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史傳體)
傳記類閱讀是文言文閱讀的重頭戲,在XX年以前基本上是獨霸高考文言文試題選材,此后,古代散文、小品文甚至古小說異軍突起,但傳記類的“淺易”和取材廣泛的特點,使得它仍舊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考生閱讀傳記類的文章,要注意古代史傳文敘事、寫人的特點,還要注意高考試題往往對原文有刪節(jié)的特點。
今年高考試卷中,考查史專體的有全國卷ⅰ、ⅱ、廣東卷、湖北卷、天津卷、福建卷、遼寧卷、江西卷、海南寧夏卷、上海卷等,縱觀這些試卷發(fā)現(xiàn):①從表達方式來說,以敘述為主,偶或有一點議論,或者是作者直接發(fā)議論,或者是借人物之口發(fā)議論;②從運用的詞語說,主要是常見的文言實詞和常見的文言虛詞,較少涉及非常見的實詞和虛詞;③從句式上說,主要運用常見的文言文的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疑問句等,極少出現(xiàn)非常見的文言句式;④從內(nèi)容上說,與作者寫作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沒有更多的聯(lián)系,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因此高考所選擇的古代文語段幾乎全是史傳文的語段。這樣的語段,一般高中畢業(yè)生閱讀是不太困難的。
一、(全國卷1)(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沖,仕周,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農(nóng)。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為隋文帝挽郎,后歷馮翊書佐、武陽郡司戶,書佐,以能遷貴鄉(xiāng)長。為政清凈,不嚴而肅。會興遼東之役,征稅百端,使人往來,責成郡縣。于時王綱弛紊,吏多贓賄,所在征斂,人不堪命。唯德深一縣,有無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給,而百姓不擾。于時盜賊群起,武陽諸城多被淪陷,唯貴鄉(xiāng)獨全?へ┰獙毑厥茉t逐捕盜賊,每戰(zhàn)不利,則器械必盡,輒征發(fā)于人,動以軍法從事,如此者數(shù)矣。其鄰城營造,皆聚于聽事,吏人遞相督責,晝夜
喧囂,猶不能濟。德深各問其所欲,任隨便修營,官府寂然,恒若無事。唯約束長吏,所修不須過勝余縣,使百姓勞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為諸縣之最。尋轉(zhuǎn)館陶長,貴鄉(xiāng)吏人聞之,相與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語不成聲。及將赴任,傾城送之,號泣之聲,道路不絕。既至館陶,闔境老幼,皆如見其父母。有猾人員外郎趙君實,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jié),前后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縣,君實屏處于室,未嘗輒敢出門。逃竄之徒,歸來如市。貴鄉(xiāng)父老,冒涉艱險,詣闕請留德深,有詔許之。館陶父老,復詣郡相訟,以貴鄉(xiāng)文書為詐?げ荒軟Q。會持節(jié)使者韋霽、杜整等至,兩縣詣使訟之,乃斷從貴鄉(xiāng)。貴鄉(xiāng)吏人,歌呼滿道,互相稱慶。館陶眾庶,合境悲泣,因從而居住者數(shù)百家。寶藏深害其能。會越王侗征兵于郡,寶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東都。俄而寶藏以武陽歸李密。德深所領皆武陽人也,念其親戚,輒出都門,東向慟哭而反。人或謂之曰:“李密兵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歸,誰能相禁,何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與魏明府同來,不忍棄去,豈以道路艱難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沒于陣,貴鄉(xiāng)、館陶人庶,至今懷之。
(節(jié)選自《北史魏德深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為政清靜,不嚴而肅 肅:恭敬。