼近生活實際。教師在使用時,可先讓學生討論辨析,學會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再根據需要補充思考題加以拓展,務必讓學生體會與本專題相關的知識和解題要領,特別是考慮語境對詞語使用的限制作用,學會準確運用成語。
二、問題磁場
1、一次,記者采訪著名劇作家魏明倫時有下面一段對話,你覺得魏明倫的四個成語用得如何?
記者:請問,您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魏明倫:我可以用四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喜新厭舊,得寸進尺,見利忘義,無法無天。
〔點撥〕這幾個成語原本都是貶義詞,但在特殊的語言環境中貶詞褒用,卻能獲得一種特殊的修辭效果,表達了劇作家不斷地改變創作形式,大膽創新,不滿足于已有的成績,敢于向更高目標攀登的精神。這種根據表情達意的客觀需要,改變成語的感情色彩的做法,體現了成語運用的辨證藝術,也是語言創新的一種表現。
2.判斷下面兩個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誤。
① 王教授寫起文章來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② 這個人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左右逢源,圓滑得很。
〔點撥〕首先要準確把握成語的意思和使用習慣。“左右逢源”既可用于褒義語境,表示事情不管怎樣進行都很順利;也可用于貶義語境之中,比喻為人處世十分圓滑。兩個句子雖用了同一個成語,但要表達的含義卻不一樣,體現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樣,前一句取其褒義,而后一句卻為貶義,使用都沒有問題。
3.根據語境判別下面句子中加點成語的使用正誤。
①演員在舞臺上看到臺上臺下千百雙眼睛,就有些戰戰兢兢,當然演不好戲,因此當演員要“目中無人”。(《周恩來選集》)
②孫小姐說她剛從辛楣那兒來,政治系的教授在開座談會呢。滿屋子煙,她瞧人多有事,就沒有坐下來。方鴻漸笑道:“政治家們聚在一起,當然是烏煙瘴氣。”(錢鐘書《圍城》)
〔點撥〕一般來說,成語所表達的意思,往往不是內部語素意義簡單相加所形成的字面意,而是在字面意義基礎上所產生的比喻義、引申義。但是有時為了達到特定的修辭效果,在運用成語時,故意偏離它所通用的比喻義、引申義,而回返到它的語源意義(字面意義)。很顯然,以上兩個句子中加點的成語的意思已非通常意義,完全是成語最初的字面意義。在一定的語境中(前者是講演員的舞臺表演,后者是說滿屋子是煙),這樣遣用詞語,可收到生動形象而又幽默風趣的表達效果,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